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老熊还敏锐的老熊桥灾后响应

2016-11-14 19:05杨建
中国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乐施会彭州市村民

杨建

“你们给了我们村那么多援助,我们感谢都来不及,这点吃饭的钱坚决不收!”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兴林村老熊桥组,乐施会项目官员谭光丽和四川省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的王潇为支付驻村调研食宿费与村民宋仕英拉扯了起来。

宋仕英及家人坚决不收钱,三个善良的女人在《中国周刊》记者面前僵持了好久……

老熊桥紧邻龙门山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珍稀濒危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与老熊桥相聚仅数十公里的邓池沟就是大熊猫的最初发现地,1869年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戴维在此首次发现大熊猫,“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由此开始享誉世界。在老熊桥村子里,经常可以发现大熊猫、猕猴、黑熊等野生珍稀动物出没的痕迹。

眼下老熊桥,安静美丽,但当王潇和谭光丽她们第一次来到老熊桥时,只能用满目苍夷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2013年4月20日上午8时零2分,芦山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老熊桥受灾严重,村里的房屋、牲畜圈舍等均有受损,部分倒塌;山体滑坡,巨石滑落完全堵塞了进村的道路,沿途的挡墙护坡路面开裂垮塌,村民与外界的交通彻底中断。

地震发生后90分钟内,乐施会就从成都办公室派出了一支四人救援队伍奔赴地震震中芦山县。帐篷、被褥、厨具和卫生包等第一批救援物资在地震翌日——即4月21日到达芦山县。乐施会优先救助老人、病人和残疾人,并特别照顾到妇女儿童的需要,提供卫生用品。在救援的第二阶段,乐施会建造了男女比例为一比二的生态卫生厕所。

救灾过程注重多方参与一直是乐施会开展工作的基本方法,在老熊桥紧急救援项目中,他们尤其注重伙伴、受助灾民等相关方的全面参与。确定受益名单,之后在社区公示名单、监督物资发放,灾后评估等,受灾群众代表全程参与。乐施会让项目信息尽量公开并提供群众反馈的渠道,保证群众参与机会。

乐施会在项目实施前后全面积极地开展相关倡导,利用自身有限资金与资源达到人道救援项目的最大社会效能。仅仅一个月时间乐施会让地震灾区29000人受益。

响应最迫切需求 引导公众参与

在关键的紧急救援期间开展工作之后,乐施会又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社区灾后重建项目的筹备工作,首先就是寻找在地的合作伙伴,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就是这个阶段开始与乐施会合作的。追求“以村民为主体、有减防灾视角的灾后生计恢复”成了乐施会与伙伴的共同目标。乐施会与伙伴约定,项目的过程也是乐施会及伙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在社区项目启动之前,乐施会首先与伙伴通过各种培训及研讨,针对“社区参与、关注弱势、社会性别、减防灾与社区发展”等重要原则达成共识。此后伙伴们根据进村入户的访谈结果,形成社区灾后重建的初步方案,随后再把初步方案与当地乡政府及村委会进行沟通,避免资源重复投入的同时也能获得当地政府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震后老熊桥的道路几乎完全中断, “村里喂养的肥猪出栏,一般都是十多个人抬到山下去卖给收猪的贩子。” 宋仕英说:“地震后路全毁了,村民把自家肥猪捆绑抬下山,踉踉跄跄行走在没及脚踝的泥泞小道中,还时常需要观察是否有山坡上的落石滚下。肥猪因为被捆绑太久,村民摔跤时猪也跟着摔跤,常常还没下山,肥猪就死在半道上了。”

“这样的山间小道肯定不行了!路不通干啥都不行!”

“娃儿读书不方便,年轻打工不愿回来。”

通路是重中之重,但修路的资金如何解决?

“原来就穷,现在地震受灾更没钱修路了!”村民一筹莫展。

一方面村民们把社区的需求通过村民委员会决议、村党支部报告等多种方式方法让地方政府了解自己的诉求;另一方面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也寻找专业人员查勘现场给出道路恢复的建议,并积极争取乐施会的援助资金。最终形成了乐施会资金开挖毛路、修建护栏,政府资金铺建水泥路面的资源投入方式。

道路修复项目实现“社区参与、助人自助”的原则。

在四川省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协助下,由村民推选了8人组成老熊桥组项目管理小组,他们不但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还把乐施会支持的道路建设资金用“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

“路怎么修?需要多少钱?准备购买哪些材料?是否需要租用挖掘机?如何管理材料和工程质量?如何管理资金?”管理小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从材料的购买到机械的租赁;从安排村民投工,对投工进行记录到保证施工安全;从资金的严格管理、公示到施工期间村民的伙食安排……

管理小组每周开一次项目讨论会,按项目实施阶段进行财务公示,公布修路的明细账务,包括乐施会每笔拨款、村民自筹和捐赠的资金、买材料的开支、租用设备费用等等。

凡是重大决定,都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完工时管理小组再次把所有财务和票据公开。

村民夜以继日地轮班坚守筑路工地,严格保质、保量浇筑混凝土,监督承包商施工以防偷工减料。承包商老板说:老熊桥这条山间乡村道路包料用料太足、质量特别好,他完全斗不过这些认真负责的村民。

开会时有激烈的摩擦争吵——管理小组甚至还受到村民的质疑,小组成员的公信力在这样的质疑中得到认可,管理和协调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通过参与管理,他们最终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赞赏,虽然很苦很累,但通过这个公益项目都有很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老熊桥组项目管理小组组长王召康向《中国周刊》介绍说:2013年地震后,乐施会为支持我们老熊桥的重建和发展做了太多的事情:先是村组及入户公路恢复,同时建立五个集体共用的饮用水池,并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为33家农户解决了人畜饮用需求;二是安装公路护栏;三是发放木屋灭火器、水靴、急救包, 以作为社区防灾之用。

因地制宜 发展多元生计

大灾之后,如何开展持续生计?这是村民、政府面对的扶贫难题。

宋仕英是老熊桥组项目管理小组成员,通过生计项目培训能力得到提升,现在她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老川茶生态茶发展带头人。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聘请精通炒茶的师傅培训村民,宋仕英因而掌握了手工制作生态茶的技术,目前仍在提高技艺的过程中。今年春天,老熊桥有了自己的生态茶产品并实现销售,在宋世英的带动下,更多村民开始管理高山茶园,学习技术。针对老熊桥的地理和物产资源,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利用自身优势,以“授人以渔、助人自助”为原则开展一系列项目,包括生态黄花菜、百亩野生生态茶叶、野生重楼、猪苓、天麻中药材等等。

在乐施会支持的灾后重建与生计恢复项目的每一个活动中,村民都能作为发展主体,因地制宜,团结发展。在“基于乡村价值的发展与保护”理念下,村民相互约束,在所有茶叶、中药材、黄花菜种植过程中均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保证零添加、零污染。通过三年多的深入工作,彭州市中大绿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与乐施会共同探索的老熊桥项目,成为乐施会灾后重建与生计恢复项目的示范之一。

“中大绿根的工作做的很‘巴适,我们习惯称他们的驻村工作人员王学均为‘王知青!” 老熊桥70岁村民樊华军老人向《中国周刊》赞叹道。

芦山县太平镇兴林村主任李正祥告诉《中国周刊》记者:“王潇他们在老熊桥组灾后重建与生计恢复项目中,组织村民自治管理,实现了政府对村组入户道路资金使用政策的倡导,是受灾群众、政府及本土草根NGO组织合作的典范。在兴林村解决了政府想解决的难题,与政府工作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项目工作模式改变了老百姓思想观念,提高了素质修养,不等不靠,自己做主、积极参与,为贫困山村未来可持续成长埋下了种子。”

猜你喜欢
乐施会彭州市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彭州市居民对艾滋病及防治知识的认知与态度调查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彭州市居民对川剧的认知与发展建议
论彭州市林业安全生产管理
“赈灾款召妓丑闻”冲击乐施会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
减贫与可持续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