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黄成
(1.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艺工合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
——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陈娟1,黄成2
(1.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文章针对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对“艺工合一”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以研究创新型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程项目实践为训练手段,创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实现“艺”与“工”的无缝对接。同时强化开发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力求达到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
艺工合一;环境设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系统工程设计学科,怎样培养“艺工结合”的环境设计师是环境设计教育体系改革的目标,目前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真正的实践环节还滞后于市场,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实践性、创新性、时代性。目前现实情况是学生在校期间普遍缺少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实践情况。虽然学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上也安排了去企业实习的周期,但并没有把学生在实践实习中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进行系统规划,多数是是停留在课程实习形式上,仅仅把实习作为一项任务是不够的,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对多届毕业的学生调研反馈,试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关注行业领域,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有更多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是毕业后再去企业长时间深加工才能上岗。
传统教学方法偏重于定式灌输,具有较强的示范传播性,但侧重理论传授却少于实践,不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的开拓。培养“艺工结合”环境设计创新人才,是以培养实践性、创新性的环境设计师为目标,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结合市场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的融合[1]。作为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特点,如何建立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事实上,设计的第一要素是满足使用者的需要,环境设计专业也不例外,自该专业成立之始,始终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乡环境的改变以及信息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变,对空间环境、环境设备、环境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入大量融入时代感的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时代设计实践需求的基本技术能力,增强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详尽分析相关职位的能力要求,准确定位培养方向,并因此调整课程结构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把课程教学逐渐变与课题教学想结合,根据各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具体设计实践课题,合理安排学时,通过真题假做、真题实做,从现场测绘到场地分析指导完成方案,综合训练项目按照“项目策划→项目实施→成果展示→项目考评”的步骤进行。从方案的教师评审到同学分组互相评审,最终课程结束时邀请使用单位、社会设计机构等多方面联合评审,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独立的分析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艺术感受能力,以通过对课程项目的设计过程,让学生从独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到归纳——分解——转化——强化等一系列的空间和造型处理能力,同时渗透空间使用性,结合多门相关专业课程为支撑,以达到设计综合性训练,在学科上也达到交叉的目的。在教学上组织相近专业的学生共同听课、讨论、做设计方案,这样既可实现在各专业之间互补优势,又能达到跨界与融合,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
根据调查反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岗位一般可分为三大类:设计类、工程类、表现类。设计类偏向综合空间能力训练,工程类偏向管理能力,表现类偏向绘画能力。根据岗位特点把“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将基础绘画能力与设计基础课程有效的结合,将前沿艺术与课程设计教学结合起来,把“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结合起来,其目标就是艺术与科学技术并重,弥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脱节的现状,能在专业设计的概念阶段融入基础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实际,倡导工程与艺术的结合,夯实专业知识结构,拓宽设计领域的视野,有效的把审美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在设计基础及专业课程教学上加强实践与设计的结合,同时保证教学成果的多样性。
环境艺术作为生活的艺术。其设计教育不应仅仅停留课堂,设计应贯穿于整个构思到实施过程当中[3]。本着以“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健康发展”为主旨,以互惠共赢为原则。在实行校企合作前,首先考察本地社会信誉好、建设行业管理规范的建筑及装饰企业,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评价、就业安排等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制定,真正地形成校企互动,共育人才、利益及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新机制。将其建成融合作育人、师资培养、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基地,同时教师定期给企业培训传授理论知识及深入企业锻炼学习,以达到双赢和互赢的局面。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反馈学生的情况和意见、信息和想法,让学院及教师心中有数,对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非常好的参照借鉴作用,以避免了教学带来盲目性。培养计划安排在三、四学年定期在建筑设计院或装饰公司实习,使他们进一步处理好构思与现状、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室内、总体与细部、功能与技术、设备与空间造型等因素之间的矛盾,训练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4]。同时学院及系部在合作中总结经验,尤其是在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实践创新方面,需要顺应市场的要求,不断调整,形成鲜明的特色。在实施环境设计培养方案过程中不断探索专业教学和市场最佳集合点,培养出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有对市场理性把握的优秀环境设计人才。在教学方式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信息化系统改革与建设,实现传统教学实践模式与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创建开放式信息化服务平台。如远程培训、校外实践监控、3D打印技术、数模技术等,有效地把教学与培训以及管理综合一体化,结合艺工结合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信息传递与管理反馈效率。
环境设计“艺工结合”设计师创新人才标准的制定,规范环境设计本科生必须的教学知识体系、专业教学实践体系,首先规范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改变传统教学“重道轻技”与“纸上谈兵”的局面。课堂信息传达不只是“填鸭子”的书本理论,更需强调能力训练,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课程理论,这样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做到有章可循。
教学单位为学生量身定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及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把各项方案竞赛、展演、汇报及大学生创新活动等纳入实践课程,把取得的效果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鼓励他们在专业方向领域创新和突破,形成高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育孵化优势,形成在创新型环境艺术人才培育中的特殊高地,达到“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拓展教学、检验教学”的目的,并以此进一步完善具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全院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同时激励学生的艺术创造精神,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更大的实践空间。此外还需要对培养质量实施有效评价与监控,以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等,健全保障教学质量的各项管理制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平台,将社会化的标准纳入评价指标,如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满意度等,有效地运用第三方评价机制,保障“艺工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时,教学团队建设也不可忽视,教师是培养方案的执行者,提高教师自身业务和专业水平层次也必须落实更进。教师科研不能只是实验室的科研数据与成果,应该把科研积极融入教学实践,渗透与理论教学及实践过程。这样既是对科研的很好检验,同时也达到了教学效果;在教学研究中,教师们先深入市场及课堂调研,发现问题后再启动教改研究立项,在课程研究中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关注前沿动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等,在各项实践中多元化地促进产、学、研的相互协助转化,在“艺工合一”的模式下有效地检验教学及科研成果,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同时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价,通过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分析与统计,再根据反馈意见调整及修正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和市场无缝对接的目的。
G642.0
A
1007-7359(2016)05-0132-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5.043
2015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环境设计专业“艺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编号:2015jyxm734)。作者简介:陈娟(1983-),女,安徽霍邱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