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代表先驱:“蒙克”、“康定斯基”等。表现主义的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鸣曲》。他把梦魇鬼魂搬上银幕,将人、亡魂幻影同时登场,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的欧洲文艺运动与思潮中,表现主义以其鲜明的外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凯尔希纳(1880-1938),是德国表现主义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凯尔希纳早期从事绘画与木刻,在慕尼黑艺术学校进行深造学习。他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疾病与穷苦的煎熬。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创作画风的影响,强烈崇拜反自然主义色彩的表现方式。1901年他前往德累斯顿学习建筑,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于1905年与海克尔、洛特鲁夫等成员成立桥派。他们期望如巴黎野兽派一样能在当地产生巨大的影响[1]。凯尔希纳1911年定居柏林,开办现代绘画研习所。在
1933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从美术馆移出、没收捣毁。纳粹上台后迁居瑞士,然而这次的迁徙并没有使凯尔希纳看到希望,德军进入奥地利,边境距离凯尔希纳的家25公里。这一次他彻底感到绝望,在长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开枪自杀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头五个女人》《桥社画家肖像》《马戏团的骑士》等。凯尔希纳作为桥社的重要一员,他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绘画风格上,凯尔希纳以叛逆、抽象躁动、狂放不羁惊世,他崇拜梵高与塞尚,但在作品的表达气质上并不具备欢快的灵动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坚韧奋发的风格。凯尔希纳的作品融于生活,给人以慵懒颓废的讽刺意味。这位狂野不羁极富激情的画家在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从人性所共有的特征出发,随人物内心情绪变化而塑造事物的外部形态。表现主义将丑陋与怪咖搬上银幕,在内容上反对客观模仿,要求一切从主观感受出发,并力求突破传统的束缚[2]。虽然表现主义画家对绘画的创作主张与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从主观层次来看却是相同的。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总体来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暴力的激情。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充满着对客观真实的暴力,整个画面都具有粗放狂野的激情,表现主义画家往往表现出偏激的感情色彩,比如忧郁痛苦愁苦等,这同时也在画面中反映出一种比较“幽暗”的美感。最为代表的是梵高与蒙克的作品。如蒙克《呐喊》(如图1所示),蒙克,挪威画家,是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其艳丽鲜明快活的色彩给我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原本安静祥和的云彩和潺潺的小溪表现为缠绕、扭动、狂乱的色线,从而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蒙克又通过对主人公夸张的动势传达出波的流动和刺耳的听觉感受,将画面的表现形式推到了高潮。刺眼的橘黄背景色使整个画面充斥着动荡与极度焦虑的情绪感。这种简练而又细腻的人物变形表达出了对社会的政治讽刺和批判意味。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出表现主义者大多以主观是唯一事实依据,着力表达出艺术家们自己内心情感而非顺应外界市场的潮流。不再将和作品的真实视觉感作为衡量艺术品优劣的基础,而是把个人情感由内向外表达出去。他们把对社会的不满通过画纸表现出来,所呈现出来的情感主题具有孤独、恐惧疯狂与死亡的感情色彩[3]。
表现主义绘画在对待社会和自我的关系上是相互对立的。表现主义画家采用的语言往往是变形、寓意和抽象的。在对作品的欣赏中,我们也可以深刻感受到整个画面充斥的格调。这种压抑窒息苦闷迎面而来。疯狂、压抑、黑暗这种看似“消极”的情感渲染,在表现主义画家面前,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对自由的枷锁,他们渴望用自己的画笔去冲破世俗的框架,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唤醒当代人们的思想。这种强烈的激情被生动地表现在作品之中。
图1 《呐喊》1893 爱德华·蒙克 奥斯陆国家画廊藏
2.抒情与和谐。表现主义绘画是欧洲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明显地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危机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映射出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所持有的思想观点。表现主义把人们的主观幻觉、梦境与错觉,用夸张扭曲变形等手法来表现。他们只能沉迷于虚拟的幻想,在自己虚拟的幻觉和梦境中对人生与生活聊以安慰。正是由于表现主义所提倡的主观感觉和内心真实,使表现主义艺术具有既粗野、狂放,又和谐抒情的个性鲜明的特点。他们把对社会的不满通过画纸表现出来,所呈现出来的情感主题具有孤独、恐惧,疯狂与死亡的色彩[4]。疯狂、压抑,黑暗这种看似“消极”的情感渲染,其实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从自身内心体验与情感出发,强调艺术家内心的感受。他们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家庭灾难以及个人遭遇直接表现于架上绘画中去。 把自己的特殊感受与怨恨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作为他们内心彷徨、恐惧焦虑的精神流露。表现主义画家不仅具有抽象的大笔触,他们在处理构图的时候往往注重整体的和谐性。把色与线作为精神现象的基础,忽视客观的表象,具有和谐神秘抒情的感情色彩。在麦克绘画的《动物园》(如图2所示)中,画面描绘了一些神态可掬的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画面中的人、树木以及房屋都做了抽象化的表述,整个画面以白、黄为主,又赋予高纯度的红、蓝色。整个画面颜色绚丽丰富,就犹如一幅水彩画,整幅作品保持了自然主义的绘画风格。温暖明快的色调为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悠闲欢快的格调,人与动物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宛如身在世外桃源之中。整体上形成了一种自然抒情的画面感,这幅画体现了闲适与欢快之情。在另一幅《树丛的姑娘们》作品之中,麦克同样奏响了一曲抒情的乐章。
图2 动物园 1912奥古斯特·麦克德国多特蒙特·奥斯特瓦尔德博物馆藏
3.抽象的概括。表现主义艺术作品通常以诡异的造型出现揭示出人们内心的挣扎与冲突,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摒弃事物的客观表面主动去探索事物中精神本质的内在形式,去渲染人们对生活的难。这是因为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大多数都经历了20世纪初的社会危机,在到处弥漫着社会异化和堕落的氛围中,人们的精神受到重创,生活也变得一塌糊涂。整个社会充满了忧郁和孤独,犹如生活在梦魇之中。表现主义画家们便拿起手中的画笔,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为日常创作的宗旨,通过一些抽象的概括的创作,强烈地表现出人民对战争茫然无措和惊恐不安的心情[5]。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充斥着不安、矛盾、孤独和恐惧,这种夸张的手笔以及不从常规出牌的套路抽象的线条都给表现主义以独特的色彩。比如康定斯基的《构图第七号》(如图3所示),这幅画是一曲狂想曲,整幅画呈现出色块线条的无数重复与叠加,给人抽象暴躁的强烈视觉。画家将想表达的物体进行大笔触抽象,整个画面到处是看似杂乱的物体构造,其实在构图上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构造轨迹,每一个物体都在整体的画面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整体的律动感。
图3 构成第七号 1913康定斯基俄国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藏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是艺术家们通过抽象夸张的艺术表现技巧,通过对绘画作品的着重描绘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忽视对客观事物对象形式化的摹写,整个画面往往表现出一些对现实较为扭曲和抽象化的表述,从而表达出对这个世界复杂的情感。表现主义绘画是艺术家们以绘画的形式去反抗命运和批判社会,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翻开了绘画史上崭新的一页。这种不同于印象主义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艺术史的发展,给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人民凝聚在一起,凝成一股力量对社会现状的不满进行呐吼,同时也给当地政府施展压力,使他们注意到国家的现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使整个社会萌出新的生机。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不仅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象征与讽刺意味,又借用抒情语言展示出极富装饰和节奏感的主观想象。他们从视觉感受为出发点,不是停留在事物的第一表象,而是寻求一种方式将色彩与事物组合起来,转化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和谐之美[6]。这种夸张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出了人们精神和内心情感的驱动。从而使表现主义艺术以特有的率真向人们揭示出人性精神的光辉。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奇特,既有充满客观血腥的暴力又有浪漫的想象的抒情更具有抽象的概括力。德国表现主义用一种高尚的道德观来评判客观世界的方法,它不仅拓展了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其精神内涵更是对欧洲美术发展以及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1] (德)保尔·福格特著.刘玉民译.20世纪德国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 (俄)瓦·康定斯基著.查立译.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英)罗斯玛丽·蓝伯特.剑桥艺术史——二十世纪表现主义[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4]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5] 吴静译.表现主义艺术家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6] (英)哈德罗·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
(文章来源:今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