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凤
【摘要】在基层医疗单位,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极易误诊脑梗死,本文报道其中1例,并着重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期减少本病的误诊,提高诊断水平。
【关键词】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误诊脑梗死;误诊分析和讨论
【中图分类号】R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2
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极为少见[1],发病初期被基层医疗单位误诊为脑梗死者屡见不鲜。为了接受教训,减少误诊,本文择其一例报道如下,并对其误诊原因予以分析和讨论。
1 病历介绍
选取2014年12月16日我院收治的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张某,男,47岁,农民。以言语含糊不清6个月,右上肢活动无力4个月,左上肢活动无力10余天入院。
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言语含糊不清,且日渐加重。曾到安丘某二甲医院诊断“脑梗死”住院治疗20天,疗效不佳,又到潍坊某三甲医院亦按“脑梗死”住院治疗16天,仍未见好转而出院。近10余天上述症状加重,左侧上肢活动亦感无力,故要求入院诊治。现患者言语含糊不清,有时饮水呛咳,双上肢无力,以右侧为重。无复视,无肢体麻木,无二便失禁,饮食与睡眠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史6年,血压最高达200/100 mmHg,平素口服倍他乐克等降压药治疗。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检:T36.5℃,P70次/min,R17次/min,BP120/70 mmHg,神志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双侧乳房不大。构音障碍,双侧眼睑无下垂,闭目有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球向各方向运动灵和,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咀嚼有力,伸舌居中,舌肌有细微震颤,未见明显萎缩。颈部无抵抗。双侧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萎缩,右侧重于左侧,右侧第一骨间肌萎缩,右侧肘上部肱三头肌见有肌束震颤。肌力:双侧上肢近端肌力3级,右侧末端4级,左侧末端5-级,双侧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正常,右侧上下肢腱反射活跃,左侧上下肢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未见异常。悬雍垂居中,双侧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阳性,双侧上肢赫夫曼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查多氏征阳性。
2 入院诊断
(1)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2)高血压病。
2.1 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康复锻炼,神经营养,中药以及降压药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建议做肌电图与基因检测。病人住院6天于2014-12-16日出院。外院(2014-12-23日)肌电图示双正中神经、右尺神经近端CMAP波幅下降,左尺神经各段CMAP波幅下降,双正中神经、左尺神经F波未测出,左拇短展肌、左肱二头肌、双侧胸锁乳突肌示神经源性损害。又于2014-12-31日住进某省级医院,查睾酮、乳酸均正常,颅段肌电图示左侧斜方肌、左侧胸锁乳突肌呈前角损害。肯尼迪AR基因片段分析属于正常范围。于2015-1-7日出院,出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3个月后随访,病情进一步加重。
2.2 诊断分析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以言语含糊不清为首发症状,起病隐袭,缓慢进展。言语含糊不清2个月后出现右侧上肢无力,4个月余又出现左侧上肢无力。肢体无力明显不对称。无复视,无感觉障碍,无二便障碍。神经系统体检既有下颌反射阳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的体征,又有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束震颤等下运动神经元的体征,肌电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查睾酮正常,基因片段分析排除了肯尼迪病。因此,该病人可以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属于肌萎缩侧索硬化型[2]。病人以延髓后组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可称为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
3 讨 论
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容易误诊为脑梗死,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发病年龄与脑梗死一致
本病多在40岁以后发病,与脑梗死发病年龄一致。而某些放射冠、内囊膝部、半卵圆中心、桥脑的小灶脑梗死,其发病也是以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3]。人到40岁以后,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该病人尚有高血压史6年,脑梗死又是常见病,因此见到言语含糊,构音障碍时很容易先入为主,诊断脑梗死。
(2)问病史不够仔细
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发病缓急:运动神经元病是一变性疾病,同样具有变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如发病隐袭,进展缓慢,患者难以说清何时、何日甚至何月发病。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常常突然发病,患者多能说清具体发病时间。一是病情演变:运动神经元病是逐渐加重,期间可有短暂的稳定,但是不会有明显地好转。脑梗死发病后常常日渐加重,3~5天到达高峰,然后逐渐好转[4]。若能仔细询问病史,则两者不难区别。
(3)查体不够全面
以延髓为首发症状的运动神经元病单靠查体做出诊断确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只有言语含糊不清、饮水呛咳等后组颅神经症状时更是如此。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均可引起构音障碍。以延髓为首发症状的运动神经元病,发病初期一般以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为主,如软腭动度低,咽反射减弱,舌肌萎缩,舌有肌束震颤等,此时一定要查看下颌反射,如果阳性,表明上运动神经元亦受损,则支持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同时也排除了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皮肌炎等病变。多发性腔梗导致假性球麻痹亦可出现下颌反射阳性,但是不会出现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同时也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与影像学支持[5]。
(4)对影像报告未加分析
患者曾在外院先后做过脑CT与MRI,均报有腔隙梗死。对患者的影像应加以分析,是梗死灶?是责任病灶?否则只看影像报告而不加分析即容易误诊。作为临床医师,应查看病人后再看影像,最后看报告,不能完全依赖影像报告。运动神经元病的影像可以无异常,某些病人MRI锥体束有异常信号,但是无特异性。
参考文献
[1] 安得仲.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95.
[2] 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29-330.
[3] 高旭光.卒中[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2011:497.
[4] 吴 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2-113.
[5] 徐蔚海.脑血管病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3-234.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