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重庆市荣昌区农委
荣昌区农委
推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见成效
文、图/重庆市荣昌区农委
重庆市荣昌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区、中国麻竹之乡、中国特色竹乡、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区。全区实有耕地89万亩,土壤和气候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肥沃,地势起伏平缓,农业自然禀赋优越,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年总积温6482摄氏度,无霜期327天。荣昌农业已形成粮油、生猪、笋竹三大主导产业和生姜、茶叶、黑花生、白鹅、蜜蜂等特色产业。
农业现代化耕作
荣昌区农业委员会在荣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探索创新,在已建成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中国畜产品交易市场、中国畜牧产品交易网等载体的基础上,创建重庆(荣昌)农特电子商务产业园,举行了重庆(荣昌)农特电子商务产业园揭牌暨“互联网+农业”战略趋势高峰会议,旨在启迪“星”农人,成就“星”农业。“星”农业赋予产品情怀,深度挖掘它的文化寓意和精神价值,让有特色的农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忆,被消费者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荣昌区农业委员会实施四项举措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强化土地流转指导服务。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荣昌区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方式,主要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化流转。截止2016年6月底,全区累计流转土地47.88万亩,流转率55.95%;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3.74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度51.10%。
无公害麻竹笋产地343公顷,年产量7000吨,收获季节5月初至10月底
加快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半年,该区新认定家庭农场26家,总数达到31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总数达413家(其中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55家),成员11.61万户,参合率63.51%,国家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26家,区级核心农民合作社61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区级41家;种养大户1138个。
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要求,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区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9个,主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服务模式,为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户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实现社会化服务组织与农户互惠互利。
提供政策资金服务,鼓励规模化经营。2016年,荣昌区继续开展“财政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发展试点项目”,该项目支持面广,具有“普惠”性质,将对荣昌区200余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在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购置以及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近年来,荣昌农业委员会还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将农业园区作为示范区建设的载体和抓手。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先后建成市区级农业园区21个,其中市级园区4个、区级17个,按产业划分种植类13个、养殖类5个、综合类3个。21个农业园区分布在16个镇街,入驻龙头企业25家、农民合作社38个,带动粮油、生姜、茶叶、晚熟柑橘等特色种植33.8万亩,年产值达16亿元;带动生猪、肉牛、白鹅、肉兔等特色养殖规模达200余万头(只),年产值达8亿元。2012年以来,先后建成农业部生姜(设施)标准园1个、茶叶标准园2个。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交通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捆投入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
(组稿:潘金伟)
养殖渔场地面积100亩,年产江团10万斤
2015“互联网+农业”高峰会
星农业专家受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