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9)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研究
徐波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9)
为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分析研究综合管廊路径的适建性,通过分析研究,找出综合管廊路径适建性影响因子,建立恰当的评价体系,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数,确定管廊路径评估等级划分标准,对管廊系统布局中拟定路径逐路逐项进行评估,以此优化管廊系统布局。
地下综合管廊;影响因子;权重;评价因子指数;管廊路径选择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讯、给水、中水、排水、热力、垃圾真空输送、燃气等各类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一般设置在城市道路下方。它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证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网管理水平、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美化城市景观、满足不同阶段城市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务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目前全国各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热火朝天,呈现出“大干快上”局面。部分地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针对性,导致管廊项目盲目上马,造成极大浪费。
综合管廊系统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顶层的规划设计工作,直接影响综合管廊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我国城市地域分布广,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阶段,应全面分析解决能不能建、怎么建的问题。能不能建——重点研究地下综合管廊的适建性;怎么建——重点研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综合管廊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做好规划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管廊系统布局应对管廊路径适建性进行分析,在众多拟选择的路径中,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最终确定合理的管廊路径走廊。
选择合适的路径、合适的系统、合适的时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必要的区域和路段选择性地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换取较大的社会效益,是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布局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应根据各城市特征、规模、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市政管线需求及城市发展趋势,首先初步划定选择适合于建设的区域。
一般地下综合管廊适宜建设区域应符合以下条件:
(1)城市新开发区管廊根据需求优先设置综合管廊;
(2)选择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高的地区,如有轨道交通、高压电线隧道通道的地区;
(3)老旧城区及既有道路应结合项目改造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4)选择在高密度的建设地区,一般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和城市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城市核心区、重要公共空间等;
(5)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的多种管线的路段;
(6)不宜反复开挖的交通运输繁忙路段。
初步选定管廊适建区域后,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土地使用、开发建设等,结合道路布局、管线需求、投融资条件,拟定管廊系统布局和类型后,采取适宜的评价体系对管廊路径适建性逐路进行评价,以此优化管廊系统布局。
为使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同时又能反应综合管廊建设的客观实际情况,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将影响管廊建设的各因子进行系统描述和归类。
(2)系统性原则
综合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由若干个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的横向联系,反应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应不同层次的包容关系。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反应出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反应出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组成,各指标之间要尽可能界限分明,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达到评价指标体系整体功能最优,对管廊路径适建性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3)典型性原则
评价指标尽可能准确反应管廊规划建设的综合特征,应有典型的代表性,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通用可比原则
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对象间的比较,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即同一对象这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作比,评价指标体系要有通用可比性,条件是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值的各个参照值(标准值)不变。
横向比较:即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提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评价体系,对于各种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加以比较。
(5)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可行,即评价体系不可设计得太繁琐,在能基本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条件下,指标体系尽可能简化,减少或去掉一些对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
数据要易于获取和采集,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代价太大。
整体操作要规范,各项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各项数据要标准化、规范化。
要严格控制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实行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以控制。
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路径选择的因素较多,以层次分析法为框架结构,建立递阶层次模型图(见图1)。
图1 递阶层次模型图
目标层指的是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的总目标;一级指标反映了影响管廊路径选择的主要因素;二级指标层是在一级指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每一个一级指标层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管廊路径选择的具体影响。
经业内专家咨询调研,结合管廊路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去除特例差异化指标,确定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框架结构为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4.1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目前有关权重确定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观赋权是根据决策者的主观信息进行赋权的方法,反映了决策者的意向,因而决策或评估结果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即组织若干对评价系统熟悉的专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指权重独立地发表见解,并用统计方法做适当处理;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根据对这一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即构造判断矩阵),而后据此判断矩阵,通过求解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来确定每一层次各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
客观赋权法是不采用决策者任何主观信息,根据一定的规律对各指标进行自动赋权的一类方法,虽然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但没有考虑决策者的意向。
4.2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虽然各地市综合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指标和权重影响因素有一定差异,但其同一城市路径适建性评价指标和权重影响因素差异性不大,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打分,经数理统计,考虑平均统计值的偏差因素,四项一级指标评价中权重得分最高的为实施难易性指标权重,反映了管廊路径选择应重点考虑项目的可实施性,具体详见表1。
一级指标层中4个一级指标总权重Q=Q1+Q2+ Q3+Q4=1。
每项一级指标下层次二级指标总权重为1。
表1 各级评价指标内容及权重分布
4.3指标体系评价因子评价指数确定
将二级指标层每项评价因子作为一个单元格,根据每个单元格评价因子实际影响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每个单元格分值幅度为0~10分,具体定量和定性打分要求详见表2。
4.4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计算公式
根据每个单元格最终评价指数取值S,再乘以各层指标权重,最终确定管廊路径总体评估指数E。
规划适应性指数:
E1=Q1.(q11.S1+q12.S2+q13.S3+q14.S4)
技术合理性指数:
E2=Q2.(q21.S5+q22.S6+q23.S7+q24.S8+q25.S9+q26.S10)实施难易性指数:
E3=Q3.(q31.S11+q32.S12+q33.S13+q34.S4)
经济可行性指数:
E4=Q4.q41.S15
其中,Qi为一级指标层权重取值;qin为二级指标层权重取值;Si为二级指标层单元格评价因子指数。
拟选管廊路径适建性总体评估指数:
E=E1+E2+E3+E4
逐路逐项评估结果与表3比对,确定路径优
表2 评价因子指数确定
化调整方案。
4.5管廊路径评估等级划分标准
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评估等级划分标准详见表3。
TU99
B
1009-7716(2016)09-0061-04
2016-08-18
徐波(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市政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