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丨王雯慧
小草莓 大产业 中国草莓产业的今生前世
本刊记者丨王雯慧
京藏香
从80年代初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只有区区几千亩,到现在的两百多万亩,我国的草莓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国草莓产业未来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文梳理解读了我国草莓行业的前生今世,并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长张运涛。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丛矮小。在栽培学分类上草莓归属于浆果类。在香港、台湾等地草莓还被叫做士多啤梨。现代种植的凤梨草莓起源于两个草莓野生种的偶然杂交——佛吉尼亚草莓(即佛州草莓)和智利草莓。据史料记载,佛州草莓广泛生长在北美的东海岸,曾在1523年发现了圣劳伦斯河的雅克·卡地亚最是最有可能将佛州草莓带到旧大陆的第一人,他的日记里无数次提到草莓。
现在,草莓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在我国,草莓是露地生产的水果中上市最早的,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称。草莓柔软多汁、色泽艳丽、酸甜适口、芳香浓郁,因其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而备受消费者青睐,据研究表明,常食草莓可使神经细胞保持年轻状态,具有抗衰老作用,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
中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中国的天山山脉、长白山山脉、秦岭山脉、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是天然的野生草莓基因库,蕴藏着种类和数量丰富的野生草莓,存在较多的种、变种和类型,其中许多为珍惜的优良资源。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草莓却是一种舶来品,现代栽种的大果凤梨草莓于20世纪初引入中国,至今约有百年。
我国草莓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在新中国成立前,草莓仅在教堂、城市近郊等地零星栽培,未能得到重视,没有形成商品化栽培。二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草莓曾一度有所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草莓生产在大城市附近已经开始作为经济栽培,主要在上海、南京、武汉、青岛等城市及近郊。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较多地从国外引进品种,如沈阳农学院(现沈阳农业大学)在1959年从苏联两次共引入26个世界各国品种,包括美国品种“斯帕克”“诺宾卡”等。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及科研单位对草莓生产开始重视,使草莓发展非常迅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从而刺激了我国草莓产业的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使草莓成为我国果树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品种之一。
2003年起,中国的草莓种植面积、草莓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草莓第一大国。同时我国也已成为草莓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国是荷兰、德国和日本,出口产品主要是冷冻草莓。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草莓栽培形式,使得草莓在我国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依据地里位置和气候条件,可将我国草莓产地划分为3大产区,即北方产区、中部产区和南方产区。
张运涛研究员带队到四川考察野生草莓(2016年)。
北方产区包括秦岭与淮河以北,东北、华北、西北诸省。北方产区秋冬气温低下,气候条件能满足普通草莓品种休眠与花芽分化的需求。该产区栽培多样,常见栽培方式有露地栽培、小拱棚早熟栽培、大棚半促成栽培、无加温日光温室栽培及加温日光温室栽培等。日光温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栽培方式,不用加温,即使是室外零下20多度,棚里不用任何加温设备,用土堆,日光温室,草莓照样长得很好。
目前北方产区保护地的主要栽培品种有“丰香”“弗吉利亚”和“吐德拉”等,露地栽培的品种主要为“全明星”“宝交早生”和“玛利亚”等。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中部产区包括秦岭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诸省。该区域属于非寒冷地区,露地栽培无需覆盖物既完全可以越冬。该地区因降水量明显多于北方产区,因此常采用排水良好的深沟高畦式栽培。南方地区包括南岭山脉以南、华南诸省。南方利用冬天可以种露地栽种和小拱棚栽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冬草莓发展非常好。
此外,我国诸多地区因地制宜,将草莓与其他作物轮种,走出了一条增加收入的好路子,如草莓与水稻、蔬菜轮作,草莓与玉米间作,草莓与棉花、蔬菜套种,取得了较好效果。
截止2015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已达220万亩。如此规模的种植,不但与我国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关,也与科技的支撑密不可分。
科技在草莓品种的引进和育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品种方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红颜(日本品种)、甜查理(美国品种)等优良品种,更新了过去的老品种,使我国的品种更新步伐与发达国家逐渐接近。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我国加快了新品种的选育,如十三香、京桃香、京藏香等国产自主品种有着优良的性状。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设施专用草莓高效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2009~2011)与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自育草莓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2012~2014)等科研课题为近几年我国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
随着草莓生产面积和总产量的增加,草莓行业也逐渐规范化。对于草莓从业者来说,2001年是重要的一年,2001年9月14~17日由中国园艺学会主办,北京市林果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成立暨第四次全国草莓研究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的成立,这次会议有15个省、市(区)科研、教学、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共86人参加会议,出版发行了第一辑《草莓研究进展》论文集,这是中国在草莓研究方面的第一个论文集。
2004年,中国代表团远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五次世界草莓大会,这是中国草莓团体首次走出国门,实现了零的突破。在这次世界草莓大会上张运涛教授介绍了中国草莓的生产现状和概况,使外国友人颇为吃惊——“原来中国已经成为了草莓大国!”。
2008年,在西班牙韦尔瓦第六届世界草莓大会上我国击败了强大的对手美国和日本,成功获得了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主办权。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北京昌平成功举办,这是世界草莓大会首次来到亚洲,来到中国。此次草莓大会邀请了美国、西班牙、加拿大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学术研讨,汇聚全球顶级草莓专家,涵盖所有草莓主产国家和地区。此次会议的规模大、规格高,成功地推进了我国草莓行业的发展,也让我国草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席之地。
为了为了推动我国草莓行业的发展,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自2007年起,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国草莓文化节,其主题多样丰富,将“草莓与科技”“草莓与文化”“草莓与艺术”“草莓与健康”相结合,扩大了草莓在市民中的影响,通过草莓文化节还举办了全国草莓精品大赛,对草莓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
此外,近几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草莓作为适宜观光采摘的水果,不但为农业旅游增光添彩,也促进了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草莓在西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像西藏、青海、内蒙等地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生产的草莓病害少、糖度高、品质极好。
尽管从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上来讲,我国已然成为了草莓大国,草莓为主产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我国草莓产业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从品种到食品安全,我国草莓产业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我国草莓的发展。
1.品种问题。目前在我国缺少风味浓、产量高、病害少的综合性状优良品种。
2.苗木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种苗自繁自育,带来苗木不纯、退化、病虫害严重、描述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草莓的发展。
3.重茬问题。草莓重茬会带来一些病虫害,使草莓品质下降,用药量过多。
4.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我国草莓行业生产标准不严格,检测体系不完整,在生产的过程存在不安全因素。
5.深加工问题。尽管我国草莓产量在2015年已经达到了200多万吨,但在我国草莓有95%都是鲜食,我国的草莓深加工还处于低端水平,没有像国外那样形成专门的深加工品种,而是鲜食剩下的草莓果用以深加工。
谈及我国草莓产业未来的发展,张运涛对本刊记者表示,未来国内草莓生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未来草莓行业的发展,张运涛有三点展望:
1.国产草莓品种将成为主打品种。近几年来,国产品种利用欧美品种和日本品种不断杂交,筛选出来许多性状都优于国外的品种。例如国产自主草莓“京藏香”在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非常适宜种植。京桃香具有浓浓的桃香味,非常适合采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专业化育苗逐渐规模化,尤其是冷凉地区的苗,无毒苗的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四季草莓的生产会成倍增加,在河北的北部、陕西的高山上、云南的高海拔地区,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3.在草莓的野生资源方面,我国的草莓野生资源非常丰富,在摸清草莓的野生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利用野生资源培育出风味更浓,抗病性更强的品种研发会随之启动。
总之,一方面,随着草莓品种改良、繁育方式、栽培及管理技术的逐步升级,国内草莓单产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草莓生产现代化程度也将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主产区种植规划趋向合理以及有效资源进一步整合,草莓生产的规模效益将更加明显。未来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