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谷松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广州番禺里仁洞村为例,从种群发展机制、群落演化机制及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三个层面对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种群——淘宝电商的种群增长呈类倒“U”型曲线,增长过程中突变现象明显,这与淘宝电商的团体式集聚模式密切相关。第二,在种内关系上,系统内的淘宝电商以协作互利关系为主,竞争关系为次,并率先提出“淘宝团”的概念。第三,在中间关系上,租户群体、服务性产业经营群体与淘宝电商间主要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政府部门则在淘宝电商的集聚中过程尚未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第四,广州里仁洞村以淘宝电商为主体的淘宝村产业生态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但租金上涨、空间受限和政府管制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淘宝村 产业生态系统 电商 演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源自20世纪70年代(杨文举等,2002)。1989年, Robert Frosch和Gallopoulos首次提出产业生态系统(industrial ecosystem)概念。随后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Micah D. Lowenthal等(1998)对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1999年Moor.J.F将生物学原理运用于企业组织战略研究。国内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刘则渊等(1994)建立的产业生态化试验区思想。王如松(2000)、黄志斌等(2000)学者利用产业生态理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樊海林等(2004)也从企业竞争视角研究了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自然生态系统的许多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张攀等,2008;王海兵等,2014),将自然系统中个体与种群的增长规律、种群间的竞争、共生等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于产业的研究便是其中重要的方面(郭莉等,2005;石磊等,2012)。
淘宝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生事物,以其强大的关联效应、特殊的集聚和演化机制吸引了众多的关注。淘宝村的研究刚刚起步,吴昕晖等(2015)、张作为(2015)、罗建发(2013)、邵占鹏(2015)、吕丹(2015)等分别从产业结构、社会文化等角度出发对淘宝村进行研究。但是对淘宝村的研究多以宏观描述和单一成因分析的为主,较少从产业集聚视角,对淘宝村的形成与发展演化机制进行综合研究。本文尝试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广州里仁洞村为例,以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里仁洞村进行深入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信息和数据,基于此对淘宝村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研究。
淘宝村的形成过程
淘宝村由许多电子商务个体集聚而成,在淘宝村的发展中,由于它的集聚现象由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或外力推动,总体上有着普遍的发展顺序,但对于单个案例来说,它的发展顺序又不是绝对的,随着集聚现象的发生,集群会碰到种种问题,使其有可能出现停滞现象,或者在某个阶段产生蜕变再次进入成长期。虽然它的形成与传统制造业集聚有许多不同,但本文在研究后认为,淘宝村的整个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产生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里仁洞淘宝村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一)萌芽阶段
“淘宝店”由于启动费用低、经营风险小、操作容易,使其成为农村创业群体的首选。在淘宝村的产生阶段,随网络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各种人力资源开始向区位条件较好的城郊或村落进行集聚,随后当某些技术人才甚至是能力较强的个人因租金、人力等成本低廉而开始尝试性地发展淘宝电商后,很快会出现其他的村民(包括外来人员)对其进行模仿,逐渐产生最初的淘宝电商集聚现象。以里仁洞村为例,2005年之前它还只是广州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在淘宝热潮兴起之后,因其低廉的房租、便利的交通条件及周边发达的服装制造业优势,使一批网商率先入驻开设淘宝店。他们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人进行模仿,里仁洞村的服装淘宝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蔓延。在这个阶段,淘宝村内的淘宝店家数量少,大多数店家独立经营,基本没有形成品牌,店家之间的配合较少,没有形成产业供应链,特别是物流与中介服务机构几乎不存在。
(二)成长阶段
淘宝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积累后,淘宝网商的沟通逐步紧密,出现行业内的分工与协作阶段,并开始显现规模经济效益。在2009-2011年间,里仁洞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以罗文斌为代表的“领头人”,在亲情、乡情、友情的维系下,形成若干个淘宝团体,紧随市场方向,在抱团发展中不断壮大。这一阶段淘宝村得到迅速成长的原因主要来自其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灵活性优势、市场优势、集群学习和创新优势等因素形成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然而在其成长阶段,因集群网络的发育程度还不够高,集群网络、集群创新并未在集群成长阶段发挥出明显作用。无论在成长阶段还是产生阶段,淘宝店家都是为了追求上述的竞争优势才会自发地聚集到城郊或村落等区位较好的区域,而成长阶段的淘宝村,开始发挥其融合市场组织与店家组织的两者优势,其竞争力与影响力开始进入良性发展。
(三)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淘宝村内店家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走向标准化,产品供应链体系也得到了发展,逐渐形成完整体系,相关的店家间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网络趋于稳定。总体来说,在成熟阶段,淘宝村的规模、产量和销量巨大,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占市场份额大,并且由于群内影响力增加,出现了群内店家和群外店家的合作现象。2011年,里仁洞村的电商数量达到了1200家,在此后各项成本的迅速增大而降至600家,这或许是对“淘宝集群”的一次优化和筛选。目前,里仁洞村已经从最初的多种产品尝试向服装产品聚焦,再发展至生产、营销销售、物流、产业链条,发展程度相对高级。
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种群发展机制分析
(一)种群的出现
在自然条件下,一个新的物种的出现要么是原有物种的基因突变,要么是外来物种的进入,对于产业生态系统来说亦是如此,新的产业的出现要么是原有产业的升级或转型,要么是外部产业的迁入。番禺区里仁洞村的淘宝电商产业便是通过迁入的方式产生的新兴产业。实际上,2009年之前里仁洞村还处于相对“安静”的发展阶段,直到以罗文斌为代表的网商将自己的淘宝网店搬进里仁洞村,才拉开了淘宝电商在里仁洞村集聚的序幕,至2010年底,里仁洞村已有淘宝电商50余家,由此开始了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之路。
(二)种群的增长
生物种群增长可分为世代不相重叠的离散型种群增长模型和世代重叠的连续增长模型。世代不重叠的离散型种群增长主要是指种群各个世代不相重叠,如许多一年生植物和昆虫,其种群增长是不连续的;而淘宝电商种群则属于世代重叠的连续增长模型。付媛(2013)指出典型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有两种:一种是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增长率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种群数量增长通常呈“J”型指数增长;另一种是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该模型假定种群增长存在一个环境所允许容纳的最大种群规模,且种群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最终种群将呈现“S”型曲线增长(见图2)。
里仁洞村淘宝网商的集聚模式与其集聚环境密切相关。由于空间资源有限,以及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同业竞争、环境恶化等不良影响,“J”型增长模式不适合于淘宝村电商的种群增长分析。根据实地调研,2010年底里仁洞村集聚了大约50家淘宝电商,到2011年增长到200多家,2012年是里仁洞村淘宝电商集聚的巅峰,超过1200家电商在此集聚,2013年迁入与迁出基本均衡,电商数量与2012年基本没有变化。但2014年开始,由于各种原因,里仁洞村淘宝电商出现断崖式衰减,2015年,里仁洞淘宝电商基本维持在600-700家。
由图3可知,里仁洞淘宝电商的增长曲线并不属于“S”型增长模型,也非“J”型增长模型。在增长和衰减的过程中,都表现出几何级变化的特征,这与淘宝电商自身的集聚模式密切相关。淘宝电商通常在某个灵魂人物的带领下,三五成群组成一个个小团体,团体内成员可能是供货关系,也可能是经营不同类目的商家,甚至有可能直接就是竞争关系,但是一旦进入这个团体,就要求经营信息无条件共享,实现共赢发展,否则将会被默然淘汰出局。对于这种独特的产业现象,本文将其称为“淘宝团”。某一电商个体可同时属于多个淘宝团,电商个体对于淘宝团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电商的迁入和迁出常以淘宝团的形式进行,导致迁移活动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这是电商种群增长模型表现出数量级跃迁特征的重要原因。
此外,淘宝电商种群的增长在早期的快速增长后,既没有保持“J”型模式的持续增长,也非如Logistic增长模型所示,进入均衡阶段,而是出现断崖式衰减,这是由于产业生态系统较之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对抗扰动能力较低。2013年之后出现的衰退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提供了宏观背景,但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2013年里仁洞村作为广州当时唯一的淘宝村进入公众视野后,受到政府、媒体、民众等众多群体的关注。政府开始对淘宝村的环境、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管,一方面提高了电商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也给电商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整个产业氛围开始变差,开始有淘宝团外迁。当然,大部分的电商还是留在里仁洞村,而且随着名气的扩大以及环境的改善,新的电商也有迁入,使得2014年至今里仁洞村淘宝电商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三)种群内关系分析
淘宝电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分化,但这种分化仅表现在规模上,并没有出现权利等级的分化。当前里仁洞村的淘宝电商存在三种经营模式,如表1所示。第一种是几个老板共同租用一个场地,各自进行自己的网店经营,这类网店一般规模较小,为1-2个人左右;第二种是一个老板独立承租一个场地,通过家人的配合进行网店的经营,一般规模为2-3人;第三种是一个老板独立承租场地,同时雇用员工进行网店经营,一般情况下,这类网店会有自己的生产作坊或加工工厂,规模也扩大到5人以上,这类淘宝电商进一步发展,一般会搬离淘宝村,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
虽然淘宝电商共享同一市场空间,又存在着规模上的差别,但彼此间并没有太多的竞争性行为,反而是以互利互助关系为主。根据调查,一般是3-7个淘宝电商组成一个小团体,即淘宝团,团体中会有一个核心人物,负责组织团体的聚会等活动,电商们便在聚会中去交流信息,包括对女装流行趋势的信息交流、对淘宝商城不利管理条例的规避和经营技巧分享等,这种信息共享是导致电商集聚的重要因素。由于电子商业较之于传统商业来说,具有产品更新快、商品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买方选择空间大等特点,使得电商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而这种信息的收集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内部网络,电商群体对于信息的高度依赖是其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征之一。由于一个电商可以同时分属不同的小团体,由此实现了团体间的信息交流,也正是经由这种团体内部和团体间的信息共享使淘宝电商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
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群落演化机制分析
淘宝电商的集聚,诱发了其他经济或非经济型行为主体的出现和集聚,主要包括租户群体,以电子商务产业为服务对象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和以电商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生活性服务产业,此外还有对产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影响的政府相关部门(见图4)。
在淘宝电商产业生态系统中,与淘宝电商同时出现的是为电商提供生产场所的租户群体,该群体为里仁洞村本地人。这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受益最多的种群。随着淘宝电商出现的还有各类服务于电子商务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其中与电商产业最为密切相关的是快递产业和电信网络产业。政府部门作为一个外部的服务性主体,与淘宝电商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结论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广州番禺里仁洞村为案例,本文从种群发展机制、群落演化机制及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三个层面对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核心种群淘宝电商的种群增长并非简单遵循“J”型或“S”型法则,而是呈现类倒“U”型的曲线,增长过程中突变现象明显,这与淘宝电商的团体式集聚模式密切相关。
在种群内关系上,由于电商对于及时信息的高度要求及货源、配送等资源共享的需要,系统内的淘宝电商以协作互利关系为主,竞争关系为次。
淘宝村是由淘宝电商群体、租户群体、服务性产业经营群体、政府部门主体等共同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租户群体、服务性产业经营群体与淘宝电商间主要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政府部门则在淘宝电商的集聚中过程尚未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当前,广州里仁洞村以淘宝电商为主体的淘宝村产业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但租金上涨、空间受限和政府管制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举等.发展生态工业探析[J].生态经济,2002(2)
2. Frosch R A,Gallopoulos N E.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Sci. Am, 1989, 261(3)
3.Micah D. Lowenthal, William E. Kastenberg,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nergy Systems: A First Step. Resources Conversation and Recycling, 1998
4.詹姆斯·弗·穆尔.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挑战[M].北京出版社,1999
5.刘则渊,代锦.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2)
6.王如松.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5)
7.黄志斌等.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3)
8.樊海林等.产业生态:一个企业竞争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9.张攀,耿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8(6)
10.王海兵,杨蕙馨,吴炜峰.价值链断裂、新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与我国企业全球研发[C].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2014
11.郭莉,苏敬勤,徐大伟.基于哈肯模型的产业生态系统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
12.石磊,刘果果,郭思平.中国产业共生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生态学报,2012,32(12)
13.俞金国,王丽华,李娜.电子商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来自淘宝网的实证[J].经济地理,2010,30(8)
14.樊华.淘宝电子商务实体店铺的区位组织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15.吴昕晖,袁振杰,朱.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16.张作为.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
17.罗建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沙集东风村电商——家具产业集群研究[D].南京大学,2013
18.邵占鹏.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19.吕丹.基于农村电商发展视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3
20.付媛.平台型电子商务集聚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