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从“会长”到“慧”长

2016-11-17 01:33:34罗刚淮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会长校长会议

■罗刚淮

校长:从“会长”到“慧”长

■罗刚淮

近日,有位网友在吐槽,说他的校长又开会了,“至少两节课时间没了。”他悲催地说。原来那学校的校长特别喜欢开会,而且说话啰嗦,会都很长。笔者曾经就开会的话题调查过一些老师,他们在“开会必要性”方面,倒是支持率挺高的,达到78.6%,只是在开会频次、话题、时长、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看法。他们认为,学校开会“频次低一点”,“话题新颖一些”“深入一点”,“开会时间短一点”,“开会方式丰富多样一点”,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份调查的结论笔者曾经转帖到几个校长群,大多数校长也基本认可这样的结论,说明教师们并非妄议。生活中有的学校一个星期大会小会有七八次,平均每天一次还多,校长真的成了“会长”了。有些学校在开会高峰时候,教务部、教研部、学工部、校务部、工会、中层会、学部例会等等,都在那一周开,弄得老师们怨声载道,会议效果不言而喻。

开会在干什么,笔者借督导的机会曾有心看到一些学校的校务会议记录,发现真正属于学校新工作新任务的很少,大多数都是学校常规琐事,诸如学生文明习惯要抓啦,校园环境要改善啦,课堂效率要关注,巡视要注意提醒部分教师的说话语气不要太严厉啦等等。学校常规事务应该按常规执行,何必要开会强调呢?

仔细分析,笔者认为会多其实是懒政所致。因为校长认为管理只要开会布置了就行了,尽到自己责任了,至于开会后做没做到,怎么做,怎样更科学等等问题,往往是不去多想的。这样的管理可谓轻松。开会成了万能钥匙,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开个会就可以撂挑子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根子上是懒政思维。从中还可窥见校长的本位主义,依赖权力,利用权力,用会议的方式来刷存在感。这样的思想让人可笑。校长开会使得许多中层或是教师排除万难,哪怕是临时调课,甚至不惜请人代课,一律服从会议。这除了显示校长的权威又能说明什么呢?而校长依靠自身的权力影响力,肆意破坏学校的生活节奏和秩序,这是最可怕的。不守规则的校长执行校长负责制,一定会将其变成校长独裁制。

学校为何要开会呢?除开校长主观因素不谈,分析学校会议,无非起到三种功能,一是传达布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或是传达校委会的决议,布置落实;二是教育宣讲,针对本校本团队的工作中做得好的人和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促进整体进步;三是商讨问题,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攻关,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其中,最有价值的其实是第三种,至于前面两种都可以减省出来,用更简便的方式来代替,以节约成本。那么多的人排除困难,聚集在一起,听一个人唠叨,这个成本是很高的。其实企业里是很注重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的,而我们教育线上的管理者有些人是不太计算成本的。缺乏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这是导致有些学校教育效益不高的一个因素。

提高会议效率。学校开会当然有很多理由,也有很多内容,但其实应该充分筛选,选择最需要集体讨论的,最适合集体讨论的话题来开会。学校会议中的很多话题其实不需要集体讨论,部门议定,校长审议决策即可。校长会最重要的是审议,合议。有些话题不适合集体讨论,因为讨论漫无边际,针对这样的内容可以做成文本,提前阅读,相关人员在文件上签署意见,或者借用网络媒介,留言即可。一个QQ群聊,可以省去多少环节。所以,现代校长要想提高效率,应该筛选会议议题,控制会议频次,这是非常重要的。

缩减会议规模。有些学校特别喜欢开大会,校长会能开成校长扩大会,中层会能扩大到全体组长,组长会能开成全校教师会。开会规模大,人员时间浪费就多,事实上,校长成为会长,时间精力浪费了不说,牵扯到各个部门的人也实际上是干涉到全校各个条块的核心,最终导致学校开会时间处于学校管理的真空时段,开会开出高风险来,真是得不偿失。有些学校开全校教师会,把学生晾一边写作业,要是遇到几个调皮的孩子,上课闹出安全事故来,校长不知是否会反思到这次会议是值得还是不值得。这事附近有所乡村中学就发生过。两个孩子从开始开玩笑,到动起手,结果导致一个孩子眼睛受伤,成了5级残废,家长追责使得学校两三年都为这事烦恼。因此,开会应该做减法,除了减次数,还要减规模,越简单越好,越是精要高效的会越受欢迎。

改进会议形式。会议枯燥乏味,这是许多人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的事。因此,需要改良会议风气。有的校长动辄批评老师们会风不好,老师们说话看手机开小差啥的,其实根子在发言人说话不精彩,没水平,没内容,没准备,胡扯一通。无准备或者低水平的会议,老师们自然不买账。高明的会议组织者会创新会议形式,会前的温馨音乐,会议发言都制作课件,会议内容都有理念原则也会有生动的案例故事说话,会议发言人如果再有些语言艺术,言辞生动点,这样的会议至少不会让人产生厌烦。有的学校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每场会议都带有培训的意味,里面都会穿插教育或管理的智慧故事或者技巧经验在其中,让人都有收益。会议有所得,不仅仅是受众,还有收获。有些学校的有些会议还注重互动,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使得会议的单向传递变成多向传递,这也能增加会议的信息量和趣味性。当然,形式创新与会议主题要密切关联,不能因形害义,哗众取宠,冲淡议题。

有些管理者对于会议有更前卫的理解,他们提出,能否不开会也能做好工作?事实上有先驱者这样尝试了,比如魏书生在辽宁做校长,做教育局长,一学期也就开两三次会,其余都按照每周、每月、每学期工作安排上进行,执行时有制度要求,各位按照自身职责做事即可。这样把开会时间节省下来,巡校园,蹲课堂,攻难关,琢磨教学的事,琢磨学生的发展,琢磨学校的特色和内涵。所谓静能生慧,校长从会务繁忙中解脱出来,静心观察,静心思考,很可能产生更多智慧的思想和行动。魏书生用实际的效果证明,不开会少开会这种思路完全可行。一学期必开的会议其实是少之又少的。难怪魏书生的创意无穷尽,秘密竟在少开会上。

总之,作为管理者我以为会议越少越好,越精越好。会议越少,规则越发挥作用;会议越多,做事越拖沓,效率越低下。唯有精简了会议,又不降低标准,学校管理才可能实现高效,学校的重心和中心才会关注到人的发展,才可能回归到教学本位上来,如此,学校上下精力时间投放到智慧办学智慧管理上,则学校必有大希望。

猜你喜欢
会长校长会议
《八七会议》
党员文摘(2022年15期)2022-08-04 09:15:52
为什么我们会长痘?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会长大的伞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有了宫会长 脱贫有指望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