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谢燕青
“兴文强茶”联盟年会在都匀市召开助推黔茶出山
本刊记者谢燕青
与会者认真聆听专家发言 摄/谢燕青
9月24日,2016“兴文强茶”联盟年会在贵州省都匀市召开,来自“兴文强茶”联盟的成员单位以及贵州茶企代表等就“黔南州茶产业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等问题作专题发言。发言的内容包括品牌、文化、科技、生态、电商、茶旅、供给侧改革……在“兴文强茶”联盟年会上,不仅论及茶产业发展的传统要素,同时探讨了最新的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问题。尤其在茶叶品牌打造方面,多位专家学者为黔南州茶品牌建设出谋划策。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副会长沈立江,秘书长王小玲,黔南州委副书记吴胜华,以及“兴文强茶”联盟十家单位领导以及茶界专家学者、茶企代表等出席了年会。
吴胜华首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黔南州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建基地、塑品牌、扶企业、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并大力呼吁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让“都匀毛尖,香满人间”。黔南州贵天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潘永辉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多年品牌传播的经验。他以梦露的市场化运作和徐悲鸿的油画为例,向与会者说明品牌的价值。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贵天下的广告语“没有茶毛毛,还叫好茶吗”深入人心。黔南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钰海则提出将打造茶旅一体化,他认为休闲企业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王岳飞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谈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王岳飞从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出发,指出增强科技竞争力的必要性,通过依靠科技,促进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他提出要加强“兴文强茶”联盟成员单位与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合作,充分发挥优势,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宁孜勤从茶产业供给侧改革出发,探讨茶产业生态发展模式。他提出,“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是中国茶产业的最佳出路,“核心竞争力+生态竞争力”是中国茶产业的最佳经营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从“发挥地理文脉,助推黔南茶品牌建设”出发,提出走地缘茶品牌发展战略,即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发展战略,挖掘贵州茶独一无二的品质特色。
中国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介绍了茶园生态化建设工程,提出区域优势评估、资源投入、减施节本、提质增效、集群学习、产业集群、巩固发展提高的生态茶园发展路径。
“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助推都匀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从文化的角度,建议深挖都匀本地文化内涵,以弘扬茶文化为支点,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以发展生态茶园为平台,不断拉长茶产业链,提高都匀毛尖美誉度,以茶文化带动相关产业,让茶文化与茶消费相结合,发挥茶文化最大优势。
在目前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下,利用创新平台,借助平台聚合的功能,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来自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传成发表了“聚合平台功能,发展产业电商,助推黔南州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演讲。
最后,周国富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当今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期。“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都为此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机遇,开启了新征程。他提出以品牌和标准立茶;以科技和文化兴茶,大力推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充分发掘茶和茶文化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内强“茶为国饮”,外强“一带一路”。□
链接:
“兴文强茶”联盟成员单位包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兴文强茶”联盟,是产、学、研、企、文等融合的综合联盟,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走到一起。联盟具有高端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具有文化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辐射优势和功能优势,可以起到引领带动、合作攻坚、服务促进等作用,为实现“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世界茶业强国梦”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