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欣娜
[关键词]危险品监管;企业消防;消防专业性
一、危险品监管问题
天津滨海新区瑞海物流公司危险品仓库包括7大类约40种危险化学品,其中氰化钠大约700吨左右,硝酸铵、硝酸钾1300吨左右,金属钠和金属镁等易燃物总计约500吨。 爆炸事故发生后,这些爆炸危险品的管理,到底应该是属于安监部门还是港口部门的管辖范围,至今仍有争议。 而争议点就在于瑞海公司注册地在天津滨海东疆保税港区,属于港口企业,按照条例是属于港口建设项目,应由港口部门进行安全审查。然而之后,该公司将租用的物流堆场改造成一个危险化学品集装箱堆场,但由于瑞海国际危险化学品堆场,明显远离港口,实为内陆堆场,所以一些观点应当纳入当地安监局管辖范围。除了安监部门和港口部门,包括公安机关、质量督监检验检疫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都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危化品的包装、运输、购买等环节负有监管责任,责任主体一共包括了八个部门。责任主体如此之多,为何如今出现了问题却找不到责任部门呢?也许正是因为相关部门权责不明才导致了个别企业可以钻空子,相关部门才可以想管谁都有权管,不想管就都可以不管。法律制度的缺失与纰漏也是导致官员渎职腐败问题滋生的原因之一。危险品的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安全,所以危险品监管制度必须完善,相关部门必须权责分明,出现问题必须追责到底。从根源上杜绝危险品的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企业消防安全问题
这里首先要谈到的,就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飞速发展的大中小型企业,为紧随社会的脚步,飞快的补充企业员工,导致整体素质下降,对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安全常识,麻痹和侥幸心理严重,总认为火灾事故离自己很远,违法违规的工作行为较多。企业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不足。因而由于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及员工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和“习惯性违章”时常导致的消防安全事故。其次,消防安全组织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健全由企业主要领导统一负责,相关领导、职能部门和技术人员等参加的消防安全组织,导致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形成无人领导、无人管理、无人负责、无人落实的“四无”状态。没有相关负责人,也没有相关组织,导致企业出现火情火险便慌了神,甚至由于缺乏消防常识盲目救火而导致火情更加严重。严重缺乏紧急自救能力。对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消防安全能力,监督企业防火演习工作的进行以及紧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第三,企业消防安全技术和保障投入差。目前,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重短期经济效益、轻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技术和保障投入过少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没有把消防规划、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中,消防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情况落实不到位。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利润,逃避消防安全投入,造成企业防范和抵御火灾事故的能力低,导致企业火灾事故时常发生。第四,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生产制度并严格执行是企业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的重要保证,而当前一些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企业把消防安全制度变成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在嘴上的文字,生产、经营中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相关部门内部的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对企业的消防安全要求,不能使对企业消防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成为官员腐败的筹码。
三、消防人员专业性问题
尽管一次次的火灾事故的发生使消防人员“职业化”问题备受关注,可是相关制度却迟迟没有改进。同样,消防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是这次天津港危险化学品大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消防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由来已久,受服役期限限制,专业技术人员“成熟一批,流失一批”,消防队伍能力和经验的培养一次次“从零开始”,不仅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难以达到较高水平,而且造成人才培养资源的浪费。而在国外,消防员基本上都走职业化之路。在英国,专门设有消防学院,从新入职的消防员到地方消防官员都需到学院接受培训。日本建有56所消防学校,队员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训练,才能成为合格消防指挥员。而各国对于消防员都有优厚的福利薪酬制度,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消防员队伍,如美国从业5年的消防员比大学教授工资还高。为提高我国消防人员专业性,应该修改完善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改现役制为职业制。并在消防职业资格的取得、人员管理、薪酬待遇、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以提高消防人员专业性,提升救援效果,降低消防人员伤亡率,促进消防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建立起一支符合现代消防需要的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人才队伍。□
(编辑/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