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辽宁交通运输发展

2016-11-14 06:41:58
北方交通 2016年9期
关键词:运输交通科技

聂 鹏

(辽宁省交通厅 沈阳市 110003)

科技创新和辽宁交通运输发展

聂 鹏

(辽宁省交通厅 沈阳市 110003)

阐述了科技创新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客观分析了辽宁省乃至全国现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研究了辽宁省交通运输科技需求,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辽宁省交通科技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科技创新;交通运输;发展

1 科技创新与交通运输发展回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转化为现实交通运输生产力,不断发展新的交通运输工具,不断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与完善,促进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的合理化、运输效能的提高。

科技创新对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科技创新推动运载装备的发展。交通运载工具集中体现了时代的科技进步,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时代变革的重要标志。蒸汽机技术的出现,带动了火车的出现和船舶制造业技术的升级;内燃机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涡轮发动机和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使飞机工业迅速发展;现代控制技术和高强轻质材料,使载人航天和水下深潜成为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走过畜力、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自动控制时代的更迭,运输规模从小到大,运输效率从低到高,使运输方式逐渐增多,不断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现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阶段和相关的增长理论

(2)科技创新推动运输结构的不断改变。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在不断的竞争中持续调整,改变原有运输结构,建立更新更高效的运输结构。各种运输方式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时刻影响着运输结构的改变。现代勘测技术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使大跨度桥梁、长大隧道建设成为可能,33万多公里高速公路的修建为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日本新干线为代表高速铁路的建成,促进了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城市发展模式;现代卫星技术、涡轮增压技术应用大大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运载能力,促进海上快速货运业的发展,为加快世界各国全球化分工与合作奠定了基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长途旅行更加便捷、安全,使跨国旅行、政务商务活动更加高效,推动了社会资源与文明的共享。

(3)科技创新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科技进步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形成相互替代、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将它们组合起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成统一、协调的综合运输网,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为社会提供方便、经济、及时的运输服务。

(4)科技创新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交通运输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不断优化运输结构、运输组织管理方式,获得更高的交通运输效率和质量,使货运由单一、大宗的生产资料运输向短小轻薄、小批量、多品种等个性化、多样化运输发展,逐步完成由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演进,也推动了电商等跨区域网络营销的实现。

(5)科技创新推动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产生。智能交通系统将信息、通信、卫星定位、控制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集成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使人、运载工具、运输方式密切结合,是建立高效、安全的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和实现公共交通“零距离换乘”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运输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交通运输便宜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创新将继续引领交通运输发展未来,是交通运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2 交通运输及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交通运输及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1.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运输服务和支持保障系统的水平也实现了大幅提升,如表2所示。但从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交通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部分东部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大规模集中建设阶段已经或即将接近尾声,开始向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阶段过渡,如图1所示。

表2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世界主要国家对比表

2.1.2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交通运输发展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缺少深度衔接平衡,缺乏统一的规划。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资源整合利用不够,综合交通网络不完善。

(2)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总体技术水平偏低,铁路、内河水运发展相对滞后,公路运输承担比例偏大,枢纽集疏运条件仍有待改善,尤其公共运输组织及分担率仍待提高。

(3)综合运输技术标准架构体系尚未建立,各种运输方式的规范标准自成体系,存在“玻璃门”,相互不衔接、不配套,即使是同一种运输方式的规范与标准也不完善。

(4)运输组织管理不科学、市场发展不完善、服务管理水平不高。政策框架、法律法规政出多门,不能有效推动运输生产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5)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运输企业过散、过弱,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低,信用体系不健全,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缓慢,综合物流成本高于发达国家78%以上。

2.1.3我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为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启动了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计划;开展或参与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国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国家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组建了公路工程、水运工程、集装箱、道路运输、港口、城市客运、智能交通、交通工程等19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取得大跨度桥梁建设新技术、高原冻土公路建设技术、300m深水下潜成套技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与效率提升技术等重大研究成果;实现沪苏浙皖闽赣、京津冀晋鲁的高速公路跨省ETC联网;启动深水跨海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集装箱铁水联运通道示范工程、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于机动车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建设。

2.2辽宁交通运输及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2.1辽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辽宁省交通发展基础良好,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铁路网、较完善的高速公路骨干网络,以大连为核心、营口丹东等港口为支撑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一系列基础优势。已初步形成以公路、铁路为骨架主体,港口为门户,民用航空、内河航运和管道运输相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虽然在公路总里程、公路密度、内河航道通航里程等方面落后于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发达省份(如表3所示),但密集的铁路网优势,港口、航空的配套发展(如表4所示)基本满足了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入关、出海、连接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运输需求。同样,辽宁省交通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距,随着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经济板块战略的建设实施,区域间的通道建设还需要加强;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提高运输效率仍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任务。

表3 辽宁省公路水路运输情况与我国部分省区对比情况(2012年)

表4 辽宁省铁路航空运输情况与我国部分省区对比情况(2012年)

2.2.2辽宁交通运输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辽宁交通运输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不到位,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分担率不合理,交通运输的能源资源节约、运输效率提高挖潜不充分,信息化智能化促进运输方式间信息对接和业务协同、标准化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仍需加强。

(2)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区域间通道、服务普通百姓出行的农村公路建设仍需加强;运输场站建设发展不平衡,衔接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枢纽规划建设滞后;港口、民航结构性矛盾明显,对货运、物流和出行需求变化不适应,需要继续保持适度超前发展,带动临港产业结构升级。

(3)交通运输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有待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和网络不完善,物流节点设施以传统货站为主,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比重不高,运输组织集约化优势、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重点领域物流服务功能延伸不够,农村物流市场培育不足。

(4)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和均等化有待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需要增强供给能力(如图2所示),改善换乘条件,加强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出租车等多方式衔接,优化运行管理机制,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城乡客运需要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提升农村客运普遍服务能力。

2.2.3辽宁交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为了解决辽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和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辽宁省集中资金进行重点攻关,共获各类奖272项,其中国家级奖35项、省政府一等奖4项,有力地支撑了辽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后又首次全面应用SMA技术改建的“神州第一路”—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斜拉桥—长兴岛大桥;研制了国内第一台稀浆封层机、第一套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设备;建成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原油码头和矿石码头;在大连港建设了国内第一条铁水联运通道。依托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建设了“高速公路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依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建设了“公路桥梁诊治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示范校”,提升了全省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建成了利用高速公路光纤资源的全省交通骨干网络,实现了全省ETC联网收费,全省客运联网售票,围绕一个数据中心、两个门户、五个综合平台、七大业务应用系统,加快推进了全省交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

3 辽宁交通运输科技需求

2014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提出,全系统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民生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其中综合交通是核心,是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内容;智慧交通是关键,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民生交通是目的,是交通运输业以人为本发展的本质要求;绿色交通是引领,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平安交通是基础,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服务民生的最大前提。“五个交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构建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对交通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3.1加快发展综合交通的新需求

围绕作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乃至蒙古国主要出海通道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完善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结构,加强多车道高速公路、跨海桥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支撑重点工程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为11.6万公里,其中公路里程为11.1万公里,铁路5328公里、内河航道413公里,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382个,拥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以及朝阳、丹东等区域性机场7个,已经步入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协调、统筹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加快相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工作,加强综合运输网络与枢纽规划、多式联运、城乡公共交通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建立适度超前、结构合理、管理顺畅、功能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

3.2加快发展智慧交通的新需求

智慧交通是感知交通、数据交通、掌上交通的组合体,是科学交通、人性交通、创新交通的共同体现。辽宁省城市化程度较高,沈阳作为国家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大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聚集了全省50%以上的物流和客流,必须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引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加强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开展全省行业基础数据库、物联网应用技术、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等研发与应用,全面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

3.3加快发展民生交通的新需求

3.4加快发展绿色交通的新需求

发展绿色交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工程建设、养护管理中必须积极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施工材料、合理利用工业废渣、全面应用再生材料;在运输领域,要大力开展节能环保运输装备、港口靠泊船舶油改电技术、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优化交通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3.5加快发展平安交通的新需求

加强平安交通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结合辽宁作为重化工业省份特点,开展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及应急处置等相关技术和行业标准研究;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安全,开展相关安全运营评价技术、大型构造物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结合沿海陆岛运输和内河库区开展相关运载工具及运营标准化、救助技术研究;围绕全省交通应急救援、救灾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全省应急平台建设等研究。

4 辽宁交通科技主要任务

4.1综合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围绕辽宁省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与养护,开展沈阳至山海关高速公路改扩建、渤海湾跨海通道桥隧建设、桥梁加固改造、公路除冰雪防滑、离岸深水港建设、鸭绿江航道疏浚、大型客货综合枢纽建设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养护提供技术保障。面向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开展运输装备改造升级、公铁水联运组织模式、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融合、物流公共信息标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结构,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运营效率,推进交通运输高效集约发展。

4.2智慧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以先进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引领,围绕运输方式间信息对接和业务协同、交通运输组织模式优化、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行业监管和运行管理领域的应用,重点突破路网运行状况监测、交通运输综合统计运行分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票务联程联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ETC联网推广应用等关键技术,深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融合,支撑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企业应该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通过对组织的了解和对自身的测评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导师制,员工可以从导师那里获得职业发展的信息并得到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尊重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定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会谈,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及调整意向并及时为员工提供培训和任务上的支持。组织需要通过明确内部的职业序列及等级标准,设计职业阶梯,及时让员工了解内部劳动力市场信息等制度对职业生涯管理实施保障。

4.3民生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和服务均等化,重点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化政策、物流站场及城乡配送服务网络规划、城市公交考核评价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管、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交通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等研究,使交通运输服务满足群众之所需,让交通运输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4.4绿色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按照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妥善协调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重点开展交通设施建设植被恢复、环保型除雪防滑、隧道照明通风节能、生态服务区建设、港口和航道生态保护与恢复、运输装备节能减排、交通能耗统计监测考核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措施贯彻落实到交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

4.5平安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突破制约工程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及应急保障关键技术,重点开展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安全监管及风险评估、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监管、公路水毁状况预评价及防治、特殊气候条件下交通安全保障、灾害性天气交通基础设施应急养护、港口安全与保安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覆盖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及应急保障的平安交通技术体系。

5 辽宁交通科技创新保障措施

5.1加强创新体系平台建设,提高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加大以“高速公路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公路桥梁诊治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为引领的基地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基地平台管理服务体系;围绕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增强平台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性工作;完善竞争与合作机制,广泛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推进行业创新体系平台建设。

5.2保证科技创新投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与活力

加快建立多元化的交通科技资金投入体系,争取部省科技经费支持,保证全省普通公路生产建设支出计划中科研经费安排比例和重点工程项目科研试验费安排;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深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改革,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主动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5.3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以实现成果转化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做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制定科技推广项目计划,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加大科技成果公开力度,做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服务工作。

5.4创新标准化管理与运行机制,引领交通科技发展

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地方标准制修订经费投入,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制定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政策措施,发挥标准对科技项目立项的引领作用;注重改善民生、社会关注、行业急需的标准制修订,加快工程建设、交通安全、城市客运、信息化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的宣贯工作。

5.5聚集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交通运输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重大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鼓励科研机构、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建设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加强科研人员在职教育和培训,持续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素质;推动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建设,加大对优秀拔尖人才与青年骨干人才的宣传力度。

5.6扩大科研交流合作,增强交通科技开放性和协同性

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交通企业的横向联合,探索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研发和转移模式;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关注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同时,加大对外开放交流与国际合作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深化交通科技对外交流。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Liaoning

NIE Peng

(Liaoni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Shenyang 110003,China)

The important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s elaborated,main issues existed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are analyzed objectively,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quire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re studied seriously,and main task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Liaoning province at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ar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F540.33

B

1673-6052(2016)09-0065-07

10.15996/j.cnki.bfjt.2016.09.017

猜你喜欢
运输交通科技
繁忙的交通
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 02:59:14
小小交通劝导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专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3-01 04:13:39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专用汽车(2016年1期)2016-03-01 04:13:08
科技在线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繁忙的交通
大灰狼(2010年5期)2010-08-24 03: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