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英+简伟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10倍。2003年汽车总量30余万辆,2007年为100万辆,2010年为150万辆,2012年为200万辆,2015年底已突破320万辆。数量宠大的机动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已占深圳本地排放来源的41%,为首要来源。
面对机动车迅猛增长、尾气污染加剧的形势,近年来,深圳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淘汰和综合管理等环节,采取法律、技术、标准、行政等综合手段,全面开展了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作。
“十二五”期间,深圳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31.2万辆,为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年上半年,深圳PM2.5平均浓度在全国74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五。
源头控制:
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为严把机动车环保关,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深圳人居委”)与深圳市公安交警局于2008年联合制定实施《深圳市环保车型目录管理办法》,对车辆准入实施制度化管理,要求所有在深圳上牌或转入深圳的机动车必须达到相应阶段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当前,深圳的机动车准入标准已进入国V标准时代,从2015年12月起对轻型汽油车及公交、环卫、邮政行业重型柴油车执行国V排放标准;2016年4月对轻型柴油客车执行国V排放标准。
在提高车辆准入标准的同时,车用燃油品质也应同步提升,否则车油不匹配同样会导致达标车辆不能够完全发挥节能减排效果,同时还会对用户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近年来,深圳对新标准的车用燃油推广应用一直领先国内绝大部分城市。按照广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圳从2014年7月1日起已开始推广应用国V车用汽油,从2015年4月1日起推广应用国V车用柴油。目前,深圳的车用汽、柴油已全面达到国V标准。与国IV车用燃油相比,国V车用燃油的锰含量大幅降低,硫含量从50ppm降至10ppm,降幅可达80%。
此外,加大汽车业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新能源汽车,也是深圳在大力推进机动车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深圳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配套规划和政策,新能源汽车推广有序推进,示范推广规模居于国内前列,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据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深圳新增新能源汽车7778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6224辆。
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关键零部件与配套企业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涌现出了比亚迪、五洲龙、沃特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投入,在新能源研发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多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完整系列。2013年,比亚迪国内汽车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名,奠定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地位。
过程监管:
加大在用车检测频次
一辆高排放在用车排放的污染物,可以达到正常机动车的10倍以上。在用车辆中,许多车辆因常年失修、缺乏维护,成为了“排放大户”。为控制在用车辆尾气污染,深圳全面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制度(以下简称“I/M制度”),对在用机动车定期检测执行更为严格的简易工况法,同步加强路边抽检等执法监管,对排气超标上路行驶的机动车从严查处。
“过去采用双怠速法检测时,经验老到的司机会在调节油门上做手脚,使检测出来的尾气可以达标,但简易工况法就杜绝了这种作弊的可能。”位于皇岗北路的机动车排气检测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简易工况法结合车辆的功率、油门、不同车速等因素,能够及时有效地判断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否超标,督促车主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进一步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
自2011年5月起,深圳对在用机动车的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全面执行简易工况法排气检测新标准,并配套建成26家简易工况法排气检测站(独立的环保检测站和环保、安检相结合两种模式)。2015年底,除符合免检规定的车辆外,深圳104.5万辆机动车参检,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90.5%。
严检测还需强执法。深圳通过市级层面的“治污保洁”考核平台,每年向环保、交警部门下达机动车排污执法检测任务。平均每年路检高污染车辆3万辆以上,抽检公交车5000辆,专项整治货运物流、长途客运、环卫等尾气高污染行业车辆5000辆。同时,深圳人居委还开展了黑烟车道路视频监控及尾气遥测工作,但因这些高新技术手段还缺乏法律的支撑,目前只是暂用于对高污染车辆及疑似超标车辆筛选等辅助执法方面。
同时,深圳还选聘1100名机动车环保社会监督员举报黑烟车,不断扩大黑烟车的查处范围和社会影响力,环保、交警部门建立了黑烟车联合查处机制,月均受理查处黑烟车300辆以上。
随着深圳对新车准入标准的提升、对高污染车辆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黄标车、老旧车辆的不断淘汰,“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在用车的排气污染状况已大幅改善:当前路面行驶的黑烟车较前几年已明显减少,深圳人居委受理的黑烟车举报数量每年呈递减趋势;机动车排气超标率也大幅下降,从2010年的8.8%下降到2015年的0.86%,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在用车排气污染得到明显改善。
末端治理:
多举措淘汰高排放车辆
深圳从2004年8月起实施深圳市的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制度,绿标车一年一检,黄标车半年一检;2010年7月起实施国家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由“深圳黄绿标”换发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2012年12月起,将定期检测周期调整为与安全检测周期一致。
此外,深圳从2005年起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黄标车实施限行措施。在此过程中,限行区域不断扩大、黄标车受限范围也不断扩展,从2015年7月1日起,全市实施全面限行政策,2016年7月1日起永久性全面限行黄标车。
实施经济鼓励,也是深圳开展黄标车淘汰工作的一大举措。参照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深圳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对提前报废黄标车并换购的新车,按照不同车辆类型给予5000元至18000元不等的补贴。2013年5月1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黄标车提前淘汰奖励补贴办法》(以下简称“补贴办法”),从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对提前一年以上报废的黄标车补贴5000元~18000元,对转出的黄标车补贴3000元。
但考虑到补贴额度低,不具有市场吸引力,为进一步激励黄标车车主主动淘汰车辆,深圳大幅提高补贴。2013年12月6日又出台了《深圳市黄标车提前淘汰奖励补贴办法(2013—2015年)》(以下简称“新补贴办法”),规定对2016年1月1日后须强制报废或无使用年限的黄标车,采取“阶梯式”递减的补贴方式:在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三个阶段,分别对提前报废的黄标车按不同车型给予5000元~36000元、3500元~25200元、2000元~14400元的补贴,并分别对提前转出深圳的黄标车给予7000元、5000元、3000元的补贴。为体现公平,“新补贴办法”还规定对已按“补贴办法”进行补贴的黄标车追加补贴差额,取得良好效果。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深圳已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31.2万辆,为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合管理:
率先整体推动油气污染治理
从2008年7月起,深圳率先在珠三角区域整体推动油气污染治理工作,2009年全面完成252家加油站、6座储油库和150辆油罐车治理改造,提前完成了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要求的治理任务。
油气治理回收,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消防安全隐患和实现节能减排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深圳在油气污染治理改造达标完成后,VOCs排放削减幅度在95%以上,年削减排放量达1.2万吨。在油气回收日常监管方面,深圳人居委每年通过政府招标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加油站的油气排放情况进行抽检,同时安排执法人员对油气排放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确保油气达标排放。
在加强油气污染治理的同时,深圳还通过高新技术应用、区域联防联控、倡导绿色出行等配套措施,减少大气及机动车尾气污染。
科技投入和信息化建设。深圳人居委先后建成了机动车排气检测远程视频在线监控系统(VID)、I/M信息系统、道路尾气视频监控系统;购置了中、高精度流动检测车、尾气遥测车,用于道路交通污染状况监测评估、高污染物车辆的筛选等,机动车的排污监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加大公众参与宣传力度,建立公众参与平台,畅通黑烟车举报渠道,发动群众举报黑烟车。评选“绿色公交”,倡导环保出行。2011年“大运”期间开展了绿色出行活动,深圳有近40万辆机动车停驶;2012年“后大运”时代开展“爱我深圳、停用少用、绿色出行”行动,公务车辆率先停驶,通过媒介的宣传,得到了广大车主的积极响应。
开展区域联防联治。深圳于2011年与东莞、惠州签订《深莞惠机动车排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协议》,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深莞惠黑烟车、跨境柴油车联合整治行动;“深莞惠环境信息共享系统”上线运行,黄标车、黑烟车查处常态化开展;与香港方面就柴油车排气污染控制、深港过境通道机动车尾气检测等问题进行交流会商。
“十三五”期间,深圳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仍将继续。其中,包括研究制定柴油车总量控制方案,引导中大型柴油客车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利用限行和经济鼓励政策加快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车、使用10年以上的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加快淘汰。推行部分重型柴油车加装颗粒物捕集器。加强对车辆使用环节进行管理,对黄标车实施永久性限行措施,在特定区域划定机动车低排放区,对达不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未安装颗粒物捕集器的柴油车采取限行措施。加强充电桩、充电设备设施建设,公交车、出租车应用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计划累计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达到12万辆以上。推广供应国Ⅵ车用燃油,在国Ⅵ机动车排放标准出台后,深圳将率先推行国Ⅵ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强科技投入,加强机动车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与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