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谒滕王阁

2016-11-14 05:06强/著
广西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楼阁凭栏滕王阁

邓 强/著

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特意选择一个王勃作那篇名序的季节,我来到了滕王阁。

运气实在太差,居然遭遇了大雨。下飞机的时候,还是阳光灿烂,等进了滕王阁大门,天色突然暗了下来,风力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呼呼刮着,乌云黑压压地翻滚过来,典型的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说时迟,那时快,还未等我冲入阁楼里,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在阁前的地板上溅起一团灰雾。无法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了!我有些沮丧地想。尽管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尽管有些沮丧,但每登上一层楼,我都会走到廊檐下极尽目力把四周远远近近的景色看个够。大雨天,整个天空一片灰蒙蒙的,自然看不到预期的壮丽景观,但透过雨水,滕王阁的整个周边环境和景观还是基本能看个大概。

而实际上,我知道,即使不是雨天,即使是秋高气爽、霞光满天,也难以再现往昔了。“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台耸翠,上出重霄”“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站立在滕王阁上,尽管也能像王勃当年那样看赣江奔流,观江洲芳草,然而再也看不到王勃和他的长辈们那时能看到的荻花、孤骛、帆船和徐亭烟树,也看不到南浦飞云、东湖月夜,更无法远眺西山峰峦和旷远的平原、迂回的河流大泽以及大地与长天的交汇了。这是因为,在其四周,几乎已被层层的水泥森林包围,不管是东面、南面还是北面,满眼都是几十层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隔着赣江的西面则是新崛起的红谷滩新城。在四面高楼林立之下,滕王阁越发变得矮小和逼仄了。

半个多小时了,雨水依然吧嗒吧嗒下个不停,但大雨并不能阻挡人们登临滕王阁的热情,不管是哪一层楼,都是游人如织、人满为患,不管是出口处还是入口处,都不断地有游人迎着风雨去风雨来。每层的廊檐下,尽管有阵阵冰凉的冷风挟裹着雨水飘进来,但仍然有许多游人凭栏远眺。然而大多像我一样,凭栏所看到的不免令人失望,但依然久久地每层楼看了又看。

明知不可同日而语,为什么人们依然如此执着?!我知道,这是因为,人们之所以非要登临滕王阁,非要凭栏远眺,观看美景,只是希望重温和体味少年王勃当年写《滕王阁序》时的那场盛宴及这位天才少年铺纸挥毫、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引得满座一片惊奇和羡慕的情景;但内心深处,更多的是来寻文,是在寻求一种序以阁名、阁以序传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内涵。

其实,细究建设初衷,滕王阁并非那么高雅,而是一位皇子沉湎歌舞、追求享乐的产物。这位皇子就是唐朝开国皇帝即唐高祖李渊的幺儿李元婴。唐永徽四年(653年),李元婴奉旨由苏州刺史转任洪都都督。那时的洪都虽地处江南,却偏僻落后,和繁华的京城、绚丽的苏州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过惯了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生活的皇子,不堪忍受这样的贬用和冷寂,整日不是花天酒地、歌舞相陪,就是到郊外的山林里打猎游玩。其在赣江之滨修建的滕王阁,正是一座既可览山川之秀,又可极歌舞之乐的楼阁。由于李元婴受封为“滕王”,这座楼阁便以他的封号命名。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具有讽刺意味,一座具有浓郁高雅文化气韵的江南名楼,最初却是一位皇子寻欢作乐的场所。而且,据史料,最初的滕王阁,高度不过十几米,规模也不大,尽管由于建在城外江边的山冈上,不失为人们登高抒怀的理想之地。但单凭这些,这样一座楼阁是不足以流芳百世的。可以想见,中国历史上大兴土木修建楼台亭阁的达官贵人何止李元婴一人?修建的楼阁何止成千上万?又有几座还能辉煌于今日?然而这座楼阁竟然屡毁屡建,至今已是第二十九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案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在滕王阁不断地被毁之后又不断地去重建呢?自然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从这篇序文开始,滕王阁便开始了它漫长的文化旅程,而历代不断累积的诗词文章使这座始建时并不起眼的楼阁,逐渐成为誉满天下的名楼。难怪清代诗人尚镕曾说过:“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这或许就是文学的力量、《滕王阁序》的价值所在。

的确,不管多少次阅读《滕王阁序》,那大气磅礴的描写,那触景生情的议论,那对洪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赞美,对滕王阁魁伟奇特、万千气象的惊叹,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以物寓情,发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誓言,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我等之类的贫穷人家和“天涯沦落人”。

世事沧桑,兴毁频仍,滕王阁有幸,一篇千古绝唱的序文犹如凤凰涅槃般成就了它的第二十九次浴火重生。后人重建的哪里是阁,分明是一个十四岁少年的精灵,分明是青春和天才的象征。

滕王阁因了王勃而不朽。因了王勃而“不朽”的还有一个人——滕王阁的最初主人即滕王李元婴。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能流传千古的杰出人物要说多不算多要说少不算少,但实事求是地说李元婴应该排不上号。

从史料来看,滕王元婴尽管曾经也是一位“少有美誉,善音律,好学,工草隶”的优秀少年,但天性贪图享乐、骄纵逸游,并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发动作失度,以至皇侄高宗李治继位后,不得不对这位皇叔进行处罚:先放到苏州,接着转到洪州任刺史,在其“又数犯宪章”之后,再加罚“削邑户及亲事帐内之半,于滁州安置,后起授寿州刺史转隆州刺史”,最终在他近老年之时(679年)来到阆中,并于684年去世。可以说,这位皇子一生并未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没有留下什么彪炳人世的光辉业绩。

放眼整个中国,经历了这么多封建朝代,皇子皇孙可谓千千万万,现在除了历史专业人员外,能全知其名字、封号、生平者,实在少之又少,相信当中比滕王李元婴优秀的绝不在少数。但唯有元婴借助于王勃的序文流传至今,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知道其名者将会不断增加。相信这许许多多的皇子皇孙,甚至包括许许多多的达官贵人,大兴土木修建楼台亭阁的,数量绝对不会少,但都已荡然无存,唯有南昌的滕王阁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还能辉煌于今日。这充分说明,真正经得起风吹雨打千古长传的并不是建造豪华的楼台亭阁,而是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滕王阁之所以反反复复毁了重建,并非是对李元婴其人的纪念或颂扬,而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

登临行将结束的时候,雨终于停了,乌云也很快随之散去,凭栏可以很清楚地欣赏滕王阁周边的美景。但此时我已无心再看,这是因为,我已经历了一次比观看景色更为重要的心灵之旅。

猜你喜欢
楼阁凭栏滕王阁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错把异乡当故乡
凭栏诗境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滕王阁
吊兰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