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昊 王履玮 熊源伟
[摘要]赏析石昊的舞台设计作品。
[关键词]赏析;舞台设计;石昊;《哈姆雷特,那是一个问题》;《栈桥之下》;《郑和的后代》;《弘一法师》;《触底反弹》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6.04.015
编者按:
本期赏析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舞台设计教师石吴作品:话剧《哈姆雷特,那是一个问题》、《栈桥之下》,诗剧《郑和的后代》,传记体文献剧《弘一法师》和滑稽戏《触底反弹》五部剧目
石吴,上戏舞台设计专业教师。博士在读。纽约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设计作品:话剧《清明上河图》、《等待戈多》、《名字》、《禽兽》、《米娅,快跑》、《当一女遇见男男男男男》、《栈桥之下》等;儿童剧《拇指姑娘》;音乐剧《钟馗》、《宇宙之眼》、《苏州河北》;黄梅戏《安徽好人》;舞蹈《北纬39度与40度之间》等多个剧种的几十部作品。曾获全国木偶皮影大赛金奖,第二届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大奖、舞台美术奖,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舞台美术奖等多个奖项,并参与出版“李名觉2011舞台美术回顾展作品集》。
石吴老师是我系舞台设计教研室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师从韩生教授、周本义教授、刘元声教授,长期担任“周本义——舞台美术创新工作室”办公室主任,从事舞台设计教学与创作多年,主要从事演出史的研究,从事舞台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同时开设课程“舞台设计基础”、“中外舞台美术史”、“舞台监督”等。
石老师作品广泛,曾与多位国内外著名导演和设计师共事。通过阅读她的作品,能感受到她睿智的构想和缜密的思路,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更为难得的是,石老师极其注重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结合,善于总结探索空间的感知并大胆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对于一名当今的年轻设计师而言,这实属不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为我系青年教师队伍树立了一个榜样。
近年来,石老师还积极致力于我系与国际知名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在纽约大学、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校际间长远合作和推广中国戏剧、戏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理查·谢克纳(纽约大学教授,戏剧导演,教育家。人类表演学创始人之一,《人类表演学》主编):《哈姆雷特,那是一个问题》的舞台设计绝对是整部戏剧里的一个亮点:舞台整体是一个加长的不规则矩形,没有常规座位,演区在中间,观众区围绕演区且高于演区,就像体育场馆一样;以白色作为主色调——地板、墙、座位,唯一的色彩是置于填满泥土的红盒子上方的状金宝座和台下的红、黑座椅,盒子会在掘墓人一戏中被打开;白墙作为实时投影的介质,镜头时刻追踪演员,根据剧情需要在细节与整体画面之间相互切换、时近时远,使台上舞台剧与电影同步进行;开放的演出空间使演员与观众互动自如。舞台设计的“空”与灵活,给了导演和整个主创团队重新构想《哈姆雷特》的机会。
石昊:演出空间的互动参与性:在空间中踱步,感觉木板的回应,这是一种信息传递,在体验的角度下展开戏剧创作。整个空间选择白色基调,这是一个模糊的环境提示,它不代表任何时空概念,只是故事娓娓道来的框架结构。十三把椅子,金色代表王权,红色、黑色暗示生命的交织、徘徊与死亡。对于空间处理,观众不是旁观者,而是“哈姆雷特”现象,自己选择空间的角度,尝试着感受它。
话剧《哈姆雷特,那是一个问题》
编剧:莎士比亚(英)
改编:曹璐生
导演:理查·谢克纳(美)
副导演:本·杰明(美)
舞台设计:石昊
灯光设计:沈倩
服装设计:吴娴
2007年10月,上海第四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
2009年5月,波兰“格洛托夫斯基”戏剧节
2010年10月,罗马届,亚“莎土比亚戏剧节”
话剧《栈桥之下》
编剧:Naomi Wallace
导演:Sabrina Peck
舞台设计:石昊
灯光设计:Ch ristopher Cancel—Pomales
服化设计:Rebecca Grazi
Chris P.Jaehnig(纽约大学教授,Ti sch学院戏剧系制作与设计工作室主任):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演出。设计探知纵向的空间,使它延伸出不同的层次,布景与绘景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美国人的探寻与无助。
王履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我们都知道,实验戏剧的舞台设计,想象比形象重要,观念比空间重要。《郑和的后代》是一部实验性较强的戏,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没有人去关心这部戏的场景和空间应该是在明朝宫殿里还是在下西洋的轮船上,或者是在历经千辛万苦、七下西洋、八方和番,终于到达的那个被叫做“快乐岛”的地方,又或者是在今天的官场与职场中……总之,它告诉我们:在今天的中国,生理上的太监不存在了,心理上的太监比比皆是!设计者是懂得这一点的,因此,她用了许多隐喻、象征、暗示的手法,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结合演员假定性的表演风格,总体上把握住作品演出的完整性,体现出较好的演出效果。
石昊:这是根据剧场、环境而生发的空间,自2009年首演,到2015年的台北、高雄演出,我们走进过黑匣子、簇拥在小房间、探知过户外帐篷、造访过礼堂和厂房,不同的空间经常带给我们不同的空间体验,“田”字布局,中心的桅杆,可外延,可收缩——是浩浩荡荡的船队,是工工整整的关系,是我们现代人无处扎根的迷茫……
就像文本中所说:
回家?我没有家,
我的家在船上,我的家在水上。
回家?我没有家,
我的家在遥远的异乡,
我的家在无边的海洋。
我失去了性,我没有了名,
漂泊是我的家园,出发是我的还乡。
诗剧《郑和的后代》
编剧:郭宝嵬
导演:马俊丰
舞台设计:石昊
灯光设计:谭华/李泓晔/孔庆尧
多媒体设计:郭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