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
“十八般兵器”这个概念首次出现是在宋朝。令人困惑的是,这一概念既没有出现在军事强盛的汉唐时期,也没有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明清两朝,而偏偏形成于军事上屡战屡败的宋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宋代战马奇缺
战马匮乏,骑兵力量薄弱,这一直是宋朝军事的一个软肋。北宋立国之初,适合养马的西北地区已不在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北方的马匹也曾遭到契丹的大规模劫掠。北宋政府虽也效法汉唐国家养马的做法,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宋真宗时期全国拥有马匹20多万匹,是北宋的最高水平,不但与汉武帝时的40万匹相差甚远,更远不及唐朝创造世界历史纪录的70.6万匹。
有鉴于此,宋太祖从政权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大力研发兵器,尤其是步兵对付骑兵的武器。于是到了宋代,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那时,宋朝的都城汴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兵器作坊,它们负责生产刀枪弓弩等兵器,工匠多达1万人,产量最高时,这些作坊一年可以生产出3万多件兵器。
宋朝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几乎动用了全部的血本。也正因如此,中国冷兵器的巅峰时期到来了。中国古代的冷兵器,尤其是步兵兵器,在宋代完全成熟。
炉火纯青的弓弩
对付灵活机动的骑兵,最好的武器依然是拒敌于百米之外的弓弩。这些远射武器在宋朝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用于战争的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是中国在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战国中后期,战国诸雄的军队已普遍装备铜制强弩。经过后世千余年的发展,两宋时期的弩无论在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弩兵在军队中的比例也是秦代以来最高的:弩兵比例占军队总人数的6成,弓弩手合计已达8成。
宋神宗时期(1067——1085)问世的可以单兵操作的“神臂弩”,是北宋最知名的良弩,其有效射程可达367米。同时期欧洲最好的单兵十字弩,射程不超过140米,英法百年战争中锋芒毕露的英国长弓的有效射程也仅在228米左右,最接近神臂弩的是蒙古人使用的复合反曲弓,有效射程在320米左右。
宋弩中,最有名的当属杀伤力最大的床子弩。这种弩并非由士兵直接发射,而是用绞车的机械力量将巨大的弓弦拉开。操作这种弩需要7名士兵,它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460米以上。
历史上,床子弩创造的最大辉煌是北宋的“澶州之战”。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但受到宋军的有力抵抗,两军对阵于澶州,当辽军先锋官萧挞凛外出侦察时,突然不知从何处飞来一支长达两米的巨箭,正中他的胸膛,萧挞凛当场丧命。这支神奇的巨箭就发自400多米外的宋军阵地。
辽军为这种强大的重弩所震慑,最终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
岳家枪威震敌胆,被称为“百兵之王”。它是一种在长柄上装有锐利尖头的兵器。枪杆的材料则是白蜡杆,这是专门为制枪而栽种的树种,成材率很低,现在也十分少见。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是一位使枪的大师。他持有一把名叫“沥泉”的长枪,沥泉长枪长达3米,却在岳飞手里变得出神入化,舞动时如蛟龙出海,令敌人见后魂飞魄散。史书记载,岳飞曾经提着一把单枪,杀入敌营,在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岳家军也因此威震敌胆,从而获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誉。
但在宋朝的战场上,传统的刀和枪在北方凶悍的少数民族骑兵面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宋代的士兵一般都穿戴很厚的甲胄,所以,需要采用重型打击性兵器,比如锏和锤。
锏最早出现在隋唐,但是,锏应用最广泛的时期却是宋朝。如果说锏只是一种用来对付重装甲的轻武器的话,那么锤则是能瞬间制敌于死地的重型兵器。
原始的火药武器出现于唐末,在两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大约在13世纪,中国就制造出了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管式金属火器——火铳。明成祖时期建制的神机营,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专用火器的战略部队。明朝中后期火器更得到空前的发展,中国走向热兵器时代。
至清代,火器更为普及。当火器开始在大清帝国的军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冷兵器也渐渐退出战场。这时,刀剑这些昔日的主战兵器大量流入民间,从而推动了民间武术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