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透明或绚烂,脆弱或锋利,它是矛盾体,但又让人不得不为它的孤傲屏息凝神。
吴昊,作为中国先锋玻璃艺术家,他不仅让玻璃的色彩更为千变万幻,
还将玻璃艺术延伸至架上雕塑、玻璃绘画以及雕塑装置,若想了解这“想象之外”的玻璃艺术,
就需感触吴昊在其中透露的生活线索。
反视觉
“合理”与“干涉”看似冲突,
却有些许的挣扎和迎合
玻璃在我们认知范围中,它或许只是一杯一皿、一扇窗,非常日常,但是在玻璃艺术家吴昊的手中,玻璃脱离了日常,它可以延伸至架上雕塑、玻璃绘画以及雕塑装置,吴昊说正由于玻璃这个材料“太好看了”!玻璃本身的材料特质就具备了折光、反射、镜面等,所以具有很强的视觉欺骗,大众自然会将玻璃制品与尊贵、华丽和高档划上等号,或许这就是它本身局限的地方。而尽可能地把它做得“不好看”,便成了吴昊如今比较注意的方向,作为材料而言它的可能性还有太多,无论从材料的的本身入手,还是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整合制作,或者观念的表达需求等。吴昊认为自己与玻璃之间的关系是 “合理干涉”,他说道:“生活中的经历与感受,触发在某个时段、某个瞬间或某个特定的状态都会引起我的疑问与思考,并且用以警示自身的生活现状。‘合理与‘干涉看似冲突,却有些许的挣扎和迎合。”
玻璃艺术在国内还算一门新兴的专业,但也是由于新,让吴昊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吴昊是在2011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一次专业选修课上第一次接触到玻璃艺术,当时的授课老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主任,英国伍尔弗汉顿大学荣誉教授,也是吴昊后来的研究生导师—庄小蔚教授,庄教授在2000年留英归国后,创立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玻璃工作室,作为国内玻璃艺术领域运动的发起者,他也一直致力于推广学院玻璃艺术。庄教授对吴昊艺术学习上的帮助很大。刚开始吴昊对于玻璃的理解仅仅是单一材料的运用,但深入接触下去感觉挺特别的,它同时具有坚硬和脆弱这两个对立的特性。随着课程的结束,有关于玻璃艺术的学习也跟着渐渐淡出。2012年,看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发布关于毕业生直研报名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玻璃艺术专业,理由也很单纯直接,这是一个相比其他艺术专业在国内起步比较晚的学科,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尝试,至少三年里不会觉得无聊。
真实痕迹
许多创作灵感都源于我的生活
吴昊说“许多创作灵感都源于我的生活”,在他眼中,生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而艺术则是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痕迹。吴昊很喜欢杜尚的一句话:“我最好的艺术作品就是我的生活”。生活中注重体验感受,艺术亦是如此,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往往会让我们惊喜连连。也没有刻意的去观察,好奇促使着自己多想一点多看一点,虽然吴昊读的是玻璃艺术专业,但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也很感兴趣,像机械装置,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关于其他非艺术领域也是如此,“这大概是受了孙原和彭禹的影响,艺术做出来觉得好玩有意思就够了,能和观众发生点情绪上的互动那就更好了”。
从无到有,艺术家都需要经历不同的“煎熬”,吴昊坦诚地说:“灵感的形成到创作的落实过程其实挺枯燥的,完全靠着自己的兴趣使然,在旁人看来可能是在做些无意义的事。从画草图到设计,翻查资料,摘抄;再反驳推翻不断深究,往往前期会花去许多的时间做大量的书面工作,真的开始着手制作反而比较快。”吴昊还特别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观念形成的初衷是一直需要贯彻实行下去的,这点上我非常重视,相对的工艺技法在创作中开始变得不那么苛求,恰到好处地表达所表达,呈现所呈现就好。我更倾向于适合那件作品特定调性的表现形式。”在创作玻璃艺术品时,技术上最大的难度则是“容易顾虑太多”,这或许是许多创作者都有的共同问题,越少的顾虑做起来就越轻松。也正是这种轻松的心态,让吴昊在我们眼前“扔下一颗绚烂无比的炸弹”。
艺术玻璃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铸造、吹制、灯工、研磨等,吴昊比较常用的是铸造玻璃,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颜色的流动在炉子内是不可控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它的随机性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吴昊将“每次开窑拆开磨具看到烧制完成的玻璃心情”比喻为“像拆圣诞节礼物”。玻璃中关于颜色的使用有过一句有趣的话,叫做:造型复杂颜色少,造型简单颜色多(不超过3个色系)。类似的条文确实使吴昊少走很多弯路,但在2015年,吴昊尝试创作了《我要在你平凡无奇的世界里,扔下一颗绚烂无比的炸弹》这件作品,一件玻璃作品上同时出现6-7种色系,通过后期冷加工粘合,做了一颗七彩炸弹,听起来应该是个很花哨的作品,但实际上它看起来很安静。
观念传达
淡化材料及工艺的“侵略性”
吴昊会将更多元的工艺技术与玻璃艺术相结合互补,它可以激发材料本身的特性。相比传统的玻璃工艺,更多的是探讨观念表达如何在玻璃艺术中呈现。那如何解决玻璃艺术中的观念传达,或试图通过工艺手段的配合在创作中更为恰当地将它呈现出来?吴昊说“这是一个出发点的问题,在创作前容易先入为主地‘规定怎样去表现玻璃材质的特性,把它发挥到最大,甚至无限可能;观念的传达往往被雪藏得很‘深。我开始注意淡化材料及工艺的‘侵略性,使观念思想支配整个创作,无论从开始的灵感、前期的设计思考、创作的准备工作;到后期的作品成型加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出发点的定位最为关键。”
面对商业这个问题,吴昊觉得有点“血腥”,要具备商业性,就意味着需要去迎合市场或者迎合个体,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很有压力的。艺术家都比较自我。而吴昊所认为的艺术是更多感性层面的释放,如同音乐用声音感染人,舞蹈用肢体感染人,吴昊也试图用作品感染人。当然,有许多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项目也非常成功,但非个人行为,这里的个人行为指的是艺术家本身所传达的艺术理念,它并不是盲目地顺应市场,而是独立存在的,并在某个时刻能够“引领”大众审美。吴昊感叹道“艺术家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很自由,属于小众群体,很多时候不会被看见或知道。坚守下去的原因还是热爱,喜爱一件事就不会去追寻回报多少而决定该不该做,这些想法是很奢侈的,同时也是极其宝贵的。”
2016年初,吴昊和几个同校的博士硕士因为一个艺术介入乡村的大地艺术项目共事,有趣的是他们都是“城里人”,对于乡村文化了解甚少,在实地创作过程中得到的体验与经验挺特殊的,很上瘾。完成第一件大地作品《土地重释》后,他们成立了艺术小组—尚形艺社。艺术介入村庄,将乡村文化、乡土记忆通过艺术传播给更多人。这些“饭后甜点”时不时在身体里注入无限的活力,与其说是坚守,倒不如顺其自然地去完成每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儿就好。吴昊工作室2017年初将在嘉定落成,此处,将会继续绽放着艺术家吴昊的多彩迷离之光。
图1. 吴昊2015年11月个展
图2.《链接Ⅰ》
H39×24×12cm 2013
铸造,切割,酸处理抛光
图3.《不安静城市》
33×23cm 2014
镶嵌玻璃
图4.《不安静城市》
33×23cm 2014
镶嵌玻璃
图5.《Brighton之歌》
35×22cm 2014
彩绘玻璃,音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