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最畅销无人机是如何炼成的

2016-11-16 21:48万宏蕾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42期
关键词:翼龙捕食者飞机

万宏蕾

从最初的国内没有市场,到快速得到军方认可,过程走得确实艰难

如果说歼-20代表了中国空军的现在,“翼龙”家族则可能代表了中国空军的某种未来。

11月1~6日的珠海航展上,作为国产军用无人机的“明星”代表,优化后大幅度提高了平台飞行性能、载荷装载等能力的翼龙Ⅱ无人机系统公开亮相,又一次吸引了全球军事装备观察者们的目光。

此前,“翼龙”不仅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无人机产品之一,也在国际反恐战场立下赫赫战功:中国无人机首次实战杀灭对手、首次以无人机实战炸毁临发射状态“飞毛腿”导弹阵地、首型发射导弹过千枚……其军用型号“攻击-1”型无人机更在2015年“胜利日”阅兵式上亮相,成为中国军队一种重要实战化装备。

从用户反馈来看,“翼龙”无人机的作战指标已超过原先设计,其总体性能与美国“捕食者”系列无人机相似,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机之一。

不过,“翼龙”的问世过程,却不容易。

从仿苏到仿美

由于9·11后反恐战争的需要,美国的无人机迅速“升级”,从此前仅具有侦察功能“进化”到兼具攻击功能,并且从低空、短航时逐渐向高空、长航时的方向发展。

这一“进化”使得无人机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例如,“捕食者”无人机曾在多场战争中发射导弹摧毁塔利班的坦克、伊拉克的自行高射炮、利比亚的多管火箭发射装置等。

这些战绩让“捕食者”声名大振,也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极大震撼。由此,国际市场上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时代就此开启。

“‘捕食者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个机遇,应该抓住。”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翼龙”系列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李屹东,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之后,他进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跟随宋文骢院士组建团队——后者被尊称为“歼十之父”。

事实上,早在李屹东毕业之前,上世纪中叶,中国的无人机研制便已起步。

最初,中国的无人机研制工作由苏联援助,后因苏联援助取消、专家撤离,促使国家下定决心研制自己的无人靶机,并于1968年正式下达任务,要求南京航空学院研制“长空”一号中高空靶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越南战争中,无人机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实战。美国以南越为基地,频繁使用“火蜂”无人侦察机对中国进行侦察,中国海空军先后击落过约20架“火蜂”,并获得多架较为完整的残骸。

“这种在当时看来相当先进的无人机,自然成为我们仿制的样本。”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副总工程师,成飞技术中心主任,中航工业特级技术专家何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一仿制工程直到1980年才宣告成功,研制机型装备部队后获得无侦—5的正式编号。

然而,无侦—5装备后,因其技术水平、使用成本、效率等原因,没有得到大量使用,等待中国无人机的则是漫长的空窗期。

彼时,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的诱饵无人机战术在叙利亚部队面前大出风头,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利用无人机实现对伊拉克的精准打击……当西方国家无人机突飞猛进发展时,中国的无人机却长期发展缓慢。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台海危机的爆发,让中国开始真切感受到自己防御体系和进攻体系的短板,大力发展中国无人机提到议事日程。

“当时,军方立项、研制、装备了一批螺旋桨无人机。”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歼十”副总设计师,现任新型无人机总设计师戴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不过,这与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很大差距。

自筹资金搞研发

因此,当美国的“捕食者”在伊拉克战场出尽风头时,中国的研发人员认为,再也不能错失机会了。

而此前数十年的技术储备,到2000年前后,也终于有所突破。

“系统控制、自主逻辑等技术我们都已经掌握,有现成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李屹东说。

基于这些储备,“十五”期间,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发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无人飞行器。在2005年时,所里希望能把研发技术进行成果转化,这其中就有后来的“翼龙”原型机。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这项研发并未得到立项和外部经费支持。

“当时国内的普遍情况都是先立项,得到国家或军方拨款后才开始研发。”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翼龙”无人机总工程师黄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我们已经有了现成的技术储备和团队,一门心思希望先把飞机做出来。因此,2005年,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决定自筹资金启动‘翼龙无人机原型机的自主研制项目。”

当时研发团队不过十几人,大多是2002年、2003年刚刚毕业进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新丁。

“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锻炼这一团队,即使成果转化没有实现,翼龙项目完不成也没关系。”黄云说。

由于没有拨款支持,必须能省则省,研发过程可谓艰辛。

“最困难的是‘翼龙无人机转外场时,当时的外场厂房设备简陋,没有暖气、空调,连厕所都是旱厕。”黄云回忆说,夏天超高温,冬天则滴水成冰,团队成员每天都要在厂房、地面站、指挥大厅、机场跑道之间来回奔波。

不过,由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团队最终攻克了高升阻比气动布局设计、全自主飞行控制、任务系统综合等重重技术难关,2006年开始生产机体,2007年就实现了首飞。

“当代无人机的发展,有三个基本途径:由航模和靶机发展而来;由有人机改造而来;或者按需要全新研发而来。‘翼龙走的就是一条全新的路子。”戴川说,“依据最严格的航空工业标准,能在24个月完成设计到首飞,难度可想而知。”

“出口转内销”

首飞完成后,“翼龙”不过是刚刚上路。

对于缺乏拨款支持的“翼龙”来说,必须通过市场验证,才能获得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可能。

但是,当时的国内察打一体无人机市场,尚处于待培育的状态。

“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中航技一位老专家建议,可以尝试先卖出国,打开路子后再实现‘出口转内销。”黄云说。

这一时期的“翼龙”原型机,已经完成了性能飞行和任务载荷试验,可以出国表演了。

2009年8月,“翼龙”第一次在国外进行飞行表演时,正赶上当地最热的时候,地面平均气温最高时达60℃。

“这正是考验‘翼龙适应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好机会。”李屹东对“翼龙”相当有信心。

但客户难免心存怀疑,中国的“翼龙”无人机到底行不行?

黄云还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当中方团队第一次到达外国客户驻地时,发现对方把其他一些飞机型号包了起来。

客户解释说:“这是此前采购的其他国家其他型号无人机,试用几次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便给这些飞机放了长假。”

“当时很多人认为无人机就是航模。”李屹东说,“这种形势下,外国客户心里没底也不难理解。”

而在“翼龙”即将进行飞行表演前,现场又突生波折。

“中方所有的飞行准备都做好了,客户晚上找到我们说要临时修改方案。”黄云说,“我们与客户讨论了一个半小时,由于之前对关键环节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飞行方案很快便调整过来了。”

直到第二天,“翼龙”干净利落地完成起飞、降落、打靶,客户这才说了实话:“现场故意改方案、出干扰项,就是想看看中方的反应,想看看‘翼龙的应对能力。”

这一次,“翼龙”无人机成功进行了8架次飞行表演,比预定计划还多了1个架次。不仅按时、高效地完成了各种飞行任务,还应外方要求,为其高层进行了一次额外的VIP飞行表演。

“8月份去国外表演,当年11月第一笔订单合同就签下来了。”黄云团队当时非常兴奋,“这一速度已经是非常快了。”

更艰巨的任务在于交付飞机。

“由于用户使用强度很大,原型机与交付客户的成熟产品之间还有较大差别。”李屹东说,“我们在原型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优化,对机翼、机头、结构材料、系统等部分进行了改进。”

“拿到订单后,团队一直在加班加点地实现产品化,交付的‘翼龙无人机产品,平台性能更好,承载能力也更大。此后,第二批、第三批产品都在逐步改进。”李屹东说。

比美国“捕食者”“划算”

当时的“翼龙”I 无人机长度9米,翼展14米,最大飞行速度280千米/小时,有20小时续航时间,飞行高度为5000~6000米,可以适用于对地面的持续观察。这种察打一体机具有自主水平轮式起降和飞行能力,可装多种侦察、电子对抗设备及小型空地打击武器。

尤其是,“翼龙”的智能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一个地面控制台可以控制半径200公里的范围。

“地面飞行员只需要按照手册指导松开刹车,推上油门,奔向起飞道就可以完成起飞,降落也同样非常轻松。在空中可以按照预定计划自动巡航,除非要打击和搜索制定目标,否则地面飞行员都不用参与其中,完全实现电脑控制。”黄云说。

“不过,实话实说,2007年‘翼龙刚实现首飞时,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多重视。光从技术指标上看,速度不是最快,高度也不是很高。”李屹东说。

但是,“翼龙”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根据国外多个客户的反馈,‘翼龙无人机的打击精度非常高,基本都是首发命中。”黄云说。

与美国“捕食者”相似,二者都是主要应用于低烈度战争,在低空和无电子对抗条件下发挥作用,对敌方目标进行远距离、长航时侦察和精确打击。

打个比方,如果“翼龙”携带中国的蓝箭-7精确制导反坦克导弹,可在最大射程7千米的距离内击穿1400毫米均质钢装甲。而目前,全世界现役的任何主战坦克均无法承受蓝箭-7导弹的致命一击。如果多架翼龙 II编队出击,各自携带12枚大威力的蓝箭-7反坦克导弹,其打击力度可想而知。

另外,从成本来看,“翼龙”系列无人机则比美国“捕食者”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与美国“捕食者”全套动辄上亿美元的身价比起来,确实要“划算”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翼龙”团队2010年交付飞机后,“很快就在国外打开了局面”。

目前,“翼龙”无人机的用户范围已经涵盖非洲、中亚、中东和其他亚洲地区。

快速得到军方认可

“对我们来说,最初的原型机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我们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中国察打一体无人机时代的到来。”李屹东说。

国外市场取得突破后,“翼龙”无人机顺利走进了中国军方的视野。

黄云对当时的细节记得尤其清楚:一天,他正准备下班时,突然被告知晚上要通宵加班,给领导汇报材料。

“我们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把‘翼龙无人机的干货整理好,当晚23:30汇报给领导。”黄云说。

这之后不久,黄云就听到了“翼龙”无人机获得军方立项的好消息。“从最初的国内没有市场,到快速得到军方认可,过程走得确实艰难。”

可以说,正是“攻击-1”型装备军方后,填补了中国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空白,才有“翼龙”的系列化发展。

目前,随着“天翼3”近程侦察无人机、“翼龙”中低空长航时无人机、“彩虹”无人机等相继出现,可以说,“中国察打无人机已经跟上世界先进水平,仅次于美国、以色列。”黄云说。

尽管“翼龙”系列无人机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已经稳稳处于第一集团,但在李屹东看来,其整体性能还有很大改进空间。“比如,中国航空工业材料、动力、机载设备等基础领域还有一定差距。”

“现在,无人机领域一直在快速迭代更新,国际上甚至是以2年为一个迭代周期。中国已经走稳了第一步,未来在人工智能、数据链、信息安全等方向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李屹东说。

猜你喜欢
翼龙捕食者飞机
飞机失踪
艺高人胆大的风神翼龙
天空的王者——翼龙
天生的杀手:鲨鱼
北极动物的生活习性
海洋星探组 重回海洋
乘坐飞机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奇怪的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