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健康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6-11-16 13:33韩东旭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8期

韩东旭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我国区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这种非均衡的状态与人力资本的投入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型对缩小区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R-W模型,使用双对数计量模型,利用东部广东省、西部西藏自治区的数据,采用OLS估计方法,通过比较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的产出弹性,分析教育、健康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协调东西部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提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 健康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界对健康人力资本的看法存在分歧,尤其在宏观层面,部分文献肯定了健康对经济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另一部分文献则认为健康对经济存在抑制作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也基本完善,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尚未完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东部医疗资源投入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人均医疗消费以及政府医疗投入显著高于西部,而西部地区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相对较差。政府应当如何有效、公平地配置东西部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在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本文引用M-R-W模型,基于2005-2012年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数据构建Solow增长模型,采用改进的双对数计量模型,将物质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作为控制变量,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作为解释变量,使用OLS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两者对区域带来的经济效应。

文献综述

(一)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理论

对健康人力资本有重大影响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源自舒瓦茨1961年的人力资本理论,他所定义的人力资本包含了教育、健康和移民等方面投资所形成的资本,移民作为人力资本的讨论范围尚属首次。教育和健康并列成为人力资本讨论的话题需要追溯到1962年马斯金的理论,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马斯金做了详细的阐述。1965年贝克尔提出家庭生产函数,在其基础上,1972年格罗斯曼将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应用到健康领域,提出健康生产函数的概念。福格尔1991年把对人口健康和营养状况的评估引入到经济研究中,他认为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提高所所来的健康人力资本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1997年巴罗首次构建了含有健康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本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理论

教育人力资本的研究早已有之,且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对现实生产力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首次将教育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理论源于索洛1956年创立的索洛模型即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舒尔茨在1960年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贝克和丹尼森等人继续沿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深入研究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丹尼森在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将教育程度的提高归为人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将教育水平的提高归为人力资本投入质量的提高,从而计算整个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斯宾塞在1973年提出“教育甄别假说”,对教育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理论评述

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健康会提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尤其是生产体力的提升,这也是诸多学者研究的一个方向。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具有某些内在的一致性,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健康人力资本研究更加符合社会福利的要求。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通过哪种机制影响经济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很好地指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投入的选择。这方面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而在国内偏重于从一个更加宏观笼统的概念即人力资本概念角度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加具体的研究。

模型引入

本文引用M-R-W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对中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M-R-W模型是由曼昆、罗默及威尔(1992)将人力资本引入生产函数所拓展的Solow模型。由于索洛模型需要以一个特定的生产函数为前提,意味着生产函数的确定对该模型的运用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考虑到对问题研究的简化,文章采用C-D生产函数为研究切入点,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加入人力资本,模型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Yt、Kt、Ct、At、Lt分别表示t阶段经济体的产出水平、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水平、劳动投入,At Lt表示t阶段有效的劳动投入,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对经济产出水平的贡献度,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由于假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故有γ=1-α-β。由于模型选择的问题,伴随诸多需要理清的数量关系以消除次要问题对本文研究命题的干扰,因此为了建立更加直观化的理论模型,需要做以下两个假定:

假定1:假定人力资本投入函数为C-D型,且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人力资本生产函数为:Ct=Etρ Ht1-ρ,其中ρ、1-ρ分别表示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投入总量的贡献度。

假定2:假定技术水平由技术增长率决定,且技术增长率是外生给定的,令t阶段的生产技术函数At=A0egt,其中A0表示初始的技术水平,gt表示t阶段的技术增长率。

通过上述两个假定,消除了因规模报酬问题而带来的生产函数集中度缺失的弊端,技术水平源自技术增长率且技术外生的假设弥补了技术要素对本文研究的干扰。可以得到:

两边同时取对数即对数变换可以得到:

令lnYt=Yt*,lnKt=Kt*,lnEt=Et*,lnHt=Ht*,lnLt=Lt*,整理得到如下公式:

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

为确保时间序列数据消除异方差,实现数据平稳,文章通过取对数来实现,因此本文采用双对数计量模型。其中:β0为截距系数,β1为物质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β2为教育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β3为健康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β4为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μt 为随机干扰项。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教育人力资本以及健康人力资本对东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而β2、β3恰能准确表达出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随即转化为对不同省份双对数模型中β2、β3的估计。

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处理说明

虽然已经得到改进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但是如何量化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这个基本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本文采用教育经费的支出来量化教育资本,有关研究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量化处理教育资本指标,但是人均受教育年限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人力资本的程度而非教育资本,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采用教育经费比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测量指标更加具体,更加直观。医疗卫生支出比死亡率和预期寿命这两个指标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健康资本对经济的影响,采用卫生费用的支出来量化健康资本更为准确。产出水平可以用实际GDP衡量,实际GDP需要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物质资本投入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衡量。劳动力投入通常不能直接选取指标,如果需要直观反映我国劳动力情况,从业人员数可以实现对劳动力资本的直接性衡量。

在解决所有变量的量化问题之后,接着就需要进行数据收集以及数据处理。本文采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2005-2012年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16组时间序列数据。广东经济实力强,教育和健康资本的投入多,人力资本体系相对完善,属于典型的东部省份;西藏经济实力弱,教育和健康资本的投入少,人力资本体系不完善,属于典型的西部省份。从2005年到2012共16组统计数据,其中有部分数据统计不完整,分别为广东和西藏2006年和2008年教育经费数据缺失,2008年和2010年卫生经费的缺失。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需要将缺失数据补齐,缺失的数据可以通过取前后两年算数平均值的方法来弥补。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2005-2012年的数据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在各个资源投入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广东资源投入普遍偏高,西藏资源投入普遍偏低,二者国内生产总值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广东2005年教育经费的支出最高时是西藏教育经费支出的近27倍,东西部地区2012年卫生费用差距相对而言没有教育经费差距那么明显,但最高时广东卫生经费的支出仍是西藏卫生费用支出的近14倍。表2中显示西藏地区2005年到2012年的产出增长速度要大于广东省,但教育经费和卫生经费相对不足,虽然增长速度超过广东,但是投入的绝对数并不如广东,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基本涵盖我国区部经济的差异,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一个特点。

(二)实证分析

1.广东省检验结果。根据本文理论分析,结合数据处理结果,本文使用OLS估计法作多元回归,进而得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广东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检验结果显示,其中DW值为2.4597,相应的P值为0.0002,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到模型的设定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在95%的置信水平下方程总体的线性关系显著,且教育经费与GDP、卫生经费与GDP之间的线性关系均显著,两种经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可以很好解释区部经济的差异。

2.西藏检验结果。根据上述广东省检验方法,对西藏地区进行基本回归分析,西藏自治区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其中DW值为2.5339,相应的P值为0.0002,根据检验结果,得到回归方程式如下所示:

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样在95%的置信水平下方程总体的线性关系显著,教育经费与GDP、卫生经费与GDP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因此,本文得到西藏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健康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这里得出了与广东省检验不一致的结论,即在西藏地区健康人力资本要比教育人力资本更能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

(三)研究结论

在上述分析中,实证已经得到广东省、西藏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

从系数的符号角度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对于东部还是西部经济的发展,教育和健康的投入都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从系数的大小角度可以看出广东省的教育回归系数以及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健康回归系数都偏小,仅广东省的健康回归系数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广东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较高,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东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教育体制相对完善,因此向东部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本很可能会挤占物质资本的投入。广东省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也相对完善,但是我国东部人群存在着普遍的亚健康现象,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生产率,因此向东部投入更多的健康资本会较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西藏自治区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的投入较低,若按照主流的经济学观点,此时向西部投入更多的教育和健康资本将会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在这里就不一定适用,模型中西藏自治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说明向西部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引进更多的人才对西部的经济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西藏劳动力十分缺乏,即使投入再多的教育和健康资源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劳动力缺乏是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是阻碍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作用的直接因素。

政策建议

无论是对于东部还是西部,人力资本的投入都不能减少,但可以适当放缓某些资源投入的程度,因为发展经济不是一个平均化的投入过程,而是需要结合当地需求适当增加主力动力的投入,而弱化相对较为单一的资源投入。对于东部,再多的教育资源投入也不一定会有高效的产出,东部地区应当将寻求如何优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结构,将如何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放在发展的首位,充分挖掘自身发展的潜力,从而突破发展的瓶颈。政府应当把东部的过剩教育资源转移到西部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西部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险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支援西部大开发。当然西部地区的健康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有赖于两种资源在该地区的生产力转化能力,如果投入的实际产出未能达到理想效果,那么投入就是低效率的,优化资源的配置才是区部经济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1999(2)

2.郭继强.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3)

3.刘国恩,William Down,傅正泓,John Akin.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4,4(1)

4.余长林.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包含教育资本、健康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理论研究[J] .南方经济,2006(12)

5.Barro,Robert J.Health and Economic Growth.Senior Policy Seminar on Health,Human Capital and Econnomic Growth,1996

6.Becker,Gary S,Kevin M Murphy,Robert F Tamura.Human Capital,Fertility,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

7.Becker,Gary S.Human Capital[M].Chicago,Illinoi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

8.Denison,E. F.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New York: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62

9.Grossman,M.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2,80(2)

10.Mankiw NG,Romer D,Weil,D.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

11.Solow,Robert 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

12.T.W.Schaltz.Agricul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A look to the Future.W.K.Kellogg Foundation,Battle Creek,1956

13.T.W.Schaltz.The Value of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Disequilibria.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5,vol,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