徐学信
摘 要:审计作为基本的监督手段,对于纳税会计的操作具有明确的原则和要求,只有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化操作,才能更好的发挥纳税会计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审计和纳税会计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操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最后对具有的操作程序作了阐述。
关键词:审计;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策略
一、绪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度逐渐下降,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市场的控制,政府部门将重点转向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重要的“会计要素”。为了更好的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发展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我国引入了纳税会计的概念,经过不断的发展更新,纳税会计现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力量。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在审计的视角下规范纳税会计的操作是每个企业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审计与纳税会计概述
1.审计
审计是政府部门行使对企业的监督权力的重要方式,简单来讲,审计指的是由政府设立的、具有合法效应的审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方面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财政收支情况等进行核查,评价其经济责任,以确保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主要围绕经济活动开展,审计人员在做出判断时需要充足的证据支撑,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最后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将结果进行公示,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
2.纳税会计
纳税会计作为新兴的学科,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标准,它主要的思想是将税收法律及会计的基本内容融合为一体,以税收法律为标准,利用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手段,对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等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纳税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纳税会计与税收会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会计主体的不同,纳税会计是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进行考虑,在保证按时交纳税款的前提下,纳税方需要对税务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寻求有效方式降低税务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操作的基本原理
1.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要求
纳税会计是以税收法律作为支撑,所以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核算应缴纳税款并及时进行缴纳。在审计视角下,纳税会计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进行金额的核算时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在进行决策前要多方面进行材料的收集以保证最后方案的合理性。另外,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税款的缴纳,明确自身的义务,对应缴纳项目进行全面的核算,计量标准要科学合理,从而实现纳税会计的现实价值,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2.时刻注意预防税收风险
作为基本的经济活动,在进行纳税会计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就会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这就要求在进行操作时具有风险防范的意识,对涉税业务采取规范的操作,从而降低税收风险对纳税效果的影响。另外,在制定财务业务流程时也要注意对风险的防范,对于不合理的方案要进行及时的修改,不断优化操作流程,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每一环节都认真核算,以降低税负为最终的目标,从而规避税收的风险。
3.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
纳税会计作为综合的经济活动,其涉及的内容较多,业务操作也较为繁琐,所以需要依靠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首先,作为基本的经济活动,纳税会计需要财务部门全体成员的协同合作,即需要领导的同意和各会计人员的支持,从而形成部门内的凝聚力;其次,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企业内的经济活动几乎涉及所有的部门,单靠财务部门很难完成,所以企业内的其它部门需要密切配合财务部的工作,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制定可行的纳税会计方案;最后,需要加强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更多的是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合作,所以在进行纳税会计操作时也要加强与合作单位的配合,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努力为纳税会计的操作提供有利的环境。
4.主动请求审计指导和检查
虽然纳税会计是独立的经济活动,但是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多,业务范围较广,仅仅依靠部门的力量很难保证操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需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加强对自身工作的监督。审计作为基本的监督手段,在纳税会计操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的审计机构和税务机构一般拥有较为专业的人才,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对各类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的预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能够对企业的纳税会计操作提供专业的指导,所以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向审计机构、专家、税务机构等寻求帮助的方式来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偏差。
四、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要求
1.依法确认纳税义务时间
企业由于经营业务的不同,其所缴纳的税务种类也有所区别,我国法律对于不同纳税人所具有的纳税义务时间具有不同的规定。对于常用的增值税来说,如果合作双方采用直接交易的方式,则纳税义务当日即指销售款到账的当天,如果交易双方采用的是非一次性付清的方式,则纳税义务当日则是指书面合同签订的当天。而对于服务行业常用的营业税来说,其应所承担的纳税义务时间则是当企业收到款项或获取凭证的当天,对于该类税务,纳税会计一般是在月底对其进行总的确认和计量。
2.完整归集征税对象
在进行纳税会计操作时要全面考察征税对象,不可无故漏掉或增加税收种类,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对基本业务内容进行分类,划分不同的资本种类,将具有同种性质的费用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简化操作步骤,避免额外的工作量。例如:对于酒类而言,如果是啤酒和黄酒,要考察其是否过期,而对于除这两种以外的其它酒类,则需要根据销售额进行纳税。另外,有些企业所涉及的业务种类较多,销售行为较为复杂,对于经营此类业务的纳税方来说,应对其进行详细的确认,兼营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税务种类进行单独核算,而对于混合销售的企业则应根据其主流的业务内容进行相应的征税。
3.准确的计量计税依据
当归集完征税对象以后就需要对税收费用进行计算,在进行税额计算的过程中首先应选择一定的税收基准,即计税的依据,该基准的选择是进行计量计税的主要标准,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企业不得随意对其进行更改。当企业的产品用于自身的生产或改变产品原有的用途时应按照“移送使用价格”进行计税,此时则需要强调“使用”的含义,以最终的价值体现作为计价的标准,包括理论实现价值和实际实现价值两个方面。
五、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程序
为了更好地进行纳税会计操作,提高操作效率,需要对纳税会计的操作程序化处理,这里的程序化不是僵化的模式化操作,而是一种明确的操作规范,以更好的完成操作的基本内容并降低操作风险。审计视角下的纳税会计操作程序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1.对日常业务进行程序化操作
企业的日常业务主要包括对税种的核算及申报等,对此类业务主要进行的操作内容为:首先,对税务种类进行详细的确认和分类,明确不同税种的计量方法和原则;其次,要按照相应的准则进行税款的计量和核算,在核算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不得随意进行更改;最后,要将最后财务处理的结果进行申报并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改进,从而使操作更加规范,计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2.纳税筹划的程序化操作
实现纳税筹划的程序化操作对于纳税会计的规范化操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于纳税筹划的操作规范并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在操作的过程中结合现状自行进行制定,制定的程序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应以企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明确各财务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涉税的基本经济活动,然后确定具体的筹划目标,按照目标制定详细的纳税计划并落实指导方案,最后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较大失误的出现。另外,在操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方案实施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得与失,避免相同失误的再次发生,规避不必要的操作风险。
六、结论
纳税会计作为新兴的财务会计种类,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对其操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在审计的监督指导下,明确纳税会计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规范化操作,才能更好的发挥纳税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杰,史淑芹,邓海燕,等.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J].商业研究,2003(261):49-51.
[2]郝彦,敖君竹,马萍,等.纳税会计的定义及职能分析[J].财务之窗,2004(14):141-142.
[3]潘志芳,陈淑杰.纳税会计践行税收策划功能的操作技术[J].会计与审计,2009(14):85-86.
[4]田迪.基于审计视角的纳税会计操作问题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八一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