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不应使用电子产品;2岁以上的儿童,应将使用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之内。因此,儿子2岁前,我尽量不让他看电视,也不让他用电脑和手机,连我使用电脑和手机也是趁他睡觉时。我把更多的亲子时光花在一起去公园、图书馆,一起读书、做游戏上。
然而,仍然有很多时候,我依旧无法完全将他与电子产品隔离开来。比如,我带他去图书馆,他马上被专供幼儿使用的电脑吸引住了,坐下来去玩上面的一些益智游戏;我用手机给他拍照时,他总是很感兴趣,要跑过来玩玩;和国内的家人视频聊天时,他也特别好奇;还有,比他大5岁的姐姐,有时需要用家里的电脑,不可能每次使用都回避他;先生看体育比赛时,也不可能都在他睡觉时。每当这些时候,我总会有些愧疚和自责。
当儿子2岁以后,我开始和他一起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并逐步让他接触家里的各种电子产品。他很快就学会了使用家里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现在他还不到3岁半,却已经能熟练操作电子产品,尤其是触摸屏的iPad。他还会自己在youtube上找视频,看得不亦乐乎。我惊讶于他竟然能如此迅速地无师自通,也因为担心他会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开始限定他的使用时间。
既然电子产品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引导和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科学控制使用时间
首先,在使用时间上,究竟多少为宜?目前我了解到的是,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意识到电子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正在扩大,正在修改于1999年提出的关于儿童电子产品使用限制的建议。虽然修订后的官方建议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某些专业人士认为,2岁以下的儿童,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60分钟;2岁以上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娱乐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每次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
寻找适宜的信息内容
除了使用时间,孩子通过电子产品所接触的信息内容的质量更为重要。现在有很多APP宣称自己是教育类软件,但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能证明其可靠性。
几年前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早教DVD《小小爱因斯坦》,由于其广告宣传不实,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要求其发行商迪士尼公司全面召回。因此,我们不可过度相信广告宣传,一定要慎重选择,多看看其他家长的评论,身边人的建议可比广告实在得多。在美国,家长还会参考Common Sense Media(专门针对各类书籍、电影及APP的适龄性作评估与推荐的机构)的建议选择教育产品。
引导孩子学习网络礼仪
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爸爸妈妈在家整日不离手机或电脑,孩子必然也将沉溺于电子产品。父母必须做好示范,能够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作为父母,我们每天都应留出无电子产品的家庭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孩子一起自由自在地玩耍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我们更应该关注电子产品之外的亲子时间。
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父母最好也参与其中,并让孩子懂得网络礼仪。尽管孩子尚年幼,还没有开始使用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网络礼仪相对简单,但必须让孩子从小就遵守一些规则。这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比如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的隐私,并尊重他人的隐私;尽可能帮助他人。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我的育儿博客,在回顾他们成长过程的同时,也告诉他们哪些是属于需要保护的隐私信息。
电子产品作为辅助工具
有学者认为,电子产品,尤其是iPad,是粉笔与黑板发明以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但对低龄儿童而言,不要期待电子产品会让孩子更聪明或者学到很多知识,孩子更渴望的是父母的爱与陪伴,通过陪伴收获愉悦的亲子关系才是关键。面对面的人际互动是婴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孩子的语言发展,必须通过家长与孩子持续不断的语言交流才能获得,如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和交谈等。
当然,我们偶尔也可以用电子产品作为“临时保姆”,但是,一定要制定好规则,如设定时间限制,时间一到,就必须关机。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坚持原则,因孩子的哭闹而退让,以后会很难控制。因此,必须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底线。此外,在用餐时,以及临睡前,都不应使用电子产品。
某些时候,电子产品也可以成为促进亲子沟通的工具。如爸爸或妈妈出差时,和孩子视频聊天就能保证和孩子的亲子时间。我们现在就经常使用微信或Skype,陪孩子和国内的亲人视频聊天,既能沟通亲情,还能促进孩子学习中文。
在我们家,无论是以前女儿看《爱探险的朵拉》,还是现在儿子看《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我都尽可能和他们一起看,把看动画片的时间也变成交流的温馨时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和学习能力。如果我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看,就让姐弟俩一起看,不仅可以培养女儿的家庭责任感,还能促进姐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举两得。
无论如何,电子产品只是一种工具,不可过度依赖。当孩子感到紧张和不安时,一个温暖的拥抱比给孩子看手机更能安抚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感到无聊,一起发挥想象力来做特别的游戏会更有意义;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中观察生物百态,比一起看所谓的益智APP能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