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6-11-17 19:41王军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价值

王军芳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12月血管外科疾病住院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选取2015年1月~3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另外患者61例进行比较,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实施后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血管外科;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1..02

血管外科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一门科室,由于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多数都是老年人,其由于自身的疾病和生理功能衰退,使得其护理难度大、周期较长以及并发症较大,因而诸多护理不安全因素都会对这个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影响[1]。我院对收治的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发现效果良好,现将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12月血管外科疾病住院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0.2±4.7)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下肢静脉曲张2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11例,急性动脉栓塞6例。并选取2015年1月~3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另外患者61例进行比较,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1.1±4.8)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例,下肢静脉曲张2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急性动脉栓塞7例。实施前与实施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护理安全管理首先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依据以往的护理经验,发现血管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薄弱、肺栓塞、坠床、跌倒、压疮以及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等。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①护理人员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意识:科室可以组织多种方式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组织其参与业务学习及专科知识培训活动。指导护理人员对工作进行定期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根本上树立护理安全管理意识。②肺栓塞预防护理: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其急性发病之后的11~15天内嘱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禁止对患肢进行热敷及按摩,避免血栓发生脱落。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时应当积极配合医师急救[2]。③压疮预防及护理:患者在入院之后指导其填写压疮评估分析表,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给患者使用电动气垫床,保持床铺干燥清洁,每日给予温水擦拭身体。④跌倒、坠床预防及护理:高龄患者入院后应当填写预防跌倒、坠床评估分析表,加强健康宣教,并且在床头悬挂提示卡片。护士站设立警示板,对于有活动障碍的患者应当禁止外出活动,防止发生意外[3]。⑤预防出血护理:在实施抗凝治疗前需要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性疾病进行了解,并且在用药期间加强监测。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头痛等症状时,应当考虑脑出血的发生可能性,进而采取针对性救治。

1.3 评分标准

对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具体包括出血、跌倒、坠床、压疮以及肺栓塞等,同时对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我院自制,具体包括5项内容:护理态度、专业知识及操作、疑问解答、沟通反馈以及护理形象,每项评分20分,共计100分,满意:其中调查分数≥60分,不满意:分数<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满意59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6.72%;实施前满意50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为81.97%。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血管外科护理工作中,如何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是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血管外科以往的护理经验而言,影响血管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肺栓塞、跌倒、坠床、压疮、出血等[4]。

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护理人员是工作在护理风险第一线的执行人员,因而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对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控制潜在的各类风险[5]。针对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能够为血管外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奠定重要的保障。在整个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实施严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观察,并执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强化健康宣教力度,对于存在异常的现象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促使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6]。此外,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控制,如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调控血压水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

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64%,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文艳.血管外科病房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9:1454-1455.

[2] 魏 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8:109,111.

[3] 冯培芳.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血管外科病区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00-1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简析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策略
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