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科技发展国际论坛暨2016上海兽医公共卫生论坛报告简述
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共同协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外畜牧学—猪与禽》编辑部协办的“兽医科技发展国际论坛暨2016上海兽医公共卫生论坛”于2016年9月21日~23日在上海嘉定区蓝宫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大型疫苗生产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240余名专业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图1)。
图1 大会会场
本次会议报告简要内容如下:
美国加州大学兽医学院、著名反刍动物疫苗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Tilahun D Yilma教授就促进重组疫苗效果和安全性的策略做了详细报告(图2)。Yilma教授对牛瘟病毒的发病情况、疫苗的开发与使用、人用天花疫苗的新重组、重组疫苗的安全性评估以及重组疫苗效果的研究进行了阐述。Yilma教授指出,在小鼠上,vCOG1G2是衰减程度最强且最有效的牛痘疫苗;相较于vCOG1G2γ,vCOG1G2诱导狒狒的中和水平更高;vCOG1G2γ衰减程度较vCOG1G2强;三种重组体对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CIDs)均安全;怀孕母羊需做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查;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 RVF),口蹄疫(Foot-Mouth Disease,FMD)的诊断性测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抗原抗体带状检测。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兽医学院、世界著名动物冠状病毒学家Peter J M Rottier教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过程中的靶细胞受体做了报告(图2)。Rottier教授对冠状病毒的流行性、病毒结构、病毒受体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讲解。Rottier教授指出,PEDV感染受很多不同的细胞元件调控,如受体、附件因素、酶等;脂联素(Adiponectin,APN)并不是主要功能受体;APN可促进感染,这可能是是通过对蛋白酶功能的影响达到的;唾液酸结合可增强应变依赖性的感染;唾液酸结合受S蛋白结构域0的调控;结构域0的丢失及唾液酸结合可与肠取向和毒性的降低或丢失对应;PEDV的主要受体尚未被证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世界著名蓝耳病专家Michael Murtaugh教授就猪病毒病免疫进展进行了详细说明(图2)。Murtaugh教授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变异情况、动物体对PRRSV病毒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方面进行了阐述。Murtaugh教授指出,我们关于PRRSV的观念需要改变,它是一个大群体,在猪与猪之前的每一次传代都经历一个遗传瓶颈;对PRRSV的天然免疫依赖于β干扰素,且在成年猪中更强;存在不针对主要膜蛋白的广谱中和抗体;对参与病毒中和的抗体分子的深入阐明将有助于研发出更好的PRRSV防控方法。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张启敬教授就高毒力空肠弯杆菌的发生及跨种间传播:人畜公共卫生的思考做了精彩报告(图2)。张教授从弯曲杆菌的背景信息、一株美国高毒力空肠弯曲杆菌的鉴定、与羊流产和人食源疾病的关系、高毒力的遗传学基础及进化机制等方面进行说明。他指出,高毒力空肠弯曲菌SA菌株已经变为造成美国羊流产的优势致病原;它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类致病原,通过原料奶和其他途径传染给人;它毒力增强的标志是能够导致系统感染;毒力的增强伴随着获得了对美国用于控制羊流产的主要抗生素-四环素的抗性;毒力的增强是由外膜蛋白的点突变导致的;控制SA菌株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都是有利的。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沈鑫博士就结核病流行及控制新进展做了报告(图2)。沈博士从结核病流行现状和结核病控制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报告讲述。他认为应从病例发现、登记检测、归口诊治、督导管理、痰检质控、耐多药结核病防控等方面进行结核病的管理和防控。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柴同杰教授对动物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产生及环境传播进行了报告(图2)。柴教授从山东地区6个猪场中分离得到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的大肠杆菌,不同来源的环境样品均得到分离,养猪场中的粪便及改良土壤中的分离株在耐药表型、ESBL基因、复制子及遗传骨架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相似性。建立了环磷酰胺-M-15(Cyclophosphamide-M-15,CTX-M-15)的接合转移模型,膨润土能够对CTX-M-15的转移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膨润土出CTX-M-15基因转移的机制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48个蛋白发生了差异表达,成功鉴定了29个蛋白点,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tolC、malE、mipA及ybiT在膨润土条件下转录上调,在受体菌中过表达时接合频率明显提高。
图2 嘉宾作精彩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郭爱珍教授就结核分枝杆菌是否确实对牛保持沉默做的大会报告(图2)。郭教授从结核病的流行、结核分枝杆菌群的基本特征、牛分支杆菌对人的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对牛的致病性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得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是人兽共患性病原体;牛感染和维持牛分支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经人结核的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等结论。
浙江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方维焕教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机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图2)。方教授从“转型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不可思议,但却发生了、食源性疾病究竟有多严重、基于特定病原的检测系统存在缺陷、食物链监管脱节导致安全食品问题频发、政府监管至关重要,但缺乏效率、完善风险管理的建议六个方面做了阐述。方教授指出,我们应当从立法、部门内部沟通、实验室能力建设、预防食品污染,检验小型企业所在的农村地区、积极参与产业的调整、教育与培训、一个综合检测系统(可系统识别安全风险并督促生产者消除安全风险)等方面来改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秀余研究员从哺乳仔猪腹泻的鉴别诊断、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育肥猪慢性消瘦的鉴别诊断和实验室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4各方面对常见猪病的鉴别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的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许多疾病症状的图片说明(图2)。最后,卫研究员得出,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发病不要轻易判断为病毒性疫苗免疫失败,更要关注细菌和霉菌毒素的问题;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蓝耳病病毒带毒时间很长:如果从样品中检测到了蓝耳病抗原,不要轻易判断这次的发病时由于蓝耳病免疫失败,更要关注鼻支原体和霉菌毒素问题;育肥猪慢性消瘦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僵猪比例偏高不要轻易判断为圆环病毒疫苗免疫失败,更要关注回肠炎和霉菌毒素的问题;实验室检测很重要,但是要作出准确的诊断必须要结合临床解剖和流行病学调查,更要重视兽医顾问的重要性。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杨仕标研究员就云南省应用生态健康系统综合控制布氏杆菌的进展进行了详细报告(图2)。杨仕标研究员从布氏杆菌的流行情况、人畜共患情况以及云南省布氏杆菌样品采集及检测、布氏杆菌在人间的流行状况及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讲解。杨研究员指出,首先,科研与田间具有反差,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技术、检测技术方面,在传统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多种分子生物诊断技术;疫苗研究方面加大投入,解决了一批相关的技术难题;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手段上升了一个台阶;由于免疫后无法鉴别免疫机体和自然感染抗体,目前正组织有关单位加快研究新型标记疫苗。在田间,相关知识、认知较低,处置、防护措施薄弱、差,放牧区、水源、村环境卫生差,肉、奶消费习惯、方式存在隐患。其次,管理因素也会造成影响,产业引导、布局和激励,扑杀政策和补偿机制,合作社的利弊,活体动物流动管理,检验检疫等。第三,社团的参与和不足,社团参与是防控人畜共患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第四,信息的可获得程度:充足、公开、透明的疫病信息是制定防控措施的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丁铲研究员对应激颗粒在新城疫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做了报告(图2)。丁铲研究员从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结构、在细胞内的复制模式、NDV感染对细胞的影响、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G)的简介、SG的形成机制、SG在病毒蛋白翻译过程中的作用、NDV及SG间的作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得出,NDV能够诱导稳态SG,而这种SG对病毒mRNA的翻译是有利的;SG通过对宿主细胞mRNA拘储与降解,使病毒优先享用细胞蛋白翻译系统。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唐玉新教授通过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简介、PEDV在江西的流行情况、PEDV江西株的分离和特性分析、PEDV江西分离株抗原性4个方面对江西及周边地区PEDV流行现状、病原分离鉴定及交叉保护研究进行了精彩报告(图2)。并得出以下结论,PEDV是2012~2016中国江西猪爆发腹泻的腹泻病毒中最常检出的病毒(58.38 %);PEDV的变体在江西很常见,这可能是由于CV777为基础的疫苗的功效较低或失败导致的;PEDV的野生株CH/JX/01已被成功分离;全面的遗传和表型分析表明,PEDV野生株和疫苗株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病毒复制、毒力和抗原性的改变;分离CH/JX/01的种系发生和演化已得到证实;CH/JX/01是PEDV系重组体;越南的交叉反应说明CV777抗血清不能有效抵消CH/JX/01的感染。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茹嘉喜博士就动物病毒样颗粒疫苗及其生物学应用做了大会报告(图2)。茹博士从病毒样纳米颗粒(Virus-like nanoparticles,VLPs)的简介,VLPs的制备、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颗粒的结构、FMDV样颗粒的制备、FMDV样颗粒的动物免疫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利用大肠杆菌的联合表达系统,组装了多种毒样纳米颗粒,成功应用到疫苗研究当中。同时也进行了相关配套诊断试剂的研究。在治病机理方面,与其他纳米材料相结合,同时也研究将其作为药物的研究。病毒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的发展目前还出于一种萌芽阶段,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图3 主题论坛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姜平教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流行动态与抗原变异检测进行了大会报告(图2)。姜平教授从PRRSV的流行情况与毒株基因特征、如何监测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变异、PRRSV NADC30样毒株致病性和抗原性变化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姜教授认为我国出现JXA1衍生毒株和美国NADC30样毒株两种新亚型毒株流行;GP5第102和104aa与病毒中和抗原性密切相关,可用于抗原变异监测;PRRSV商品疫苗对NDAC30样新流行毒株仍有保护作用,但保护力下降。
另外,还举办了主题为动物健康与公共安全、动物健康管理与环境治理的“兽医公共卫生”论坛,以及疫苗研发和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的“疫苗研制与产业应用”论坛(图3),专家与学者就该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使得在场的240余名专业人士受益匪浅。
2016年9月23日中午会议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