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刊记者 李亮子
三代核电有了“中国魂”
文/图 本刊记者 李亮子
数十年风雨铸就中国核电技术“中国魂”。在中国核工业集团NESTOR软件新闻发布会现场,三位参与研发的专家对NESTOR软件横空出世给予极高评价。
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NESTOR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的罗琦院长、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温新利、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泓就NESTOR软件相关情况回答现场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罗琦院长,在开发NESTOR的过程中,中核集团是否与民营软件公司进行合作?下一步在与民营企业合作方面有什么想法?
罗琦:NESTOR软件是三代核电的中国魂,就好比苹果手机的软件是苹果手机的魂一样。它在开发过程中集合了核电60年的经验,结合了30多年核工程数据,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发挥了各方面的作用。国内知名的大学、院所都参与了这项工作,也包括民营的一些公司参与其中。该软件系统非常专业,是为“华龙一号”量身定制的,体现了世界一流水平。整个研发过程吸纳了全国的力量,在下一步开发过程中,只要是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个优秀的企业,我们希望他们都能加入中核研发团队,包括一些海外留学回来的人才。
记者:NESTOR软件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如何?在世界居于什么水平?
罗琦:NESTOR软件从专业性上讲是专门为“华龙一号”定制的,“华龙一号”所有的特点它都涵盖了。“华龙1号”的177堆芯,高性能燃料组件,主体的燃料组件还是以进口为主,华龙在燃料组件方面已经解决了国产化的问题。
NESTOR软件就是三代核电的中国魂。三代核电不限于中国,而是全世界的范畴,全世界的三代核电的魂魄就是NESTOR软件,它是集合了二代+的核电工程数据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适用于所有的三代核电,集合了能动、非能动三代核电技术于一体,是核电“走出去”的关键,有了NESTOR软件,核电就能“走出去”。
记者:NESTOR软件是纯自主研发的,还是吸取国外软件优势再次创新的?其专利情况如何?在目标市场国家也取得专利吗?
罗琦:中国核电是以我们自主研发起家的,软件开发得非常早,我们一直有自己的软件体系。但是不成套,这次我们是解决了软件的成套性问题。
在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软件,国内的核电是依靠国内的软件,借鉴了国外软件开发的。而引进国外的软件只能在中国国内使用,不能在外国核电项目中使用。
我们自主研发的能力一直都存在,但确实不能闭门造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NESTOR是基本思路。所以自主创新是根本,借鉴是辅助手段。
软件专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目标市场国家,都在陆续进行布局。对于购买方或者潜在的购买方,我们进行了软件培训,外方工程师都到中国公司进行专业化培训。
“走出去”的根本是要做到产权是自己的,也要教会别人使用软件。在巴基斯坦,我们已经开始进行培训了,还有其他国家,也进行了前期体验。NESTOR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和交流都在进行。
记者:NESTOR软件研发体现了大合作机制,那么是如何协调各单位参与的?很多涉核单位也在发布软件,NESTOR和之前的软件有何差别?
罗琦:大合作就是中核集团建立了软件研发的合作体系,在整个集团的统一领导下,设置了两种系统,有牵头单位和牵头人,大家有统一的分工,总师是李庆,“动院”牵头,工程公司武汉研究所几家共同完成,还有各大学和专业软件公司也介入。
我们还专门请了国家安全局核安全中心作为第三方测试评估机构,都是独立的测试和评价。我们的合作体系是组织严密的,也是开放的,集全国的精英共同完成。在研发过程中既合作又独立,公平公正。第三方测试选择的都是国内顶级的机构,一个是国家安全局核安全中心,一个是原子能研究院。
NESTOR软件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属于中国自己的,而且具有高覆盖性、专业性、先进性、可靠性和唯一性,彻底解决了燃料软件问题、堆芯测量问题等一系列长期困扰中国核电的难题。
于泓:罗院长是设计,负责核电的源头;温总是负责建设的工程公司,把核电建成之后交给用户;我们是运行维护,负责整个核电建成以后的运营维护。NESTOR软件是一个整体的全覆盖的,而且是以“华龙一号”为根基的,而其他涉核软件一般是局部的。NESTOR软件是以中国核电集团六十年的建设经验为依托的,说它是三代核电的中国魂绝不夸张,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标志。
温新利:NESTOR软件涵盖了从设计、制造、燃料、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全过程,实际上核工业的主要体系都涵盖了。比如说设计,我们两家设计院,建造单位的工程公司,燃料部门等,整个核工业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运用NESTOR软件来解决。
于泓:NESTOR软件为了下一步发展,为了核电的上游下游,不管是工厂还是用户,我们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系统,通过软件,设备的、设计的、分析的、运行的,串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智能化核电站。NESTOR软件为将来建设一个智能化核电站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走向海外市场,除了卖产品还能卖知识产权。
记者:核电软件成果加进去之后,国产化的比例如何?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国产化?
罗琦:设备本身国产化了,但是设备的下一层还没有实现国产化,零部件没有实现国产化。如果软件核心技术国产化,便决定了我们的设备可以实现100%的国产化。配件的国产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机组在国产化的程度方面会一步步提高,最后达到100%国产化。“华龙一号”使用的软件已经进到了世界第一阵营,但是它也有不断完善和进步的空间。不断升级是对用户负责,也是“走出去”的重要战略。
记者:之前的软件主要集中在设计方面,NESTOR软件的发布是否会提升设备商的设计能力呢?
温新利:目前我们已经跟主要设备商建立了互联互通,所有的依据都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平台进行联络,跟制造商、供应商实行全方位的共享,包括核动力院的设计。与工程单位或施工现场也是三维的互联互通。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深化,可能会拓展到手机、平板电脑领域都能使用该软件。
罗琦:NESTOR软件覆盖了系统设计、设备、工厂、工艺,已经初步打造了中国制造4.0的初级模式,通过软件可以跟工厂实时联系,信息交流非常顺畅。下一步的目标是完全实现中国智能制造,NESTOR软件会引领整个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的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