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的研究

2016-11-16 16:13衡红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反应蛋白高敏脑梗死

衡红军

【摘要】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讨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查和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在100例脑梗死患者中,轻型患者28例,中型患者42例,重型患者30例。实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后,轻型患者的水平为(10.77±0.87)mg/L;中型患者的水平为(20.01±1.46)mg/L;重型患者的水平为(28.54±1.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后,根据患者的指标水平,可对患者的疾病做出准确判断,配合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干预措施后,可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快速的稳定病情,为日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建议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当中,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2

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致死、致残率亦较高,危害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炎症、创伤、肿瘤和感染等情况下明显增高。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标志物,hs—CRP水平的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饮食条件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梗死患者的数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部分的脑梗死患者都是老年群体,但近几年的医疗工作中,发现该病患者的群体,逐步趋向于中年人,给患者本身、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脑梗死患者在不发病时,基本上和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特别严重的患者外,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寿命方面基本上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必须在各项临床指标上深入的分析,从而在各个方面为患者设计出良好的治疗方案,保持医疗工作的进步。文章针对脑梗死患者,讨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51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为(64.3岁±1.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准确诊断,确诊为脑梗死疾病,无误诊、漏诊;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查和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于入院治疗的第二天,实施临床检查[1]。在清晨时间,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抽取,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2],抽取静脉血剂量为5 mL。将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完毕后有效提取血清。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选择颗粒增强的免疫投射比浊法进行测定[3]。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上,正常取值为0.1~10 mg/L。

1.3 观察指标

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临床统计,其中轻型患者28例,中型患者42例,重型患者30例。实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后,轻型患者的水平为(10.77±0.87)mg/L;中型患者的水平为(20.01±1.46)mg/L;重型患者的水平为(28.54±1.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约占各类脑卒中的30%,致残率高,并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病因。有研究发现,血管壁改变涉及到炎症反应的级联反应,炎症反应与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等的产生、补体激活以及其他炎症前递质直接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有关;且急性脑梗死存活者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与复发增加的危险性相关[4]。

脑梗死患者是临床上的常见患者,对患者生命威胁较为严重。实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后,可根据指标水平的变化,对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患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5]。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随着脑梗死疾病的不断恶化,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会逐步的提升,这就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权威的指标[6]。另一方面,很多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选择药物干预的方法,在疗程用药时,可结合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间接的调整用药剂量,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多的帮助。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后,根据患者的指标水平,可对患者的疾病做出准确判断,配合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法、干预措施后,可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快速的稳定病情,为日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建议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当中,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1,03(02):202-203.

[2] 万功山,宋艳荣.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4,01(10):28-29,33.

[3] 王 进,时卉丽.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5,13(04):2009-2011.

[4] 涂燕平,雷梦觉,龚爱斌,等.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22(5):316-3l7.

[5] 刘美霞,米 杰,李如意.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的变化.疑难病杂志,2013,5(2):123-224.

[6] 韩文忠,王 佟,张 奕,等.高敏C一反应蛋白对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2,14(3):371-37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反应蛋白高敏脑梗死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Probing thermal properties of vanadium dioxide thin films by time-domain thermoreflectance without metal film∗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代表中国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1例白血病合并痛风继发高敏综合征(DHS)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