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门源县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6-11-12 05:36靳存梅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靳存梅

摘要:青海省门源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群众依靠种植蔬菜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蔬菜种植产业已经成为门源县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门源县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稳定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蔬菜菌核病;发生;防治技术;门源县

2015年,门源县大力开展蔬菜产业招商引资,强力推进蔬菜产业。门源县依托现有生产基地,以东川镇、泉口镇和西滩乡为核心区,建高标准冬暧式蔬菜温室200幢、拱棚600幢,露地蔬菜发展面积达到8700亩,计划种植甜脆豆4500亩、荷兰豆1000亩、娃娃菜2200亩、西兰花1000亩。力争到2016年使全县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9650吨,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0000吨。

一、门源县菌核病发生和危害

蔬菜菌核病是由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菌核病会对十字花科、豆科、伞形花科、茄科、菊科、黎科和百合科等蔬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蔬菜主要有黄瓜、菜豆、芹菜、生菜、白菜等蔬菜。目前,蔬菜菌核病在门源县露地和大棚蔬菜种植中普遍发生,由次要病害转变为主要病害。导致蔬菜菌核病流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门源县蔬菜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导致了露地和大棚内蔬菜小气候发生改变,连续多年的重复种植,使得土壤中的菌核病病菌数量逐渐积累。由于冬季气候温暖,蔬菜收获没有及时清除杂草、翻耕土地,导致大量细菌成功越冬。此外,在大棚栽培过程中,由于受到大棚气候温度和湿度影响,栽培期间阴雨寡照,蔬菜抵抗能力下降,这些都为菌核病的流行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蔬菜菌核病发病症状分析

蔬菜菌核病会危害蔬菜作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多从蔬菜作物的基部或者蔬菜中下部开始发病。患病初期多呈现水渍状病斑,颜色呈现暗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形成坏死组织,患病组织逐渐腐烂。对于芹菜和生菜等多汁类的蔬菜,先是在患病部位产生浓密的白色菌丝,发病后期在患病部位表面或者组织内部形成老鼠粪便状大黑褐色菌核,严重危害到蔬菜产量。

蔬菜菌核病对不同蔬菜作物产生的危害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十字花科类蔬菜作物,如娃娃菜、生菜和油麦菜首先从根茎部位发生危害,并形成灰白色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逐渐向上和向内蔓延,从根部开始腐烂,造成植株上部出现严重失水,最终干枯而死。对于茄科类作物如黄瓜、辣椒和西红柿,一般是先从茎叶开始侵入,当近地下老叶浸泡在水中,叶片或者茎干会通过接触感染该种疾病。当植株开始定植之后,一般先从茎干分叉处开始发病,在茎干上产生水渍状病斑,当病斑环绕茎干一周之后,植株患病部位以上开始萎蔫、缺水,最后干枯死亡。如果在结果期发病,病菌会危害果实,首先在果实表面形成针尖大小的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在病斑上会生长出很多白色菌毛,引起果实腐烂,落花落果。

导致蔬菜菌核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温度、茬口和定植密度是影响该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大棚内温度维持在20℃左右,空气湿度在80%很容易引发疾病。土壤中的菌核病菌是最初侵染源,因此,科学轮作才能预防该种疾病发生。此外,不管是露地蔬菜栽培还是大棚蔬菜栽培,田间定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蔬菜较早郁闭,通风不良,蔬菜生长不健壮,有利于疾病传播。

三、蔬菜菌核病防治技术分析

1、做好预防工作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在播种前将蔬菜种子放置于55℃的温水中浸种10 min,保持水温稳定,并要保证蔬菜种子均匀受热。同时还要做好选种工作,将病虫害种子和瘪粒去除。将种子全面清洗后,浸种12 h,然后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

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在育苗前要做好育苗床的消毒工作。可以选择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育苗土尽心全面混合,或者选择使用40%的福尔马林溶液,每平方米使用20-30 mL,均匀的喷洒到土壤表面,密封包裹住。堆闷2-3天后,揭开薄膜,将土壤均匀的摊开,晾晒15-20天左右后,就可以播种育苗了。

覆盖地膜。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覆盖地面除了能够增加地表温度,提高产量之外,还能够阻碍土壤中菌核病菌出土,减少侵染源。

做好种植地的土壤消毒工作。蔬菜定植前,每亩使用50%的多菌灵溶液4-5 kg,对种植地进行全面消毒,随翻耕施入,减少侵染源。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要科学密植,增加田间通透性,科学施肥,提高大田和大棚的排水能力,降低大棚湿度,及时中耕除草,促进蔬菜根系生长。

2、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 g,熏1夜,隔8-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 kg。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蔬菜开花结果期喷雾,每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病情严重时,除日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兑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等蔬菜病部,抑制病情。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梨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凉山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