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以新闻信息有效供给助力报业转型升级

2016-11-14 18:11周国祥
中国记者 2016年8期
关键词:都市报转型升级

周国祥

内容提要 作者认为,当前,都市报在新闻信息供给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加快运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改进新闻信息服务方式,重构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新闻信息 有效供给 都市报 转型升级 绍兴晚报

读者分流,订阅量下降;广告减少,营收下降;人才流失,信心下降;投入减少,发展力受限……这些情况在纸媒不同程度地出现,在都市报界更为普遍。这反映出都市报在新闻信息供给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提供的新闻可能读者不感兴趣,提供的信息可能对用户没有用处,运用的传播渠道可能满足不了需求。

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是要锐意创新,从习惯中走出来,清晰办报思路,遵循新矧规律,顺应市场需求,加快转型升级。

一、适应报业发展新形势,加快运营模式转型升级

(一)提供更有深度的信息和更好的阅读体验。面对现状,业界同仁既寄希望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新闻版权监管的加强,也在微观层面进行反思。随着网络和移动传播方式的广泛运用,新闻信息的需求比以前更大。现在的大多数读者,既读纸媒,也听广播,又看电视、还上网,同时用移动端,但是各有侧重。应该说.并非大家不要新闻了,相反更需要实用、丰富、有深度的信息;不是大家不要看报了,而是更需要好的阅读体验。

在一次凋研中,有政府部门负责人说,自媒体很热闹地说这说那,我们关注,但是报纸千万不能随便登,报纸怎么说,我们更在乎,因为它们代表权威。由此看来,主流媒体必须坚持做好民生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加强舆论监督,体现权威和公信。《绍兴晚报》的“民生求证——市民监督进行时”栏目就由此而来。2014年,在接到一高档小区不少住户开山违建的投诉后,记者进行深入采访,刊发10多篇报道,推动职能部门实施整治,为绍兴市民热议并叫好。2015年,发现王羲之故宅戒珠寺大殿面临拆迁的情况,迅速跟踪采访,五天五篇报道,配以晚报快评,助推有关部门执法,戒珠寺大殿最后得以复原,绍兴市委宣传部称赞这是“一次舆论监督留住一处文保建筑”。

(二)坚持采编主业、科学统筹,防止顾此失彼。报社好不好,主要看影响,报业强不强,重点看市场。我们要适应媒体格局的变化,但切不可随意跟风网络,不能简单模仿新媒体。一些报社以前形势好很少讲成本,现在营收降就过分求效益,控支出,缩版面,减彩版,降发行,给人一种萧条的印象;以前很少讲呈现方式,现在一味求新颖、博眼球,形式重于内容,给人一种与新媒体和自媒体无异的感觉;也有一些报社片面追求广告的数量,导致广告过滥、刊例价越来越低,读者的感受越来越差,影响报纸品位。所以,在内容与形式、投入和产出、长远与当前、采编与经营、广告与发行等关系问题上,必须科学统筹,防止顾此失彼,损害报业品牌。

《绍兴晚报》最近改版,明确办报方针,坚持做有用、有趣、有温度的新闻,增强新闻信息的可读、易读、悦读性,打造集新闻、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和纸媒、微博、微信多渠道融合传播的媒体,并根据新闻加服务、服务加经营的思路,在联动、活动、互动上下功夫,拓展经营领域。

二、适应新闻运行新变化。改进新闻信息服务方式

(一)重视品牌建设。报业发展要有正,确价值取向,无论搞采编、发信息,还是做经营,都要突出社会效益,用公信、服务铸就品牌。今年7月,从安徽到绍兴打工的柴姓一家五口因煤气瓶燃爆烧伤,向《绍兴晚报》求助。晚报报道后,第一天就筹得30万元,我们又跟进关注,第二天又获30万元,到第三天总额达到80万元。许多市民拿着晚报去医院当面献爱心,有的把现金专程送到晚报编辑部,还有许多读者看了晚报报道后通过微信轻松筹募捐,社会各界感叹《绍兴晚报》公信力。

可见,以读者和客户为中心,用服务的理念来完善工作,用互联网思维来改进服务,做到精心策划、精细采编、精美呈现,依然可以吸引大众的目光,发挥报纸强大的社会效益。而一旦我们能够提供好用、好看的新闻报道,提供贴近、贴心的信息服务,读者和粉丝就会变为用户和客户,经济效益的实现也水到渠成。今年6月,《绍兴晚报》广告发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到款增长7.8%,今年1月-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一定增长。

(二)深耕本地资源。近年来,《绍兴晚报》强调迅速关注、权威解读、及时评论、读者互动,努力做精本地新闻,做优时政新闻,做靓专刊副刊。主打本地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围绕衣食住行游购、城市管理、生活环境、健康医疗、风尚文明和社会平安等重点,常年关注交通治堵、老年产业、水运经济、公共交通、大学生就业、绍兴商圈变局等,通过报道及时为市民解疑释惑,为部门鼓劲加油。

紧扣市民生活和发展,先后开设“创业人创业事”“好心人爱心事”“微创业360行”“高温下的民生”等专栏。编发国际国内新闻,也是以创业创新、城市管理、生态建设、文化文明等为重点,既有助于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又为市民日常生活和参政议政提供信息服务。《绍兴晚报》还围绕老人、女人、好人、潮人,开辟相应版面,采编丰富多彩、雅俗共赏、轻松阅读的内容,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搭建新型平台。当前,读者每天看报时间大幅度减少。如何吸引读者?最重要的是顺应传播方式变化,适应阅读习惯的变化,推进融合传播。纸媒要转变思路,不求老少咸宜,不搞大包大揽,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根据分众、小众、大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新闻信息,既做有思想、有深度、专业性强、能体现纸媒专业水平的新闻,也做信息导航,做有趣、新鲜的资讯。中产、中年、老人、女人等群体是纸媒重要读者,是都市报需要服务好的对象。对年轻人,则要通过建设新媒体和网络媒体去积极引导、争取。

近年来,《绍兴晚报》及时调整采编组织结构和流程,构筑多个平台体系,纸媒平台追求权威、公信、精致;数字平台注重快速、及时、高效、互动,以多套话语体系、多个传播平台体系、多个产品体系运行。2015年11月,在中国晚报协会的支持下,我们以纸媒为主、运用多媒体融合传播的思路,举行了“‘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全国晚报总编辑看水城绍兴”大型采访活动,130多位晚报总编(名编辑、名记者)和有关领导参加,全国68家晚报先后刊发宣传专版86个,一些作家还撰写了一批优美文章,《绍兴晚报》也推出80个版的“水城魂”典藏特刊,对内为“五水共治”“冲刺大禹鼎”造了势,对外很好地宣传了水城绍兴。今年7月绍兴市组织晒亮点、比业绩考评活动,也是采取多媒体传播方式进行报道,产生很大影响。

三、适应媒体发展新要求,重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

(一)加快人才转型。报纸要及时传播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热点,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求很高;报社又是经营实体,对从业人员创业思维、经营理念、市场意识要求很高;媒体还是公众平台,对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技术素质要求很高。宣传要求越高、经营任务越重、发展压力越大,越要履行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越要把好导向关、质量关。报业的改革发展,关键在人。要引导激励采编人员坚持走转改,做到胸有大局、心有准绳,眼睛向读者,问计于读者。2014年,《绍兴晚报》开展“我们一起来护水”“护水公约大家订大家守”互动式报道,最后形成了制度性成果,绍兴市文明委正式印发《绍兴市民护水公约》,护水公约被谱曲并制成光盘。这项活动既是服务中心之举,也是提升采编、策划和组织能力之举。

(二)提升沟通能力。要解决一些采编人员迈不开腿、开不了口,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扎实等问题,引导新闻工作者乐于为群众服务,善于与群众沟通,倾听读者呼声。《绍兴晚报》近年来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沟通渠道,搭建了集新闻报料、读者服务、舆情分析和建议收集于一体的晚报热线平台,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有效,让群众表达诉求更加方便、快捷。继续办好“民声热线”版面,让市民说烦心事,为市民办暖心事。我们在一些企业、社区、乡村设立《绍兴晚报》采编工作联系点,还经常组织政府部门一起走进乡村社区,与读者面对面沟通。此外,利用晚报微博迅捷发布资讯,广收社情民意,即时互动交流,为采编工作服务。2015年,晚报从读者反映中得矢口新昌县石下坑村独木桥是座有名的“夺命桥”,随后推出“关注新昌夺命桥”系列报道,社会各界短时间捐款77万元,目前已建成一座平安桥。

(三)凝聚员工人心。媒体的最大资源是人才,最大潜力是人的活力,既要盘活存量、控制数量,也要引进急需人才。要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打通进和出的通道,畅通提和降的路径,做到人尽其用。特别要发挥新闻工作者的优势,鼓励大家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献计献策,对员工的建议意见及时梳理分析,努力解决一些源头性问题,要理顺情绪,多做暖人心的事,保护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多年来,《绍兴晚报》坚持开展“采编双十佳”“勤廉报人”“绍兴先锋”等评选表彰活动,有力地凝聚了人心、提升了队伍的“精气神”。(作者是绍兴日报社副总编辑、《绍兴晚报》执行总编)

猜你喜欢
都市报转型升级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