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网络核心节点能力传递研究

2016-11-14 01:53赫连志巍薛传佳燕山大学秦皇岛066004
工业技术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吸收能力集群升级

赫连志巍 李 思 薛传佳(燕山大学,秦皇岛 066004)

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网络核心节点能力传递研究

赫连志巍李思薛传佳
(燕山大学,秦皇岛 066004)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集群升级 创新网络 创新能力 传递强度 创新吸收能力

引 言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较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能力更高。因此,通常只有少数核心节点企业有能力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开展创新活动。如果产业集群能充分发挥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将创新能力在集群中传递,带动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共同发展,对促进集群整体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集群创新能力是实现集群升级的动力源泉,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价值链攀升。波特(1998)[1]指出集群升级和创新能力决定生产力水平。Hemphrey和Schmitz(2002)[2]总结波特的研究,指出集群升级的实质是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的过程,概括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4种形式。Giuliani等(2005)[3]从狭义的角度认为,集群升级就是指集群的创新推动。曾繁华等(2015)[4]指出创新驱动是实现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持续爬升。

集群创新网络是实现集群升级的网络基础。Freeman(1991)[5]指出集群创新网络构架的主要联结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然而,处于集群创新网络不同位置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同。黄玮强等(2012)[6]指出集群创新网络存在不均衡性,少数大企业具有引领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边缘”结构,其创新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集群网络创新能力。杨斌等(2015)[7]进一步指出,核心企业拥有大量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信息,使其成为创新活动最核心的节点,从而带动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集群升级依靠集群创新能力提升,集群创新网络是实现集群创新积累和传递的系统平台,且核心节点企业是创新网络的技术高地。因此,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在集群内传递对于集群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2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

在创新传递方面,不少学者从创新扩散模型入手,最典型的是巴斯模型,将创新扩散速度归因为创新和模仿的影响。之后,学者们基于创新扩散模型对创新扩散强度进行研究。刘璇(2009)[8]以北京与上海对周边地区技术创新扩散为研究对象,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提出了创新扩散强度测度模型,而傅为忠(2012)[9]指出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社会系统各成员之间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及强弱程度。同时指出创新扩散不仅取决于创新技术本身的特性,还取决于扩散的深度。黄玮强等(2015)[10]构建了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发现采纳者接受意愿和网络成员交流互动频率是影响创新扩散深度和速度的重要因素。

可见,基于创新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速度和深度是影响创新扩散强度的两个主要方面,但是较少在集群创新网络中进行研究,且没有突出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对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综上分析,本文着力研究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将其界定为集群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以创新优势和创新成果通过集群创新网络系统,对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程度。一方面体现了创新网络成员之间以创新活动为纽带形成的网络关系;另一方面体现了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结合秦皇岛开发区粮油产业集群典型企业的行为访谈,最终确定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的20项影响因素,经过因子分析(见下文研究工具表2)得出了3个研究维度,具体结构及特征见表1。

表1 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结构及特征

1.3研究假设

1.3.1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

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势差是其进行创新能力传递的先决条件。物理学中将势能定义为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相对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居于核心位置的企业占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能力更高,在创新网络中处于高势能位置,与创新网络其他成员之间形成创新能力势差。吉敏等(2013)[11]指出创新能力势差的存在使核心节点企业率先通过技术创新获取超额利润,创新能力较弱的节点企业通过模仿等形式进行创新跟进,获取创新技能,继而创新能力势差逐渐缩小,创新能力传递也会逐渐减弱。核心节点企业会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再次扩大创新能力势差,引起新一轮创新扩散,最终促使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可见,创新能力势差越大,越有利于创新能力传递,最终促进集群整体发展。

创新能力传递速度是影响集群升级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交流互动频率、合作关系以及核心节点企业传递意愿等方式来实现。Ko等(2005)[12]指出集群创新网络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进集群内部创新合作。Wen等(2015)[13]认为,随着交流次数增多,合作时间延长及相关产业的积极配合,核心节点企业传递意愿也会增强。集群其他节点企业会较快地接受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成果,促使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在集群内部快速传递,带动集群整体创新活力。

创新传递深度是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的效果体现,主要依赖于创新产品特征和集群其他节点企业接受意愿等因素。Seebauer(2015)[14]基于电动自行车领域的研究指出创新产品特征(新颖性、技术含量等)有助于促进创新扩散。郑春华等(2015)[15]指出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之间需要实现有效对接,才有利于技术扩散。因此,在企业技术需求意愿以及创新产品特征共同作用下,才会有更多企业接受创新成果,促进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网络中传递,激起网络整体创新活跃性,促进集群升级。综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正相关。

假设1a: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势差与集群升级正相关。

假设1b:创新能力传递速度与集群升级正相关。

假设1c:创新能力传递深度与集群升级正相关。

1.3.2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要想实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整体升级的目标,离不开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作用。如果创新吸收能力不足,就会阻碍企业获取创新能力,不利于集群整体发展。可见,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会影响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网络内传递。本文将其引入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它对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关系的调节作用。

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越强,越容易与外部资源建立联系,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活动。Escribanoa等(2009)[16]对多家西班牙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吸收能力影响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并正向调节企业搜寻外部知识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戴维奇等(2013)[17]对绍兴纺织、永康五金等4个产业集群进行调研,发现较强创新吸收能力对集群升级具有积极作用。Leal-Rodríguez等(2014)[18]指出潜在吸收能力以实现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创新效果产生影响。综上可知,当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具备较高创新吸收能力时,就会较容易感知到核心节点企业创新成果传递的价值,进而会积极消化吸收,并整合到企业创新活动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当创新吸收能力较弱时,就很难吸收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成果,影响核心节点企业创新成果在创新网络内传递,阻碍集群升级发展。因此,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在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2: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在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当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越强时,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2 研究工具

2.1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

为探索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结构,对秦皇岛开发区粮油产业集群中金海粮油、正大公司等10家典型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信息统计省略),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15份。(1)利用SPSS17.0对其中129份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测量题项与样本数之比>5∶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性水平,题项之间鉴别性良好;KMO指为0.937,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因子负荷量>0.5,特征值>1的3个公因子,见表2,并分别进行命名。(2)利用AMOS17.0对剩余186份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从模型拟合程度来看,χ2=df =1.875,GFI=0.866,RMR=0.036,RMSEA= 0.069,IFI=0.917,TLI=0.905,CFI=0.916,模型整体拟合良好。

2.2创新吸收能力

本文借鉴窦红宾等(2010)[20]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研究量表,分别从筛选有价值市场信息的能力、判断新技术价值以及对企业适用性能力、判断外部创新知识和信息价值的能力、消化外部信息和技术知识的能力等9个题项进行测量。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

2.3集群升级

本文借鉴Azadegan(2010)等[21]使用的成熟量表,并结合秦皇岛开发区粮油产业集群具体情况,提出了本文集群升级量表,分为流程升级(3个题项)、产品升级(6个题项)、新产品营销升级(4个题项),技术装备升级(3个题项)、产业链升级(4个题项)5个方面,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

表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图1 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模型

3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3.1样本描述

选取华龙食品、永顺泰麦芽等8家与上文不同的企业、在不同时间进行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以电子邮件形式),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为84.64%。

3.2信度与效度检验

3.2.1信度检验

采用Cranach’s a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创新网络核心节点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信度系数为0.926,其3个维度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势差、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865、0.811和0.836;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信度系数为0.926;集群升级信度系数为0.927;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918。调查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

3.2.2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创新吸收能力量表和集群升级量表均来自国内外成熟量表,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量表是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秦皇岛开发区粮油产业集群典型企业实际得到的测量项目,通过因子分析构建出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模型,且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了适配标准,概念结构更加清晰和稳定,因此可认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2)聚合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判定各个变量的拟合程度,3个变量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适配标准,因此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检验指标略)。

(3)区别效度。如果潜变量的平均炼方差(AVE)平方根值比这个变量与其他所有潜变量的相关系数值都大,则其满足区别效度。本文潜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效度检验值略)。

3.3假设检验

3.3.1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关系分析

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作为外源潜变量,3个维度作为观察变量,集群升级作为内生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2如下。从模型拟合程度来看,χ2=df=1.697,GFI=0.968,RMR=0.009,RMSEA=0.054,IFI= 0.990,TLI=0.985,CFI=0.990,模型整体拟合较好;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1,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因此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正相关关系显著,假设1成立。

图2 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关系路径图

为检验其3个维度与集群升级的假设关系,将3个维度作为外源潜变量,集群升级作为内生潜变量,得到3个维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路径图,如图3所示。

从模型拟合程度来看,χ2/df=2.289,GFI= 0.845,RMR=0.040,RMSEA=0.074,IFI= 0.918,TLI=0.900,CFI=0.917,模型整体拟合良好。3个维度与集群升级关系路径系数见表3,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与集群升级的路径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说明二者均与集群升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1b和假设1c成立;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势差与集群升级的路径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两者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假设1a不成立。

表3 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

图3 3个维度与集群升级关系路径图

3.3.2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分析

运用回归分析检验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以集群升级为因变量,将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二者交互项引入模型中,得到本文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吸收能力调节效应分析表

由表4可知,在模型2中交互项的共线性统计量VIF=1.053,其值小于2,说明多重共线性不会影响假设检验结果。交互项系数为0.313,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存在,假设2成立;模型2中R2改变量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同样验证了调节效应的存在。为了更好的说明交互作用的影响模式,绘制了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在不同创新吸收能力水平下集群升级的差别,得到了调节效应斜率分析图,如图4所示,在高吸收能力条件下,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效率较大)。

图4 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效应分析图

4 讨论与应用

4.1结论分析

4.1.1构建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模型

研究表明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并且这种积极作用表现为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的影响。

4.1.2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势差对集群升级的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可能的原因是,如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势差较大,说明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在很多方面与核心节点企业差距较大,则它们之间交流互动会大大减少,即使想通过创新模仿等形式进行创新跟进,获取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技能,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达不到跟进要求,很难获取核心节点企业先进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技能。这也说明了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效应的存在,若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越高,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正向关系就越强。反之,越弱,甚至会阻碍创新传递。

4.2实践应用

4.2.1建立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传递效应评价体系

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模型为评价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效应提供了依据。因此,可以运用其概念模型构建评价体系,分析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效应。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统计,一方面进行纵向分析,将其各个指标得分的平均分作为该维度得分,将各个维度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得分,分值越高,说明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传递效果越好;另一方面进行横向分析,可以了解各个指标、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横向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创新能力传递的影响。

4.2.2加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传递强度建设

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的影响显著,因此,在集群升级背景下,增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传递强度,二者皆不可忽视。

(1)提升创新能力传递速度。①通过健全集群技术交流平台,促进集群网络成员的交流互动,从而使创新成果较快传递给集群其他节点企业,提升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效应,加快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提升;②通过与集群节点企业、相关产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核心节点企业可以及时了解技术信息的最新动态,为核心节点企业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提供条件。

(2)提升创新能力传递深度。一方面核心节点企业可以检验技术创新的市场应用能力及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创新技术水平,带动和满足集群其他节点企业的创新需求,增强它们的创新采纳意愿,使更多集群节点企业接受创新能力传递,最终促进产业集群整体发展。

4.2.3注重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的影响

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消化、整合和利用外部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集群企业应该注重自身创新吸收能力的提升,通过积极参与研讨会,吸纳优秀人才以及改善企业内部协调等多种途径,增强企业自身对创新成果的吸收能力,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对于集群整体的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Micheal.Porter.Cluste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6):77~90

[2]Humphrey J,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2002,36(9):1017~1027

[3]Giuliani E,Pietrobelli C,Rabellotti R.Upgra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n Clusters[J].World Development,2005,33(4):549~573

[4]曾繁华,何启祥,冯儒,等.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4):45~50

[5]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1991,20(5):499~514

[6]黄玮强,庄新田,姚爽.基于创新合作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研究[J].管理科学,2012,25(2):13~23

[7]杨斌,刘倩,董少军.基于知识转移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构建研究[J].中国商论,2015,(26):138~140

[8]刘璇,刘军.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与效应研究——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为例[J].经济问题,2010,(9):113~116

[9]傅为忠,王灿,林多.基于引力模型和熵值法的技术创新扩散强度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7):195~199

[10]黄玮强,姚爽,庄新田,等.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创新扩散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8):1212~1216

[11]吉敏.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与扩散及其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热力学理论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2):162~166

[12]Ko D G,Kirsch L J,King W R.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Consultants to Clients in Enterprise System Implementations[J].MIS Quarterly,2005:59~85

[13]Wen J,Hou P.Comparative Study on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Hong Kong and Taiwan[J].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5,5(1):37

[14]Seebauer S.Why Early Adopters Engage in Interpersonal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An Empirical Study on Electric Bicycles and Electric Scooter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2015,78:146~160

[15]郑春华,黄和亮.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业技术扩散系统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23~26

[16]Escribano A,Fosfuri A,Tribó J A.Managing External Knowledge Flows:The Moderat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2009,38(1):96~105

[17]戴维奇,林巧,魏江.本地和超本地业务网络,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J].科研管理,2013,(4):79~89

[18]Leal-Rodríguez A L,Roldán J L,Ariza-Montes J A,et al. From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to Innovation Outcomes in Project Teams:The Conditional Mediating Role of the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a Relational Learning Contex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4,32(6):894~907

[19]李星.企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异质性主体间的合作涌现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5):124~130

[20]窦红宾,王正斌.网络结构,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5):25~30

[21]Azadegan A,Wagner S M.Industrial Upgrading,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and Explorative Innov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130(1):54~65

Research on the Capability Transfer Intensity of Innovation Network Core Node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Helian Zhiwei Li Si Xue Chuanjia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China)

In cluster innovation network,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re node enterprise is stronger than other enterprises.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re node enterprise transmission to the 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capability transfer intensity of innovation network core node enterprise and builds the concept model.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it is found that capability transfer strength of innovation network core node enterpris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cluster upgrading,especially transfer speed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ransfer depth of innovation ability;other cluster nodes enterprises’innovation absorption abili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pability transfer intensity of innovation network core node enterprise and cluster upgrading.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 pointed out.

cluster upgrading;innovation network;innovation ability;transfer intensity;absorptive capacity of innovation

10.3969/j.issn.1004-910X.2016.11.013

F270

A

2016—05—12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网络活跃度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64576154D);2016年秦皇岛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研究”(项目编号:201602A317)。

赫连志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战略与决策管理。李思,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与行为决策管理。薛传佳,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转型与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王 平)

猜你喜欢
吸收能力集群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回暖与升级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