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泉州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2016-11-16 21:43黄玮
海峡摄影时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安晋江泉州

黄玮

泉州,简称“鲤”,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西毗漳州、龙岩、三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代又添波恩亭,明代又建揽古亭。因唐代宰相姜公辅、欧阳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海曲春深满泉城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96处。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是闽南文化源头,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

西晋年间,安史之乱(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

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宋、元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达,引入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诗礼之邦在南安

南安,雅称武荣,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置县于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名“东安县”。之后朝代更迭,曾改用晋安、梁安等,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南安县,唐嗣圣初(684)置武荣州,故南安又别称武荣。南安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境内丰州金鸡古港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开八闽文化之先声的欧阳詹,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代名将叶飞,知名爱国华侨李光前、黄仲咸,祖籍地都在南安。

南安是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迁居海外,南安也成为中国著名侨乡。

名胜众多,拥有一批知名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郑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雪峰寺等众多座寺观名胜,构成一道神奇的宗教文化风景线。

人影茶旗唱永春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是泉州市的下辖县,古称“桃源”。隋开皇九年析南安县西北乡置桃林场(治所在今石鼓镇桃场村)。后唐长兴四年,闽王延钧称帝,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后晋天福三年(闽通文三年),改桃源县为永春县。

永春境内山多地少,地势趋西北高东南低,著名的戴云山脉绵延全境。境内以蓬壶马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分布有火山岩地貌、石灰岩地貌、花岗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是永春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东部属闽东南沿海,是永春县重要的经济文化带。

城区有宋代以来所建的“五星井”(金井、银井、五井、龙井、虎井)。西郊许港为宋代石鼓码头遗址。西部帽顶山寨是清代林俊农民起义军根据地,大鹏山有垂云寺。美魁堂为1929年朱德率红四军进驻横口乡福鼎村时旧址。东关镇东关桥(通仙桥)是始建于宋代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康山、九兜山、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遗址,蓬山(五斑山)有普济寺,陈岩山有仙洞。名胜古迹还有桃溪惠明寺等。

龙凤名区有安溪

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安溪县以茶业闻名全国,号称中国茶都,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发源地,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风靡台湾、南洋的清水祖师信仰,即发源于此。安溪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除安溪高甲戏外,还有木偶戏、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民间舞蹈、水车阁、舞狮舞龙、彩灯、装阁、说书、灯猜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盛行。在台湾地区,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达400多座,供奉清水祖师的寺庙达20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本土一样。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两岸沟通乡情、联络乡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数百万台胞心灵的栖息地和故土文化的象征。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大龙湖形成后,安溪在规划建设两岸防洪堤时,别出心裁地在两岸花岗岩护栏上,精选、镌刻了自先秦以来7000多首古诗词,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十里诗廊”景观。

千年瓷都德化县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是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闽南 “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

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址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

唐贞元年间,析永福(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令场升县,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所以命名德化县,并将善业寺辟为县治之所(即今址),传说宋代德化第一任县官刘文敏为“德化”写下一副冠联:“德风吹草绿,化雨润花红”,但当时德化县只产陶瓷,却不出文人。有个陈半仙云游到德化,见县治前二水平行东流,说要改二水平流为丁字形,谶言:“水流丁,岁簪缨”。杨梅富户林程闻言,即献资五十万民缗买田改溪,开凿未竣,夜间暴雨,洪水直冲,二水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县治前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陈师文、苏祥、林扬休三人遂中进士,德化斯文则从此始。有人仿撰一联:白瓷映草绿,举子衬花红。

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其白瓷做工精良,艺术性极强,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白”。该县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

山海交融汇石狮

石狮位于环泉州湾核心区南端,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相传隋代此处有一凤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

自唐朝以来,石狮属南安县、晋江县境地。唐武德元年(618年),石狮境内行政区域属建州南安县。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石狮境域属泉州晋江县。

石狮山海交融,滨海旅游优势独具,67公里的海岸线岛礁棋布、碧海银滩,省级旅游度假区“闽南黄金海岸”和省重点旅游项目“海洋世界”点缀其间,港湾优美,风光怡人,是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石狮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塔、六胜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上航标,也是闽南侨乡的重要标志。永宁镇镇海石、蚶江海防官署碑记和唐代与台湾鹿港对渡的林銮古渡,是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标志,永宁城隍庙、虎岫寺、朝天寺、洛伽寺为宗教圣地。

泉南佛国晋江市

晋江市,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

晋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秦以后,尤其在西晋永嘉时期,中原百姓避战乱南迁,据江而居,故名为晋江。其在经济、军事、文化上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清代,晋江与南安、惠安,合称泉州三邑。境内有安平桥、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等古迹以及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晋江的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拥有“安平桥”、“草庵”、“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龙山寺”等1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

晋江为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2 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五位,综合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八闽县级之首,集闽南金三角经济开放区、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于一体。

太古遗风惠安情

惠安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晋江、南安,合称泉州三邑,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素有“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渔业强县”、“食品工业强县”之美誉。

惠安海岸有黄金海岸之称,沿海港湾密布。净峰斗尾港是大陆至台湾西海岸的最近港口之一,是规划建设中的全国四大中转港口之一。崇武港是国家中心渔港,半月湾、青山湾、净峰惠女湾竞秀争艳,崇武海岸则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汉属会稽。唐属武荣州,开元八年(720年)属晋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

宋元时期,境内陶瓷业发展很快,冶铁业随之兴起。由于经济繁荣,大建桥梁,据清修《惠安县志》记载,宋建17座,元建4座,都为石构平梁桥,这是惠安人力量和智慧的结晶。

明代,福建沿海包括惠安在内屡遭倭寇的侵扰,为了巩固海防,惠安先后筑起崇武、莲城、东山、浮山、峰尾、辋川海滨6城和惠安县城,烟墩23座,形成比较完整的防御设施。今天这些古城都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及近代,境内留下不少当地人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地化的遗迹和革命文物。

油彩民居泉港区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是中国能源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石油化工名城、中国北管古乐故乡、中国闽南戏曲之乡。其依山傍海,自古水陆通畅,又处于闽南语系与莆仙语系的过渡地域,方言和地理的特殊性,造成了其民俗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成为令中外艺术家惊叹的曲窝子、戏窝子。在当地民间流传的戏曲有芗剧、高甲戏、莆仙戏、木偶戏、南音和旷世稀有的北管。泉港人同时能够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这些戏曲进行各类大、中型的表演。

位于惠安和泉港的交界处的笔架山,海拔752.3米。山顶三峰相连,犹如笔架,山以此而得名。这里红花遍野、新绿满山、泉水淙淙、林涛阵阵,是一个休闲避暑胜地。笔架仙公寺传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是泉州仙公始祖。寺中两根巨大的青龙石柱,气势磅礴,腾云驾雾,如摆脱羁绊飞向蓝天;左边是“仙公阁”,中间是“观音殿”,右边是“三宝殿”,三殿处于同一水平面,甚是壮观。

境内的樟脚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已有207年的历史。村里人说,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樟脚村因此得名。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屋群里,历史的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墙上石铁红色的风化石垒成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从上坡望去,俨然是一座座古城堡。戴望舒的《雨巷》是对樟脚古民居最美的诠释。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中,双手所及的是一片片斑驳的石墙,缠在石墙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感。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块块石头呈现出红褐、灰白、藏青的色泽,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

猜你喜欢
南安晋江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秀美南安
中国首部石材大片在南安开拍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