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与原则

2016-11-14 22:25王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近义词辨析

摘 要:易混淆词辨析与中国本体语言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不是相等的概念,易混淆词作为站在中介语立场划分出来的词语类型,在辨析时更强调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比,以及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词语运用中的偏误。本文根据在词汇课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易混淆词辨析实践,结合相关资料和已有的研究理论与成果,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易混淆词 近义词 辨析 立场与原则

一、引言

张博先生曾说,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指的是“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而言,我们在汉语学习中涉及词义辨析时用到更多的是“近义词”这个概念,近义词指的是意义相近的词语。从近义词与易混淆词这两个专有名词的释义上,我们就可以发现,近义词与易混淆词在定义时的立场就是不同的。近义词的辨析更倾向于汉语的本体研究,而易混淆词辨析,则是站在中介语的立场,为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扫清障碍。因此,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将近义词辨析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易混淆词辨析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易混淆词的辨析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而言,比母语为汉语者的近义词辨析更为复杂。易混淆词辨析除了要考虑词语之间意义上的差别,还与学习者的学习顺序、学习环境、出生国别、民族文化等很多因素有关。在完成了词汇课易混淆词辨析的小组作业之后,本人对易混淆词辨析这一课题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着重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与原则。

二、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

(一)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易混淆词辨析的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对汉语的本体研究,还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亦或是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研究,都在1978年学科体系建立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易混淆词的研究,对外汉语界的起步并不晚。但是早期的易混淆词辨析研究,并没有打破将易混淆词辨析置于近义词辨析框架之下的局限,在易混淆词的辨析中,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没有找到易混淆词辨析与同义词辨析的本质差异。2013年,张博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中》发表了题为《针对性: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研编要则》的文章,阐述了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编纂时抓住针对性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作了专题研究,如郭志良、刘叔新、张占山等。

(二)易混淆词辨析的立场

1.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立场

易混淆词辨析是在中介语研究的立场之上提出的概念,因此,易混淆词辨析涉及母语与目的语两方面的学习。就汉语中的易混淆词辨析而言,在辨析过程中考虑的绝不单单是汉语本体的部分,更有学习者母语的干扰以及中介语给我们提供的暗示。也就是说,易混淆词辨析时,研究者必须站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立场,以一种大的语言和文化研究意识,不仅注重汉语的本体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学习者的母语特点以及易混淆的词语内部的联系,而不仅仅是研究词语之间意义上的差别。

2.客观、科学的立场

易混淆词辨析的前提,是明确什么是易混淆词。如张博先生在《外向型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的编纂原则与体例设想》中提到的那样,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对易混淆词的选取有很多不科学之处。易混淆词并不是对外汉语教师或者词典编纂者本人仅仅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而确立的易混淆词,而应该是在搜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根据非汉语背景的学生在实际的汉语运用中的实例,来发现当用词与误用词之间的使用规律,从而确定哪些词对留学生而言是易混淆词。仅从易混淆词的确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易混淆词的辨析,必须站在客观、科学的立场上,要避免主观定义和推断。

3.学习者母语环境的立场

易混淆词的辨析,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易混淆词,他们的易混淆点是不同的,混淆原因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关心”“关注”这两个词,韩语背景的学生出错较多,因为韩语中没有“关注”这个词,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当用“关注”时却总是用“关心”代替。与“关心”“关注”这对易混淆词的例子相似的是,许多的易混淆词与学习者的母语迁移密切相关。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的辨析,要想真正做到弄清混淆点,疏通混淆点,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辨析参考,就要真正做到站在学习者母语环境的立场上,将其母语与汉语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达到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易混淆词辨析也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辨析的原则

(一)词义辨析与搭配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尽管近义词与易混淆词不是相等的概念,很多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被认为是近义词的词汇之间不一定构成易混淆关系,但我们仍然必须认识到词义上的相近仍然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中造成偏误的重大原因。与此同时,搭配上的差异也十分重要,汉语中许多词语由于其词义特征的差别而存在许多搭配上的限制。近义词辨析中因为针对的是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我们不会将过多的重点放在词语之间的搭配上,但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却并非如此。明确不同词语的搭配原则或固定的搭配结构,能够大大降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词汇使用中的错误率。

如:“产生”与“生产”是一对易混淆词,“产生”指从已有的事物中形成新事物,“生产”是指用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搭配上,产生多与抽象事物搭配,如“产生兴趣”“产生好感”,生产多与具体事物搭配,如“生产粮食”“生产食品。通过词义重点的辨析以及搭配上差异的阐述,我们就大致可以将易混淆词的混淆点区别开来,让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对这两个词的差异有所理解。

因此,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易混淆词的辨析,我们首先要坚持词义辨析与搭配差异相结合的原则。词义辨析时,只选取容易使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混淆的词义部分,同时将词语间搭配上的特点进行对比,为进一步辨析做好铺垫。

(二)抓住混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易混淆词辨析的入手点有多个方面,从释义、搭配到学习者国别、学习顺序、使用频率等多个角度,我们都可以找到易混淆的原因。但是,对于不同的词语来说,引起混淆的原因不尽相同,总有一个最主要的聚焦点造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时出错,产生当用词与误用词之间的混淆。所以,在易混淆词辨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找到学生用错的最主要原因,并且通过大量的语料分析,确定是单向误用还是双向误用,然后展开进一步的辨析。如“认识”与“了解”这对易混淆词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语义程度不同,“了解”的语义程度更深,所以将两个词随意替用经常会出现错误。又比如“关心”与“关注”,混淆的主要原因是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时先学“关心”,后学“关注”,加之母语的影响,最终造成了词语运用中的偏误。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淆词辨析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切不可一概而论。

(三)精细讲解与针对性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易混淆词的辨析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易混淆词词典的编纂服务,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实际的汉语词汇教学。因此,易混淆词的辨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要与教学原则相结合。对于教学原则,中外教育学学者与心理学学者,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支撑下,曾经提出过多项效果优良的教学原则。比如量力性原则、个体差异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精讲多练原则等。其中,精讲多练原则是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者,在长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提出的一条教学原则。“精讲”就要求讲得准确、生动、条理;“多练”即要求在精讲之后务必包含有效的练习环节。我们自己的学习经验也表明,单纯的听课很难达到有效掌握知识的目的,即使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将易混淆词讲得足够清晰透彻,但若缺乏行之有效的联系,仍然无法保证学生在应用时的准确性。因而,必须要在讲解的同时加强练习,可以通过选词填空、造句、互相纠错等方式,来巩固和检验易混淆词辨析的讲解成果,增强我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才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淆词辨析是一个大的课题,值得每一位从事相关专业的学者与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谋求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新发展,必须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易混淆词的辨析从提出至今,仍然缺乏科学权威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摆脱以往内向型词汇辨析的缺陷,明确易混淆词的辨析是一种外向型的词汇辨析,要有从汉语本体与其他语言不断联系过渡的意识。如今的语言学习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易混淆词辨析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大的学科体系下的一个研究与实践课题,必须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实际条件与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推陈出新,找出更好的操作方式,编纂出真正能对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汉语学习有帮助的参考书册,也将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03).

[2]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周琳.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及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偏误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齐春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搭配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02).

[5]李晓琪.关于建立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01).

[6]刘叔新.同义词词典怎样处理词性[J].辞书研究,1983,(03).

[7]周荐.同义词语聚合是否须语法属性一致[J].固原师专学报,1994,(02).

[8]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01).

(王丹 北京语言大学 100083)

猜你喜欢
近义词辨析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辨析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找找近义词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