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适合多“静”少“动”

2016-11-15 13:53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裕民病友康复

于荷

癌症患者更宜静修

●本刊记者: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癌症患者来说,多运动是不是好呢?

○何裕民:事实上,一般的运动项目不太适合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我倒是建议可采取静修的方式来休养生息。健康人在运动后尚需通过静养(如休息,睡觉)来抵消运动造成的疲劳与损伤,那么身体本来就处于亏损状态的癌症患者就更需要通过静心修养来帮助身体各机能恢复。中国人所谓的“静”并不是不动,而是以“静”来养生,就好比人睡着的时候身体不是完全不动的,五脏六腑恰恰都在按各自的规律调养、修复。我们所说的“静修”就是这个意思。无论是在手术后或是放、化疗后的康复阶段,癌症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弱,即使活动也最好是轻度、缓和、简单的,比如散步。

●本刊记者: 那如果是康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做什么运动吗?

○何裕民:当康复情况较好时,可以做做气功。但无论做什么运动,时间都不宜过长,强度也不宜过大,以免过于劳累,给身体带来负担。

静修不是长期卧床

●本刊记者: 静修有哪些好处?

○何裕民:就机体上的改善而言,静修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缓各种疼痛,在细胞层面去除炎症。另外,癌症患者难免会被负面情绪干扰,陷入消沉和抑郁状态,静修能减轻抑郁,消除焦虑,减缓过度的精神压力。因为静修是身与心、灵与肉的同时提升,增加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和正面的情绪,能反过来减轻身体的不适。一个人处于较好的精神状态之下,那么他就更易吸收到正面、积极的情绪。

我们见过不少相当热衷于帮助其他病友抗击病魔的癌症患者,这些人通常都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及信念,他们更乐于参与、组织病友活动,交流分享抗癌心得。由于他们本身也是癌症患者,因此他们对于病友除了有感同身受的经历,也有着更多的同情心。他们就像鲜活的生命一样,将孤独分散的癌症患者们串联起来,帮助他们远离孤独苦闷的寂寞状态。同时我们也发现,能够享受静修的人也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因而具有很好的自制力,这表现在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力和生活习惯的节制与约束上。

●本刊记者: 静修就是长期静卧在床么?

○何裕民:这个需要特别强调一下,什么都讲究“度”,绝对不提倡长期静卧在床。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长出褥疮,也会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对于有精力、有体力的朋友而言,注重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比如散散步,打打太极,是帮助我们战胜病魔的一剂有效良方。

●本刊记者: 谢谢何教授,我们下期见!

猜你喜欢
裕民病友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周裕民
毛泽东:匡裕民受了一惊,蒋介石丢了一县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荀子的经济思想
洗澡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神经”病友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