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肩尘土一颗真心

2016-11-14 01:59铁凝
党建 2016年11期
关键词:激情文学

铁凝

他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字,他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他的许多名篇佳作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筋骨,印证着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著名作家、党的文艺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刘白羽百年诞辰,回顾他的文学成就,缅怀他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重温他作品中和生命中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及精神力量。

1

刘白羽1916年出生于北京通州。在风雨如晦的时代,少年刘白羽接受了革命进步思想的熏陶,年仅15岁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和罢课斗争。1936年,刘白羽发表小说《冰天》,从此走上了漫长的、成就卓著的文学道路。

1936年,正是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对于20岁的刘白羽来说,文学的道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是紧密相连的。在《黑》《草原上》《草纸厂》等早期作品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的青春热血,对世间的黑暗满怀忧愤,对光明满怀期冀和向往。抗战爆发后,刘白羽辗转上海、北平、青岛等地,投身于文化界的抗日救亡活动,也为自己的人生寻找着方向。最终,在1938年春天,刘白羽毅然奔赴延安,并于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刘白羽一生的根本选择,他曾经这样深情地回忆道:“我还记得当我还是二十岁刚出头的青年时,带着两肩尘土,一颗真心,踏破黄河两岸的冰雪,在这崎岖的小路上,第一眼看到延安,那一刹那间,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那是从黑暗中,第一次看到黎明的幸福的眼泪呀!是的,我们的庄严的、战斗的道路从这儿开始了。”

这不仅仅是刘白羽个人的经历,更是整整一代进步青年共同的心路历程。延安如黑暗中的火炬,召唤着无数寻求光明的赤子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正是在宝塔山下,刘白羽真正走上了他毕生矢志不渝的“战斗的道路”。在延安,年轻的刘白羽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并受毛泽东派遣,陪同美国总统特使卡尔逊访问华北抗日根据地。从青年到晚年,刘白羽一生中曾多次投身战场,华北之行是第一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刘白羽的名字从此与军旅、与铁与血的战斗紧紧地联在一起。

在华北,刘白羽创作出《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等多部表现抗日军民英雄风貌的小说集,并开始撰写朱德将军的传记。1940年,他回到延安,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刘白羽作为“文抗”的主要负责同志之一,担负着联络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多次向毛泽东汇报文艺界的情况。他后来回忆道,“那段时间是我的人生、我的文学生涯的转折点,我和许多同代人一样,在《讲话》的指引下成为自觉的革命者,成为战士”。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写作,从此成为他的坚定信念。

1944年,刘白羽被调往重庆,任《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和党总支书记,从事文艺界的统战工作。通过《世界的新面貌》等通讯报道,刘白羽将根据地的形象、共产党的声音,传向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解放战争爆发后,刘白羽作为新华社军事特派记者远赴东北,跟随解放大军一路南下,亲历了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在炮火硝烟之中,刘白羽倚马万言,激情澎湃,报告文学集《环行东北》、《为祖国而战》,小说《政治委员》、《战火纷飞》以及一系列新闻报道,成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的直接、真切的记录。

2

新中国成立之际,刘白羽作为第四野战军代表,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文协”理事。当抗美援朝的炮声响起,时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的刘白羽,先后两次奔赴战场,创作了通讯报告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和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志愿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战绩,在他磅礴的文字中,凝结成一代人的记忆。

朝鲜归来后,刘白羽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并兼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积极贯彻党的文艺政策,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和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也进入了新的境界。短篇小说集《晨光集》,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等相继问世;其中《长江三日》、《日出》等一系列散文杰作,气象恢宏而又深情细腻,唱响了新时代崇高、壮美的主旋律。

进入新时期以后,刘白羽先后担任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他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他高度关注文学的新生力量,不遗余力地推荐和扶持新人新作。不少作家朋友都曾回忆,刘白羽的鼓励与帮助,是自己能在文学道路上坚持前行的重要动力。

刘白羽是新中国军旅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军旅题材文学创作在新时期佳作迭出、群峰耸立。我们所熟知的《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等作品,都曾得到他的大力支持。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白羽在晚年,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修改完成了抗战时期就已写成初稿的长篇传记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创作了《巍巍太行山》、《昆仑山的太阳》、《心灵的历程》、《风风雨雨太平洋》等大量作品,其中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3

刘白羽毕生不曾放下手中的笔。50余部、400多万字,横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通讯报道等诸多文学门类,显示出一位杰出作家永不枯竭的创作活力。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俄、德、缅等多种文字,获得过斯大林文艺奖金;他的许多名篇佳作陪伴着几代人的青春和成长,彰显着现代汉语的魅力与气魄,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筋骨。

刘白羽毕生都是时代的歌者。他的写作,一直紧紧追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革命战争的壮丽史诗、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图景,他始终挺立在时代的潮头,他的笔始终为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斗争和实践而劳作,他的心始终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激动,他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刘白羽多次说过,他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位革命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回顾他的一生,他的理想信念从不曾动摇,他的党性矢志不渝。我曾在一位同志的回忆文章中读到,1994年,相伴大半个世纪的爱妻因病离世,悲痛中的刘白羽以“我是共产党员,我能挺得住”鼓励自己,最终以80多岁的高龄坚持完成了与妻子共同构思过的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今天的会议在现代文学馆举行,这让我想起刘白羽的遗嘱,他把一生所写的手稿,获得的奖章、奖状,收藏的字画、艺术品和图书全部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我想,他留在这里的,不仅是那些珍贵的物品,更是一个共产党人清风明月般的无私风范。也正是这种坚定不移、毕生奉行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作家刘白羽提供了不竭的激情和动力。

刘白羽始终自觉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的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字,他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因为他的心始终和战士在一起,始终和工人在一起。重温刘白羽的作品,我们的目光透过纸面,能够看到他那奔走在人民斗争生活最前沿的身影。1984年,68岁的刘白羽拄着拐杖,带领中青年军队作家登上老山峰顶,探访敌军炮火射程之内的阵地。在年过八旬的晚年,他依然勉力前往大庆、鞍钢和宝钢。他曾说:“走向人民,走向生活,走向壮阔的时代,走向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所进行的伟大实践,这将永远不会过时。”深入生活,这对刘白羽来说,是知行合一,更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刘白羽的作品,激情豪迈、气大声宏,字里行间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他曾自我总结道,“我的美学就是激流勇进之美”。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美学的重要探索者、实践者,他那崇高壮丽、充满阳刚之美的艺术风格,有力地印证着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这种理想主义激情,既显示出苏俄文学传统的影响,也回荡着他毕生挚爱的盛唐文学清刚阔大的强音。正所谓 “文如其人”,文字的激情,根源于心灵的强健。“掌握住舵轮,透过闪闪电炬,从惊涛骇浪之中寻找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我们的哲学是革命的哲学,我们的诗歌是战斗的诗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是最美的生活。”《长江三日》里的这段话,将永远回荡在中国人的心头,不仅仅因为它气魄宏阔、文辞华美,更因为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触摸到一位激情澎湃、相信未来的共产党人的赤诚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这也是刘白羽一生创作道路的写照。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纪念刘白羽,对于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的会议,不仅是回顾刘白羽成就卓著的一生,更是要总结和继承刘白羽的精神,让他那颗文学的“初心”、奋斗的“初心”、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作家的“初心”,在新的时代继续传递和跃动。此刻,我想到了刘白羽在《樱花漫记》一篇中引用过的巴黎公社女诗人路易斯·米歇尔的诗:

为了相互识辨,我们每人都佩戴红石竹花,

红色的花,你们再生长吧,

在未来的年代中将会有别的人来拿着你们,

而这些人就是获得胜利的人。

如今,曾佩戴在刘白羽胸前的那朵文学的红石竹花,传到了我们的手上。让我们传承刘白羽的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我们的力量!

注:此文为作者在2016年10月9日“刘白羽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的致辞。

(责任编辑:王锦慧)

猜你喜欢
激情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萌动的激情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文学小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
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