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华
摘 要:混凝土的配比关乎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效果。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混凝土配比的技术要求也逐渐升高,市场发展也需要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混凝土配比。本文主要分析试验分析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对其具体的施工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试验分析;混凝土配比;施工应用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建筑施工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易成型、可进行持续性作业等特性,在大型建筑的基础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混凝土建筑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强度不足、易出现裂缝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和具体施工应用进行研究。
1 试验分析混凝土配比分析
一般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步骤大致如下:
(1)计算出既定的适合配比的强度fcu,0,并通过计算得出所需的水灰比的值(W/C);
适配比的强度计算公式为:fcu,0≥fcu,k+1.645σ;
其中fcu,0表示混凝土的施工配置强度(Mpa);
fcu,k表示设计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指标差(Mpa);
σ表示施工方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此时需注意混凝土的配比,为了满足配比的标准和要求,配比的量的确定需进过严谨的试验过程,不得只依靠经验进行确定。
(2)选择每立方米的混凝土的需要用水的量,并借此计算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需用量;
当W/C在0.4-0.8之间时,依据骨料的种类和施工实际情况的不同,对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要求也不一样。具体的用水量可以下表为参考依据:
需注意的是,表格中的用水量采取的是中砂石的平均取值。而添加其余外加剂或者其他添加物質时,实际的用水量应进行适当调整。
水泥用量的计算公式为:mc0=;
(3)选择适当的砂率值,通过运算得出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需用的量,提出供实验配比需用的配比。
首先,砂率值的选择可依据一定的标准,即按照骨料的粗细程度,以及规格的不同进行选择。再计算骨料的用量,可通过体积计算法或重量计算法,得到骨料的需要的总量,进而得到混凝土的初步的配比。
体积法,又可称之为绝对体积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假设混凝土材料的绝对体积的总量与混凝土的体积呈相等的关系。便得到如下关系式:
;
其中mc0表示每立方米的水泥用量(kg/m3);
mg0表示每立方米的粗骨料的需要量(kg/m3);
ms0表示每立方米的细骨料的需要量(kg/m3);
mw0表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的需要量(kg/m3);
ρc表示水泥的密度(g/cm3);
ρg表示粗骨料的视密度(g/cm3);
ρs表示细骨料的视密度(g/cm3);
ρw表示水的密度(kg/m3);
α表示混凝土中含气量的百分比;
重量法,又可称之为假定重量法。这类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假设混凝土拌合材料的量为已知条件,通过已知条件得到混凝土的骨料需要的量,进而得到粗细骨料的需要量,最终求出混凝土的配比,其关系式如下:
mc0+mg0+ms0+mw0=mcp
其中,mcp是指每立方米拌合物的假设重量(kg/m3)
其他符号的表示意义同上。
2 混凝土材料配比在施工中的应用
混凝土配合比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具体的要求和应用也有所不同。本文以桥梁施工为例,分析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中的应用。首先,需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原材料,并对混凝土的相关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完成之后,根据国家相关规范中对强度和耐久力等设定的水灰比例,依据坍落度、以及卵石粒径最大值进行用水的总量的确认。水灰比与总用水量形成的比例,即可得出水泥的需要量。最后,再通过体积计算法得到一般情况下的砂和石料的需要量,并借助试验进行调节,反复审核最终确认单位立方米内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和具体的配比。
此外,还需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进行测定,主要的测定方法是针对坍落度的测定、维勃稠度测定,以及泵送混凝土稳定性的测定。其中围勃稠度测定主要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的测定,一般情况下其坍落度应不超过10mm。泵送混凝土稳定性用相对泌水率S10=V10/V140(%)表示。
由于桥梁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桥对承受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需对配合比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审核。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检测内容:表面积、安定能力、强度、密度以及含碱量;
(2)粉煤灰检测内容:细度、水的需要量、烧失量、so3的含有量、含水量以及含碱量;
(3)添加剂检测内容:减水率、含气量、固体含量、抗压能力、以及含碱量,认定对工作人员无副作用;
(4)粗料检测内容:含泥量、坚固程度、密度、碱活性、碱化物、以及杂物含量
(5)细料检测内容:颗粒、石粉量、含泥量、以及碱活性,桥面一般用中砂;
(6)水质检测内容:水的酸碱度、可溶物、硫酸盐、不可溶物、以及不含有害物质;
具体的配比变化和调整应根据实际的桥梁建设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
3 结束语
通过试验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分析,并借助试验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的反复确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对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量的控制,进而实现混凝土建筑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尚.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J].科技资讯.2016(05)
2.王群.混凝土配比中有关水泥变量与强度的试验分析[J].科技展望.2016(19)
3.周忠刚.混凝土配比中有关水泥变量与强度的试验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
4.何照祥.浅谈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