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聪韬
(河北省饶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饶阳 053900)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
冀聪韬
(河北省饶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饶阳 05390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中药内服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另外选40例健康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入组后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 入组后,对照组及治疗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HDL-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LDL-C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能够降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LDL-C水平,升高HDL-C,从而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以利于患者恢复。
脑梗死;中医疗法;针刺疗法;脂蛋白类,HDL;脂蛋白类,LDL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尽管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脑梗死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存活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1],尤其是针刺治疗。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针刺可以调节机体脂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血管灌注,减少脑组织损害,促进脑梗死后肢体、语言等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2]。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危险因素,其病变过程与血脂成分异常有关,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本研究对4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并与单纯益气活血方内服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等确诊[3]。依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辨证为气虚血瘀兼痰热瘀阻证。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患者度过急性期,处于恢复期;均首次发病,病程14 d~6个月;患者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家属及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有精神疾病及病史、交流不通畅(语言、听力障碍)者;急性期或后遗症期患者;不能随访或坚持治疗者;治疗部位有感染或破溃者;治疗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再次发作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为2012-03—2013-12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2~76岁,平均(64.16±6.89)岁;病程16 d~6个月,平均(4.58±0.71)个月;梗死部位:基底节18例,顶叶4例,额叶6例,枕叶4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40例,男 22例,女18例;年龄53~78岁,平均(63.41±7.32)岁;病程14 d~6个月,平均(4.62±0.75)个月;梗死部位:基底节17例,顶叶5例,额叶5例,枕叶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10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4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40名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8岁,平均(62.32±7.25)岁。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基础治疗,常规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对症处理合并症,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
1.3.1 对照组 加益气活血方。药物组成:黄芪15 g,川芎15 g,地龙12 g,水蛭10 g红花16 g,独活15 g,葛根20 g,防风15 g,当归15 g,赤芍药10 g,半夏15 g。肢体麻木者加木瓜、伸筋草、蜈蚣;上肢功能障碍者加桑枝、桂枝;下肢功能障碍者加牛膝、杜仲;口眼歪斜者加附子、全蝎。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法。主穴:双侧极泉、内关、三阴交。次穴:合谷、足三里、丰隆。上肢拘急去极泉,加曲池、外关;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吞咽困难加翳风、廉泉及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取0.38 mm×50 mm毫针针刺极泉穴,施苍龟探穴针法至上肢抽动3次为度;针刺内关穴,针尖向心斜刺45°,使针感向上臂传导为佳;针刺三阴交,平补平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合谷、足三里施平补平泻法;丰隆施泻法。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休息2 d后进行下个疗程。
1.3.3 疗程 2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检测正常对照组入组后及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DL-C、LDL-C。分别于早上空腹抽血检验,采用德国西门子SW578全自动生化仪,以酶法检测。
2.1 3组入组后HDL-C及LDL-C水平比较 见表1。
组 别nHDL-CLDL-C正常对照组401.335±0.2372.836±0.428对照组401.161±0.201*3.460±0.288*治疗组401.142±0.131*3.351±0.379*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对照组、治疗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2.2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HDL-C及LDL-C水平比较 见表2。
治疗组(n=4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HDL-C1.142±0.1311.392±0.097*△1.161±0.2011.330±0.091*LDL-C3.351±0.3792.980±0.528*△3.460±0.2883.104±0.32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HDL-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LDL-C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类型,也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5]。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协助运输周围部位脂质颗粒至肝脏进行代谢、分解,直至排出体外,而低密度脂蛋白与其相反,可以加重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硬化。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病理基础,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多、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促使胆固醇在动脉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造成血液流变学异常[6]。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血脂代谢紊乱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随着血脂代谢紊乱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尤其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正常人群相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HDL-C水平降低,LDL-C升高(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9-10]。血脂代谢紊乱可加重脑梗死病情,预后较差。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调节血脂水平,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多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因劳逸失度、内伤劳损、情志不遂、饮酒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导致机体阴阳失调,阴亏于下,肝阳偏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肝阳暴亢,夹痰夹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重证候。在中风恢复期,风、火、痰、瘀之邪留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精微不得输布,肌肤筋脉失于濡养,留有半身不遂、口歪或不语等后遗症。此期,多虚实兼夹,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本研究所用益气活血方,以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以虫类药地龙、水蛭破血逐瘀通络;红花活血行气,祛瘀通络;川芎活血祛瘀,为“血中气药”,其力下降、内透、外达,无所不至;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促进津液布行;独活、防风祛风胜湿而利关节;当归擅长活血,且化瘀不伤正;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半夏增强熄风化痰之力。诸药合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且痰、火、瘀兼顾,标本兼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醇提液对LDL-C的升高存在治疗性,从而降低肝脏的脂质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1]。赤芍药能通过影响钙代谢,调节血栓素/前列环素(TXA2/PGI2)平衡,抗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降低LDL-C水平,降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12]。活血化瘀药组方桃仁、当归、赤芍药、红花、川芎可有效调节血脂异常,降低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13]。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历经40余年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综合诊疗体系。中风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急性期以“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为主,稳定期及后遗症期以“疏通经络”为主,穴位选择多根据“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阳经穴为主。而醒脑开窍针刺法则以阴经穴(极泉、内关、三阴交)为主,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改善元神之府大脑生理功能;以阳经(合谷、足三里、丰隆)穴位疏通局部组织气血为辅,从而发挥醒神、通络、滋阴之功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与传统针刺法治疗相比,“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更加安全、有效[14-15]。基础研究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升高中风患者HDL-C水平,调节血脂变化,从而起到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16]。
本研究将醒脑开窍针刺与益气活血中药相结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产生促进和叠加作用,在升高HDL-C、降低LDL-C水平方面,效果优于单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P<0.05),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周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20):60-61.
[2] 王占奎,郭家奎,赵淑华,等.调神通络针法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脂影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2):82-84.
[3]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5] 丘英祥.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12(3):137-138.
[6] 茹海港,王见良.进展型脑梗死血脂、血流变、血凝检测的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24-225,254.
[7] 李宇,杨萍,陈玉菲,等.血脂对高龄老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44-45.
[8] 巴桑央金.85例脑梗死血脂对照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08,29(2):39-40.
[9] 张春燕.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4):273-275.
[10] 张杰,宗静杰,郑健刚.脑梗死与血脂异常关系的临床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79-3580.
[11] 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482-1485.
[12] 吴家斌,舒贵扬.赤芍801对肾病综合征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1):45-46.
[13] 杨金玲,黄山,荣蓉.活血化瘀药对血脂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3):481.
[14] 杨志新,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07,27(8):601-608.
[15]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11(1):3-5.
[16] 胡国强,石学敏.“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手法量学的基础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2):33-35.
(本文编辑:曹志娟)
冀聪韬(1976—),女,主治医师。从事中医科临床诊疗工作。研究方向:中医治疗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10.3969/j.issn.1002-2619.2016.08.011
R743.305;R245.31
A
1002-2619(2016)08-1166-04
201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