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裔林
研冠董事长孔令国分享新能源电动车智能化需注意的问题
文/周裔林
当下社会已悄然进入互联网3.0时代,显著标志是联网硬件智能化,其中车联网将是主要的代表。电动车(含新能源)行业,未来的进化路线不仅仅在于符合当下“绿色"的主题,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智能化,这必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对于电动车行业智能化需注意的问题,《电动自行车》编辑部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研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国。
孔令国认为电动车行业智能化已是大家看得见的趋势。联网智能化是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通向物联网世界的第一步。车体将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一个可移动的、大型的技术数据源,同时也是一个数据的直接使用者。这个趋势在当下已是不可逆转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新兴消费者的需求,就是要把车的相关数据装进手机里,实行远程控制,及时了解车况,进行完整的涉车后服务。第二,智能车载设备提供的车联网大数据为分析用户驾驶行为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设备记录了用户驾驶过程中的车辆硬件数据、地理信息等数据。第三,大数据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商机,汽车上基于驾驶人行为的保险(UBI)便是其中之一。汽车行业巨头奔驰、宝马在2020年推出的车型就要求全部联网。
(1)需求不明 盲目追求理想化功能
电动车智能化道路上最大问题就是需求不明,很多企业对自身产品定义不明,导致产品功能繁多,并且操作复杂,而且还不实用,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开发困难重重,产品上市屡屡受阻,很难匹配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宣布其“智能移动”发展计划进入实践阶段,展示最新款智能电动单车MoDe:Flex,它能适合各种不同地形,并配备坑洞预警和“防流汗”功能,使骑单车变得更安全舒适。国内有些从业者就开始盲目的进行“拿来主义”,纷纷开发此功能。为了产品营销噱头做产品,缺少产品定位,忽视目标群体的习性与现状,导致产品一启动,就是畸形。孔令国认为,电动车的智能化就是回归给消费者骑行带来实实在在的快捷,乐趣,有效解决当前消费者的痛点,比如说:易盗,跑不远,车况信息不了解等。产品需求必须来源于用户,回馈于用户,这样的产品才是用户乐于接受的。随着公司技术,团队渐渐成熟了,才可以往大数据和更多的功能去发展,毕竟好的产品,稳定才是王道,要切记设计的理念应是“先简后繁”。
(2)在不擅长的领域 忽略合作
整合车辆制造,车企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成熟供应链体系,然而智能系统部分,包括车载智能硬件、APP、云平台等。行业发展了多年,各职能部分已经非常细分化、专业化,其中有部分专业专注其领域一体化完整解决方案商渐露头角。但是这些对于整车制造商而言,完全是陌生的领域。然而,部分企业“封闭”思想作祟,亲自上阵,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在智能化系统领域黑暗摸索,导致产品上市屡屡延迟,品质风险日益剧增。一方面,无法理解智能系统产品价值,另一方面无法甄别企业的实力,毕竟智能化是集硬件、云服务器和APP三方即时通讯相对复杂一体化系统的,而GPS行业里很多属于贸易商和贴牌商居多,对于整套系统没有开发和维护能力,导致产品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后期系统升级、功能需求增加方面都是有心无力的。可是一些厂家唯价是从、论斤论两,忽略一站式完整方案解决商带来的产品价值,以及产品快速上市的机会优势。
(3)缺乏专业人才
每一个车企都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制造上精益求精。只有把你的核心竞争力做的足够强大,加上智能系统才能如虎添翼。电动车智能化是需要一家具有深度务实基因的企业和团队,很多团队可能还是简单的模板自己贴牌找个代工厂商,产品就出来了。但后续的东西就没想那么深,产品卖出去数据回来后也不知道分析,同时团队建设和运维管理系统其实也不完整。在电动车智能化过程中,很多团队追求“短平快”的惯性思维,就会受到束缚,智能化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专业团队,打持久战,一步一个脚印才行。长远来讲,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是取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些都可以从产品迭代的速度和产品质量上表现出来的。
编辑: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