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文艺晚会中的多维艺术

2016-11-16 08:22鲁国良
演艺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舞台美术文艺晚会

[摘要]文艺晚会也是一种声、光、多媒体等多维艺术应用的媒介。本文漫谈如何从舞台多媒体制作、表现方式考虑“多维呈现”,以调动观众的多维感观,从而影响观众的审美意识,传达精神意义。

[关键词]文艺晚会;舞台美术;多维艺术;多维呈现;多维感观

文章编号:lO.3969/j.issn.1674—8239.2016.04.014

文艺晚会是一种对大众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艺术形式,从传播学角度而言,现在的文艺晚会不单单是平面横向的媒介,而是立体纵深的媒介,是声、光、多媒体等多维艺术应用的媒介。作为电视文艺晚会导演,如何运用多维手段,将各种舞台表演的因素融为一体,从舞台多媒体制作和艺术表现方式上,调动人们的多种感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意识。在此漫谈笔者在文艺晚会创作中的一些感悟。

1.多维感观

“多维”,即“多视角”、“多维度”、“多方面”。多维感观是人对艺术的多界面的感官体验。作为演出艺术的欣赏者,观众需要在感官认知中,运用各种声、光、影像,不断衔接补充群体表演者的文本想象空间和艺术慨念意义的空白,从而与演出创作者、表演者达成共识。所以,演出艺术欣赏中的多维性是必然存在的。

文艺晚会制作中,运用传统的创作思维与表现手段,可以较为直观地表现出其基本意义,但不能使观众从审美层次到合理的多元化感官需求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

简单地说,随着文艺演出的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与提高,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看到色彩、听到声音、看到单纯的画面,看到静穆的交响乐团、排列整齐的舞蹈队、站在舞台中心的歌唱演员。当然,近些年我们已经可以使用先进的舞台灯光设备、三维动画技术、最科学的声学系统,不断提升文艺晚会的艺术档次。通过一次次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实践,业内同行都有深深的共鸣: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所呈现的晚会,早就不再是单纯的声乐、歌舞、语言类节目;从表演内容和多媒体技术高度融合来看,现代大型文艺晚会的传播内容,节目形式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演员与观众由于多媒体声光电的调动,早已不单纯是演出者和观看者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开闭幕式,也无不是在创造环境,创造多维艺术空间。通过对舞美设计的布景设计、灯光设计、音效设计以及其他设计手段的创新性改造,从而达到舞美设计的完美创新。目前,应该对舞美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灯光、布景、人物形象等设计的创造性,做进一步的探索、研讨。

2.从舞台多媒体制作考虑“多维呈现”

今天,演出观演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舞美需要讲述,灯光需要讲故事,音响需要传达温度,演员需要更忘我,观众也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仅仅在大型开幕式中,演员手中的“光点”道具配合就能说明晚会活动中观众的重要性,所有观众早已经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群众演员。

那么,问题就摆在了眼前,我们是在创作一台电视晚会,一次狂欢仪式,一台祭祀典礼,还是最终去创造一个置身其中的感官环境?

我们所创造出的当然是一个可以置身其中的“多维环境”,这不单单依靠先进的声、光、影设备,也不能单单靠观众的精彩表演,只单单有一种慨念,意义也都是不行的。我们的主旨是要靠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去最终创造一个“多维”的环境。

有了多维的大景观、大环境,观众所获取到的,不是单纯的感受,他更是参与者。在这个多维环境中,观众与电视机前的人,会用自己的情感行为与演职人员共同完成作品。例如,各类募捐晚会,不是单纯的因为明星的号召力去实现现场感动观众,而是在大背景下,电视转播、舞台艺术工作者、演员们通力合作去渲染出感人氛围,凸显正能量的总体意识感观,这样更打动人心。

在这里分享我自己做的几个演出。在我做总导演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体验活动——《禅行》中,我们在一个禅学主题的村落进行了颇具实验性的“多感体验”。整个村落皆是舞台,这里的一山一水,建筑风格,片片树林的设计,甚至到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按照“禅”主体一一设置,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我们用灯光、投影等多媒体技术将其特性一一呈现,观众在部分区域,跟随主体“传经”活动,完成了“禅行传经”这一行为,我们的“多维艺术感观”带动了观众们的主观参与感,他们甚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某种与禅宗公案故事中十分契合的氛围。

如,2015年上海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开幕式。一幕幕绚丽的画面,浓浓的中国风通过3D灯光投影在冰面上完美呈现。每个小小的个体都好似融入冰面上的3D投影画作中,变成美轮美奂场景中的一部分。人与景融为一体,变幻出中国与冰雪运动的浪漫情缘。这就是“多维艺术”创造的环境,各种大型庆典仪式活动都在尝试着用此种方法考虑全方位立体的环境营造。

但实际上更多的“多维艺术”呈现还是在核心内容的识别系统上,正如很多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上,也就是说,从“硬件”到“软件”两方面都要实现多维创作的结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实在文艺演出中,我们也往往会忽略了精神内核的呈现,舞台技术手段多了,精神内核却被忽略了,很多时候,“我们穿的很漂亮,却没有了精神内涵。”往往很多演出越来越多的“高,大,上”。但是,我们其实也更多的应该关注内容本身。

3.从表现方式上考虑“多维呈现”

1988年,美国音乐人Tom waits推出了一张演唱会现场录影带《Big time》,剪辑旧金山、都柏林、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地演唱会片段所制成,因其集演唱会、舞台剧、记录电影等众多元素于一身,至今也很难定义其性质。在今天看来,它的影像呈现和演唱会本身并没有太多的高科技元素,但它却成为了一个经典案例,一直被众多门类的艺术家作为经典谈资。笔者以为,在今天看来,这其实便是“多维艺术”的呈现。

说白了,《Big Time))有别于一般演唱会记录的是它的格式,是以单曲为制作单位,Tom为诠释音乐现场、舞台剧、电影表演的关系,着重于每一首曲目的单独表现,这种作法十分聪明地创造出演唱会中演唱者之意念的彻底传达与深刻印象。当然,在所有该演唱会演唱者出现的场合,他的艺术与语言,应该是电影、音乐、语言与表演四大要素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评价的条件。

人们会对这个呈现成电视画面的演唱会,津津乐道,舞台像是酒吧月台的一角,歌者就像个一无所有沉迷于酒吧的堕落中年人。只用一些昏暗的街道,不堪的餐厅厕所,酒醉的人们迷离的双眼等等,作为影像素材,演唱会的舞台设计也是极其简单的……

诸如此类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例如,pink floyd《TheWall:Live in Berlin,1990》,在演唱会过程中有一处推倒柏林墙的情节。这种从意义本身上实现多维创作,它既是行为艺术,也是音乐剧,又是演唱会,他的录影带是最长的电影似的MV。

这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案例了,但是今天,虽然舞台技术在高速发展,却也似乎难再出精品。关键是我们的艺术创作动机,很难去影响人们的意识和感知。实现多维理念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很多景观设计、装置、多媒体特效的运用,从内容本身到实现技术,我们的多维呈现手段越来越丰富,所以似乎文艺晚会的仪式感已渐渐褪去,随之而来的便是真正的营造氛围、制作环境、制作空间,甚至是创造一个世界!

近些年,萌生了很多新方式、新创意,“各类艺术家们”、“各种学科的科学家们”也做的更多,多源、多维的创作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为满足商业模式的不断更迭,我们在各个领域也都有长足的发展。体验、互动、拓展、交互等越来越多新鲜词汇也孕育而生,以作品的实质内容为基础,人们也在不断拓展着舞台。但无非是在实现文艺的多维发展。真正经典的合作出品制作,不是拼接综合,而是更多维的融合。

如果说所有的艺术形式均来源于古典祭祀仪式,那么,在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高速发展的舞台技术,核心的创意思路,我们是不是要放弃舞台慨念呢?这是很多人的慨念,觉得舞台过于拘谨,应该摒弃。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这种说法也不切合实际。文艺工作者们的根本就是在舞台上,我们还要立足于舞台,只是要用多我的思路去拓展,道理等同,“再多的网店也不能让实体店消失,实体店还是根本,只是要并存互相依附”。作为导演,我更主张去拓展舞台的实质意义。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我们所创造的环境,要多层次设计才真正起到了传达精神意义的实质目的,之后,观众不仅仅有体会、有感悟,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意识、行为、形态。这或许才是文艺晚会、艺术作品本身真正存在的意义。

作者简介

鲁国良,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制片人、国家二级导演。1991年参加电视工作。曾执导过数十部大型文艺晚会,包括: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庆祝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文艺晚会、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2011年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开闭幕式、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开幕式等。曾荣获第18届“星光奖”优秀音乐电视奖,第19届、20届“星光奖”优秀电视歌舞节目奖等多项大奖。

猜你喜欢
舞台美术文艺晚会
普洱学院“我和我的祖国”新年文艺晚会暨新年致辞
试论电视文艺晚会中导演的创新能力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完美落幕
歌颂盛世 舞动参乡
——抚松县元旦文艺晚会激情开演
浅析舞台美术的写实与写意之美
舞台美术设计浅论
新媒体与舞台美术的关系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舞台美术中的作用
谈舞台美术的象征性写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