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俨
摘 要:为了探讨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自我认同感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在校中专生进行施测。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中专生的自我认同感与自尊存在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自我认同感对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可通过增强中专生的自我认同感来提升其自尊水平。
關键词: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自尊
1 引言
自尊(self-esteem)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1。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也称自我同一性,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他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在职业、政治、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自我认同感包括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2。
相关研究表明3,自我认同影响自尊水平的理论依据是二者间具有相似的心理结构。自我认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我”的事实性的知识;二是关于“我”的评价性知识。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感知、评价基础上产生的对自我是否喜欢的主观情绪体验。因此,自我认同和自尊都是个体对现实经历的反思性理解。
目前与自尊有关的自我认同研究,大多是集中在自尊与自我认同状态之间的关系上。叶景山( 2006)4 关于自我认同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认同状态或阶段下的个体的自尊水平是不同的,处于自我认同完成状态下的个体,其自尊水平较高。安洁(2012)5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自尊与自我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认同的七个层面(时间观念、性别分化、角色尝试、职业意愿、自我确信、主从分际和价值走向)均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付伟(2011)6等人对医学院大学生自我人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关系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自尊与自我同一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从以上分许中可以发现,对自尊与自我认同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和高校学生的研究上而对青春早期的普通中专生却很少涉及。然而,普通中专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本研究将以普通中专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其自尊与自我认同感之间的关系,为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开封市和郑州市共3所中专院校的在校生400人作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背时357,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201人;一年级学生153人,二年级学生69人,三年级学生135人;农村学生254人,城市学生103人。
2.2 研究工具
2.2.1自我认同感量表
自我认同感的测量采用奥克斯和普拉格编制的《自我认同感量表》,共 19 个项目。 平均分在 56~58分,分数高说明形成了很好的自我认同感,明显低于此分,则说明自我认同感还处于正在形成中7。
2.2.2 Rosenberg自尊量表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用于测量青少年一般的、单维的自我评价,即个体重视和尊重自身的程度。自尊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分4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个体的自尊分数越高,说明个体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 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 84~0. 87。从总体上看,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自尊的工具使用8。
2.3 研究过程
研究者主持团体发放问卷,利用 SPSS21.0 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与自尊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认同感与自尊的相关达显著水平(p<0.05),相关系数为0.521,呈正相关,这说明自我认同感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3.2 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与自尊之间的相关达呈显著相关。因此,为进一步探究自我认同感与自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自我认同感为预测变量,自尊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自我认同感对自尊的影响。
结果表明,自我认同感与自尊之间的回归系数是0.521,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对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能预测总变异的26.9%。
4 讨论
自我认同感与自尊是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自我认同感越高,自尊水平越高。这个结果与余洁(2002)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自我认同感对自尊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个人的自我认同感越高,自信心就越强,在面对困难时有足够的勇气,通过对成功的期望提高解决问题的努力程度和耐心,进而提高自尊水平。如果个人的自我认同感低,他就会断定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也不会为此付出努力,自己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自身也得不到他人的肯定,自尊水平就越低。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中专生自我认同感与自尊之间的相关达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自我认同感越高,自尊水平越高,自信心越高。进一步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认同感对自尊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力和明显的预测力。显然,自我认同感对自尊具有重大影响。自尊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自我认同感是自己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如果个体将自己定位为积极的、主动的,能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尊。自我认同感越高,对自身能力就越肯定,越能实现自我价值,自尊水平就越高。所以自我认同感是自尊形成的基础,自我认同感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5 结论
1)普通中专生的自我认同感与自尊存在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
2)自我认同感对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中专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应关注中专生的自我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良好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自尊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静. 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 4(2): 82-86
[2]施晶晖. 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析因[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 (6): 102-104
[3]赵云龙, 赵建新. 大学生自我认同、组织认同和自尊的关系[J]. 大理学院学报, 2012, 11(11): 93-96
[4]叶景山.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10): 896-897
[5]安洁. 维、汉大学生民族认同、自我认同与自尊的关系[D].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付伟, 李曼, 于增艳. 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3): 375-376
[7]李义安, 娄文婧. 自我认同感量表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2): 181-182
[8]Rosenberg M. J.( 1965 ).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9]余洁.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