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天旭+郑鑫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干预对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干预;心血管疾病;健康;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8.0.01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飞速提升,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该疾病对人体危害性较大,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有学者指出[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辅以心理健康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我院对此类患者应用心理健康干预亦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38例,冠心病25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其中,男53例,女35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3±9.5)岁。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即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临床检查,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时将患者病情变化上报给主治医师。
干预组患者接受心理健康干预,临床操作如下:①给予患者心理指导。长期受病痛折磨,易产生悲观心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个体化心理指导,帮助患者重塑治疗信心。②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类型,反复向患者强调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③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通过营养支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④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遵医用药,提高患者临床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我院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2]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八个维度。各项指标评分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各项生活指标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尤其是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老年人免疫能力下降,心肌功能退化严重,加之受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心血管疾病较复杂,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不仅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且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大量文献报道指出[3],除了疾病自身因素外,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影响患者身体康复,如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加重病情,进一步损害患者心理健康,造成恶性循环。故治疗期间有必要给予患者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我院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心血管疾病病情发展的作用,因此积极对患者实施健康心理干预,并以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健康干预能缓解患者精神紧张、情绪低落,使患者认识到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两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方面的评分差异较大,这表明心理健康干预能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调节患者生理机能,促进患者恢复生命活力,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高明.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02(3):134-135.
[2] 王晓平.心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8):973-975.
[3] 孙箫音,陈 芳,裴大军,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2,27(11):75-77.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