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解应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例如,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8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48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48x+72x=480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
2.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4-9中9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4-9看成正4与负9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
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二、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
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进入的误区和出现的错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对策,积极去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少出现错误。
1.减少知识的干扰
对初中生来说,随着数学知识的深入,前面已经学过的东西可能对后面的学习内容造成干扰。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性,要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知识内容;同时还要研究学生,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提前预见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可能产生的错误;还要研究教学方法,即教师要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讲解。在讲课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要注意随机应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和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采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它。
2.注重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学习侧重于计算,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中对概念的要求是强化理解记忆,出现许多如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把有关的数学概念知识进行概括、抽象,彻底弄清它的含义与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对概念理解和加深,使学生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减少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
3.改进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方法,如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等,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觉主动去探求数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中要和同学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交流中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在互动中发现不足,弥补缺憾,努力培养求异、求新的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不断总结方法和技巧,增长正确解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克服错误,走出误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克服错误的形成,养成解题时细心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学生正确解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古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