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鲜肉如何安度“蘑菇”季

2016-11-17 07:53海问
上海工运 2016年4期
关键词:跳槽定律蘑菇

◎海问

职场小鲜肉如何安度“蘑菇”季

◎海问

引子

在上世纪70年代,一批国外的年轻程序员总结了一条冠之以“蘑菇”的定律。他们自比是生长于阴暗角落的小蘑菇,在进入职场的最初阶段,接受着不被重视与干打杂跑腿之活的命运,常常代人受过,并被无端非议。然而,“熬过”了任凭自生自灭的打压之后,如同冲破黑暗,可以独自享受阳光的茁壮蘑菇,勇敢与坚韧的他们亦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变得自信、自主,且能独当一面。

2016年的就业季恰已来到。很快,青葱的毕业生即转身成为新鲜的社会人。在他们面前展开的,将是一条精彩满溢却也陌生无比的人生跑道。而至终能否抵达梦想的彼岸,相当重要地取决于,他们在开始的几里地走得是否扎实,且有方向感。这期间,或会遭致蘑菇定律中的各种不公,还会有来自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如何处置外在与内里拉扯出的种种张力,的确值得来道一道、议一议。

青春也会有哀愁

海问:在你的接触中,感觉现在的职场新鲜人有哪些特点?

蒋鸿旻:如果以大学毕业时的22岁为标准,那么1994年出生的人今年也要登上社会舞台了,更不论还有一些工作更早的中专生、大专生。事实上,目前劳动力市场的新鲜人绝对以90后占主导地位。在人力资源领域中,一直有针对“Y80、Y90”职场人的研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80后、90后。纵观这10年,我个人的体会是,这两代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自学获得许多知识;勇于挑战权威,喜爱亲自尝试与体验,敢于经历不确定的状态,无所谓未来与前景,重要的是当下是否幸福、满足。当然这些特点,90后的职场人更加突出。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会更加地开放,感觉不适合、不喜欢了,就会选择跳槽。好比前几年,新世界会定期招录一批大学生,但在与他们签订的第一份合同到期时,真正还留在公司的年轻人只占当时的20%。从公司的角度说,花费精力、财力培养新人,却最终人才流失,不可谓不是一种损失。但从我个人的专业来看,人才本就应该是流动的,只要员工在新世界的一天是快乐的,于他于公司就是一种成功。

海问:进入职场的最初几年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哪些挑战?

蒋鸿旻:公允地说,并非每个人都会遭遇“蘑菇”定律,但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有的。有的企业注重人才蓄积,他们愿意精心栽培新人。虽然做杂活肯定免不了,但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其职业精神与品格,管理者的用意与做法会很不一样。如果遇上这样的企业,那就幸福了。但若是一些拿来主义的企业,纯粹的利益导向,内部的管理秩序也相当混乱,那么资历越浅的年轻人,受到的冲击面将会越大,工作比较被动。当然不排除有一些企业,会刻意运用“蘑菇”定律的方式来对待新人,以塑造出他们的抗压能力。但这样的方式,是不是适合现在的90后,尚需有讨论空间,他们的反抗精神会远远超过预期,直接用脚投票,辞职和你说拜拜啦。

当然,外在的挑战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些是内在的挑战,人际关系就是一项。无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事实上他们的教育背景仍然以学习知识为主。但进入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或者说社交能力将远重于所掌握的知识与技巧。所以,更多人会碰到社交上的挑战。不是说某某人朋友多、善言谈,他就不会有社交挑战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既自信,同时又不失欣赏与包容他人。在遭遇刁难时,能够心甘情愿地忍耐与释怀。其实,这些能力的内在都与品格有关,但品格不是天赋,一定需要日积月累地历练才能获得。所以我们会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公司的人际关系复杂,但复杂只是一方面,可能更核心的问题是,他还没有找到自己在这个关系网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所以才会感到被拉扯得很累。90后职场人在社交上的挑战会更明显一些,因为他们比较自我、讲究个性。这种天然的定位,就意味着他们与人共事,很难在自信的同时,又能看别人比自己强。

我们通常以为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会身陷职业迷茫。事实上,每个职业阶段的人,包括职场新鲜人,或者是工作两三年的“次鲜”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迷茫感。当然有很多种因素,导致他们的迷茫。在这个阶段,他们精力旺盛、兴趣繁多,相对家庭的压力较轻,所以人生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选择性困难。会有人迷茫于哪里才是自己的方向?结合我们的主题,有些人正处在“蘑菇”定律中,而迷茫于何时才能突破重围?

蒋鸿旻: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培训及发展总经理

总结来说,职场新鲜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自我定位与社会认可之间的差距,差距所带来的张力,就会引发诸多挑战。你的是这样,我的是那样,但很多时候,都是大同小样。当然我必须说,遭遇一些困境与挑战并非坏事。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居安思危。更多的时候,都是碰到难处时,才来思考与反思,咨询有识者,正所谓“穷则思变”。所以,一个人在进入职场的最初阶段,只要积极地应对,困境与磨难能帮助他更快地成长成熟。

优秀是训练出来的

海问:教育界有一个共识,孩子在3岁前所受的教育,将决定他的一生。相对而言,若把握好职业生涯的前几年,也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助益无穷。所以,职场人在这一阶段中,应该注重做些什么,怎么做?

蒋鸿旻:这里面可谈的内容有许多,我只能说一点。从职业生涯理论来讲,一个人进入职场后的3-5年里,都是职业探索期。所以,比较适合在这段时间里,去规划个人的发展蓝图,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思考。比如,未来你是想走一条创业的道路,还是一条职员的道路?如果选择创业,继而思考,大方向上的创业内容是什么?所在行业可预见的前景又怎样?细节上,创业所需要的资源(专业、人脉、资金)如何去预备?如何去获取?而如果是走职员的道路,个人目前所从事的行业、专业,是否也是可预见未来的选项,所在单位的组织架构,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了达到目标,我应该需要做哪些储备?其实,这里面可思考的内容还有很多,而且因人而异。

其实,在谈到规划时,很多人的疑惑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怎么办?很多事情,形势比人强,身不由己啊。的确,人生会遇到许多出乎意料的事。但这首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会激发你去观察市场、了解行业与认识自己。不必然职业的走向真的会按部就班地朝着规划的蓝本发展,但思考的成果会为行动指明方向,进而带来诸多的益处。对于有些人,可能是他出色的表现得到领导赏识,从而步步提拔,因为他早就将这个目标放置心中,为此日日努力;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是在遭遇企业关停并转时,他却已拿到新东家的录用通知,因为平日注重自己的“多栖发展”,因而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所以,人生需要打腹稿,身虽未动,但心可行远。

当然,这种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获得的。所以,需要自我训练。训练的意识还可以运用到我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积极的社交能力等。试想一下,一个人不可能一开始思考,就能胸怀万里蓝图(这才是很多人觉得职业规划这么难的原因);一个人也不太可能鲜少有群体交往的经历,就能很适应与一群人合作,或者当只身一人在酒会中,也不觉得孤独与尴尬,还能与人侃侃而谈。具有天赋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是能力范畴,事实上都可以透过训练一点一滴达成。

古人云: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的核心在于,那个阶段的人可塑性强,若塑造得好,积极的影响将是一生之久。同样,职场人在开始的3至5年间,也是可塑空间相当广阔的时期,重要的是将各种基石铺垫好,未来才能行稳致远。

两种智慧的平衡

海问:当下,年轻人的跳槽频率比较高,面对“是否要跳槽,以及怎样跳槽”的问题上,你有哪些建议?

蒋鸿旻:人往往会从三个维度来考量择业,城市、行业与专业。可能最优先考量的是城市,因为它涉及的层面最广。撇开城市不说,跳槽时,人们大致是在专业与行业两个维度中重新选择。如果把“行业”视为横轴线,“专业”视为纵轴线,那么他们的选择就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行业相同,专业相同;行业不同,专业相同;行业相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

相对而言,第一类的转换风险最低,做自己最熟悉的工作,过去的能力累积、人脉累积也最丰富。而后两者的话,因人而异。例如我的一些HR朋友,虽然都是总监级别的,但各自选择的职业路径却不同,有一些只做单一行业的HR职位,也就是第一种跳槽;还有一些会刻意选择不同行业的HR职位,快速消费品、电商、制造业等等,事实上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还是有不同的,他们的选择一方面是为自己积累更丰富的从业经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一旦被动失业后的择业面将更大。若是行业相同,专业不同的话,你需要评估,在从事新专业之前,是否已有一些个人的积累与准备。而如果选择第四种的话,这意味着一个人曾经的工作经历无法转移至他的新工作,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所以转换风险是最高的。

我还想谈两件事。人生获取智慧的方式,往往有这两种,一种是透过别人的经验,从他人的得失之间总结而出;另一种是在自己亲身体验之后获得的,其中少不了的是撞得头破血流的血泪史。在过去的社会环境,我们可能会更推崇第一种,包括在建议自己的孩子、下属时,会说类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话。但现在的思潮改变了,越年轻的人越强调自己的体验与尝试,凡事都要自己去做一做才知道。事实上,这两者都对,也都应该成为我们获取智慧的方式。不因为后者正在逐步挑战前者,就把前者的价值否定了。一个人在做抉择时,应该自由地选择做“保守派”,或是“行动派”,不必受社会的思潮鼓动。我特别在这里谈这件事,是因为往往对于跳槽问题,很多人的纠结是共性的。会有一个声音说,你别跳啊,看看谁谁跳槽之后有多惨;也会有一个声音说,别胆怯,你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是不是这样?

所以,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事实上,职业生涯的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也不可能有答案。相对于以前,现在的我会更小心给别人提建议,我可以动用很多职业生涯理论或是大数据,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个性化的,谁能配当“预言帝”呢?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动用你大脑中最独特的灰色细胞,自己做判断,自己做决定,然后做了就不再后悔。

采访随感

马云有句名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其实马云是说谦虚了。智慧如他,又怎可能将自己的梦想,束之于万分之一的实现可能呢?恰恰相反,在我们看不到的日日夜夜里,他定是铆足了劲,用着一万分的努力,要将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

虽然职业生涯相对漫长,但最初的几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大好时光,若白白错过,实为可惜。假如你还未有梦想,那就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的体验与经历更丰富些,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必然会有属于你要为这个世界担负的使命。而假若你已有梦想,更应趁着青春年华,积极地准备与蓄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那么至终,当梦想万一无法实现时,人生依然能了无遗憾。

名词解释

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像蘑菇培育还要被浇上大粪一样,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的过程中。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蘑菇定律,或称萌发定律。

猜你喜欢
跳槽定律蘑菇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倒霉定律
爆图团
蘑菇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蘑菇伞
忙着跳槽的人
耐人寻味的定律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