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宝
据河北《丰润县志》记载:丰润牛鼎“金时建学有声出于土中,循声发掘得之。”乾隆年间丰润知县吴慎作《文庙古鼎歌》,详细叙述了古鼎出土,形体和规制:“三代钟鼎传者少,古文疑识尤难详。明堂远稽虞氏敦,春秋已沦夏后璜。宣和之中得商鼎,安州所贡何人藏?司徒南仲表胜国,至今位置焦先旁。此鼎云出于宏治,竟传镕铸出殷商。古鼎有三牛鼎大,其受一斛称大烹(叶又古阳陨有此字)重五十斤高二尺,有铭在腹耳则黄。雷文回礴制奇古,四十一篆文煌煌。为寻偏旁推点画,肇作彝器供烝尝……”。牛鼎青铜铸制,直口直沿、尖唇鼓腹、环底。上部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折耳,鼎腹外面周饰云雷纹,腹底铸有牛腿状的三个鼎足,足肩各铸一牛头向外,雄健如生。该鼎自口沿向下,高l尺2寸2分,耳高5寸8分,自耳端向下共高1尺5寸6分。鼎沿边宽1寸4分,口沿外径1尺6寸6分,腹深8寸8分。整个牛鼎重55斤。
鼎腹内壁有铭文41字:“维甲午八月丙寅,帝若稽古肇作宝器,审厥象作牛鼎,格放太室从用享万宁神休,惟帝时宝万世其永赖”。同时有象樽于金天庆年间一齐出土于文庙故地。《丰润县志》载:象樽“有奇竟体绿色,尘土胶积,拭之不去。有一二处未翳者,茜润欲滴,使人悬十日思”,“贮水其中,盛暑不变”,可见也是非同常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丰润牛鼎、象樽深埋地下,对外则传以失踪,以避敌耳目。1953年丰润师范扩展操场时二物再次出土,不久由县呈交省府,近年在河北省新博物馆展出,丰润牛鼎才得以重见天日。
根據丰润牛鼎鼎腹内壁有铭文41字,可知其正是殷商晚期文物,与姬昌“帝乙归妹” 、“以舟作桥,渭水迎亲” 有关。“维甲午八月丙寅”:是姬昌与太姒成亲的日子,经推算公元前1087年是甲午年,商王帝乙当政时期。旧历八月十四,丙寅:北京时间早上3点到5点位丙寅时,当时月亮挂在西边天空还未落。
“帝若稽古,肇作器”:帝,帝乙。若,顺;稽,考也。顺考古道而行之,故采取以“和婚” 的大政方针。“肇作器” 中的肇,开始。“肇作器”, 就是黄道吉日订下来后,开始制作陪嫁的媵器。因“帝若稽古,肇作器”铭文中的寶字似为宋字,造成误解。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程瑶田(1725—1814),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为朋友司马达甫鉴定雕戈拓本时,偶然发现牛鼎铭文中的“肇作器”,应为“肇作寶器”,“据薛氏《款识》载祖辛卣 ‘寶作‘宋以证之”。“今考定‘宋之为‘寶”,起因是铸鼎人模仿古篆,致使后人出现误读。遂又作了一篇《考定丰润牛鼎非宋器记》,收录在《程瑶田全集》,可惜该文沒能引起重视,致使先入为主而疑仿,误‘寶不浅。
“审厥象作牛鼎” :厥jué【代】其;他的;她的;【连】因而,因此,于是;象,指象樽,也是太妣当时的陪嫁媵器。“象”通“祥”,代表着吉祥美好,万事如意。象樽,含吉祥意,整个器物既有象的逼真形象,又具有尊、壶类器的实用价值。作,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审厥象作牛鼎,查看给她制作的陪嫁媵器“象作牛鼎”,现今丰润人称为象樽、牛鼎。
“格放太室从用,享万宁神休” :太室,亦作“ 大室 ”。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孔颖达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
“惟帝时宝万世其永赖”。 惟,是用来表示只有、仅仅、只是、希望等意思,“惟”与“唯”两字多可互通使用。帝,指帝乙。宝,此处专指陪嫁的媵器“象作牛鼎”。 宝字繁体从寚(bǎo),从宀 玉 贝,缶声,本意为“瓷器收藏品”。“贝”指“价值”、“价格”。“寚”与“贝”联合起来表示“值钱的收藏品”、“有价值的收藏品”、非卖品,不进入流通领域的收藏品。万,万古千秋。世,世世代代。其,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永,永远。赖,依赖,倚靠。帝乙希望商王朝的陪嫁宝器“象作牛鼎”, 靠新郎新娘寄托这友好、亲情、使命,世世代代传下去。
据不完全统计,殷商晚期铜器铭文超过40字的不足十鼎,这些较长的铭文内容多涉及商晚期重要战事、王室祭祀活动、王室与贵族关系等,但对铭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所反映的一些当时制度的状况,迄今仍是研究的薄弱点。
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丁孟,在《古玩辨伪之青铜器》专著中介绍的非常清楚:“政和鼎”的铭文的内容及书风在仿古之余,展现宋代新意,也表明了它是宋代的复古铸品。商周时期鼎的铭文部位在内腹壁,而(宋代)“政和鼎”铭文的部位则在内底上。“政和鼎”铭文:“唯政龢六年十又一月甲午,帝命作铏鼎,易领枢密院事贯,以祀其先,子孙其永保之。”记该器是在政和六年十一月时,皇帝下令赐给领枢密院事童贯的铏鼎。用以祭祀其祖先,这是童贯的家庙祭器。
我们可以把丰润牛鼎与台北牛鼎相互作一比较,这两鼎的器形和铭文位置均不同,文字的内容及书风也不一样。而 “政和鼎” 系宋徽宗时期仿商周青铜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政和六年”鼎,图片来源:《千禧年代文物大展》页100) 铭文的部位圴在内底上。宋代宫廷仿造的青铜器非常注重形似,在细部处理上则难免流露草率。另外官仿的青铜器还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器物上铸有铭文,有迹可循、有史可查。
(左图为台北宋“政和牛鼎” 右图宋“宣和三年尊”铭文在底部)
丰润牛鼎造型古朴浑厚,工艺精细奇特。商周青铜器铭文铸造,系另外制范嵌入主体内范中,铭文、铜器是一次浇铸而成的,一般嵌得较平整,周围无明显痕迹,也有少数较粗糙的,整块铭文稍突出器物的表面;从《清稗类钞.丰润学宫有古鼎》,可知丰润牛鼎合乎殷商晚期铸造规范,“确为真品”。 也不知道北京大学某教授怎么考证,将丰润牛鼎“判”为与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牛鼎,同为世界仅有的两尊“政和礼器”牛鼎。而使丰润牛鼎,至今屈尊为国家二级文物。相信在中国及世界考古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解决丰润牛鼎,究竟是殷商晚期文物,还是宋代政和仿器这个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企昐考古界专家,能早日拿出令人信服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