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6-11-12 03:47徐友全孔媛媛
工程管理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参与方信任成本

徐友全,孔媛媛

(山东建筑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E-mail:1522509256@qq.com)

IPD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展望

徐友全,孔媛媛

(山东建筑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E-mail:1522509256@qq.com)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发展,集成项目交付(IPD)作为一种全新的工程项目交付模式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为了了解IPD模式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定量分析IPD模式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文献内容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将IPD模式主题研究分为IPD模式相关内容研究和IPD模式扩展研究两大部分,其中IPD模式相关内容研究主要从与传统交易模式差别、IPD模式推广和应用障碍、IPD团队研究、IPD模式成本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其中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找出目前存在的局限性,为我国IPD模式研究提供方向和建议。

IPD;研究现状;研究分类;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形式多样性和项目复杂性不断提高,业主对利润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传统交付模式下参建各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沟通,导致设计变更、工期延误等现象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传统建设项目交付模式已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迫切需要改善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集成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作为一种新的建设项目交付模式随即产生。

1 集成项目交付(IPD)

集成项目交付(IPD)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相继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项目中应用并取得成功,IPD开始在国外被广泛认识和推广。近几年,随着BIM等信息技术在国内逐渐发展应用,以BIM作为技术支撑的IPD模式也引起国内建筑业和学术界极大的兴趣,虽然在国内的实践应用很少,但是将来IPD模式必然会引起国内建筑业又一次革新。

目前IPD定义主要是参考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在2007发布的《集成项目交付指南》(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a Guide),其最早提出集成项目交付(IPD)概念:“集成项目交付(IPD)就是一种集成人力、建筑体系、企业结构和实践经验的建设过程,并且参建各方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洞察力,努力做到项目收益最大化,为业主增值,减少浪费,实现效率最大化”。国内业界人士对IPD的概念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王玉洁[1]认为IPD是通过合同形式实现参建各方的协同合作,实现风险与收益一体化,从而促使参建各方把项目利益作为整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项目交付模式。李鹏[2]则认为IPD模式是强调项目参建各方在项目早期共同参与,通过合作实现风险和利益共享,提升项目价值的一种采购模式。张校伟[3]认为集成交付模式是一种运用多方合同体系综合项目参与方的责任、补偿、激励机制,并且要求设计方、施工方等关键参与方早期介入以达到项目效率最大化的一个过程。李超等[4]认为IPD模式是一种交付方式,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将各参与方整合在一起。

综合以上几种说法,本文认为IPD模式指的是一个以多方合同为纽带将参建各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协作的团队,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集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实现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2 IPD模式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

2.1IPD模式研究数量和内容分布情况

本文主要是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通过搜索以IPD模式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借助文献计量法进行数据分析。在检索的过程中,以“IPD”、“集成项目交付”、“项目集成交付”或“综合交付模式”为主题,考虑到IPD在2007年首次被提出,时间限制为2007~2015年。因为IPD也是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和医学领域一些名词的简称,经过人工筛选,得到相关文章共77篇。虽然2007年IPD概念已在国外被提出,但国内直到2010年才出现两篇关于IPD模式的期刊文章,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开始接触IPD模式相对比较晚。将历年来以IPD为主题期刊论文等文献数量统计在表1中,从每年以IPD为主题的各种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图(见图1)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IPD模式的研究整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PD模式在国内的普及率和关注度都在不断提高。通过分析IPD模式主题研究文献,可以看出IPD模式的研究方向(见图2)。其中,在所收集的IPD主题文献中涉及BIM的文章所占的比例达到42.86 %,从侧面看出BIM技术在IPD模式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2IPD模式相关内容研究

(1)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区别。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差别是很多学者研究IPD模式的切入点。综述这些文献,可以发现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合同、各参与方介入时间、管理思想、风险、团队、过程、沟通、利益、目标、决策等方面(见表2)。张连营等[5]着重指出IPD最大的特点就是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虽然IPD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确实存在增进合作和沟通交流、以项目整体利益为目标和参与方早期介入等优点,但并非所有的工程项目使用IPD模式都能带来效益,还需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采用IPD模式。

表1 2010~2015年IPD模式主题研究文献数量和分布情况

图1 2010~2015年IPD模式主题研究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图2 IPD模式主题研究方向图

(2)IPD模式应用和推广的障碍。IPD模式在国内的应用主要停留在IPD模式理念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阻碍。综合以往的研究发现,IPD应用和推广的障碍主要是环境因素和IPD模式自身实现因素两方面(见表3)。其中,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传统模式的固有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两个方面。技术障碍主要考虑到BIM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在实践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

表2 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区别

表3 IPD模式推广和应用的障碍因素总结

为了能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很多学者还对IPD模式应用和推广的障碍进行了定量分析。张连营等[5]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指出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项目早期规划、利益相关者互相尊重和信任、团队内部交流透明开放、BIM 技术和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协同工作团队的建立与组织这六大类因素是影响IPD模式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陈茜等[6]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指出BIM技术、IPD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是目前较为重要的阻碍因素,缺少适合中国国情的合同文本和缺少能代表业主和承包商负责项目所有工作的IPD实施者也将会成为IPD模式应用的阻碍。

(3)IPD项目的合同及组织沟通模式研究。IPD合同是形成各方合作关系的基础,是实现IPD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保障。IPD合同属于关系型合同,分为3种类型,即过渡形式的合同、IPD多方协议和革命式的IPD合同。不同合同的合同关系存在差异,张连营等[7]指出过渡的IPD合同中业主分别与设计方、咨询方、承包方签订合同,但三者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关系。IPD 多方协议中业主、设计方、承包商通过多方协议建立起一种契约关系。革命式的IPD 合同中业主、设计方、承包商等通过SPE(Single Purpose Entity)组成一个共担风险和利益的整体(见表4)。合同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组织模式,IPD模式下各种合同类型也有对应的特殊组织结构模式,依次为以IPD理念改进传统交付模式的组织结构、多方合同下的IPD组织结构和SPE下的IPD组织结构。

2.3IPD模式团队研究

(1)合作伙伴选择及合作关系质量。IPD模式的核心是合作,且不同于传统交付模式的双方合作关系,IPD模式各参与方之间是多方合作关系,所以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合作关系质量是影响IPD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上,很多学者都认为IPD合作伙伴的选择应将质量、成本、技术能力、管理与文化、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度等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但是IPD项目需要参与方协同合作,所以IPD合作伙伴评价指标应该从组织和组织间交互两个角度考虑。范炜洁[8]建议借助交互记忆系统的理念选择项目参与方组合,避免选择中的独立性。朱素业[9]建议采用“三阶段选择优化法”,即初选、单目标评价和综合评价与优化。

在合作关系质量方面,张连营等[10]通过调查问卷及二元语义变量处理方法,分析了合作关系质量的演化趋势,结果显示项目过程中各参与方合作关系的质量随着项目实施逐渐降低。在改进合作关系方面,李鹏[2]提出了一致化目标管理的思想改进合作伙伴的关系。

(2)IPD团队沟通协调。IPD团队的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IPD团队合作关系,大部分学者都认为BIM是IPD模式各参与方沟通交流的平台。佘健俊等[11]通过分析项目全寿命期内各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构建了基于BIM的IPD项目沟通管理模型,主要从基于信任机制的SPE合同构建、基于BIM的集成化管理和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3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沟通管理。

(3)IPD团队信任机制。IPD团队合作的基础是参与方之间彼此的信任,所以信任机制也是IPD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分析这些文献发现,IPD团队信任研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影响路径和改进措施4个方面的内容。

IPD团队是组织层面的概念,应从个人信任和组织信任两个维度测度IPD 项目管理团队成员间的信任程度。总结这些文献,IPD团队组织层面信任评价指标主要有成员分工的明确性、内部收益分配的合理性、团队的公平性等;个人层面主要有团队成员目标一致性、成员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等。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相应的信任指标,得出的影响路径也略有不同。高源[12]在组织层面借助模糊认知图构建了IPD项目管理团队内部信任评价模型,并利用非线性Hebbian规则学习算法得到因素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忠诚、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基于情感的信任等8个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何静[13]通过调查问卷、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法得出快速信任、基于信息的信任和基于认同的信任为3个最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快速信任对信任的发展有最直接的作用。总之,沟通和认同感是IPD团队信任的关键。

表4 IPD模式合同关系及组织结构模式

在改进合作关系方面,马腾[14]从IPD团队成员个体认知偏差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统计分析信任评价指标和认知偏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认知偏差纠正的过程策略、数理策略和框架策略,对提高团队之间的信任水平有很大借鉴意义。

(4)风险和利益分担机制。IPD团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如何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成为了IPD模式研究的一大重点。本文主要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担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在风险识别方面,综述这些文献发现,IPD项目风险识别基本上包括政治风险、施工风险、成本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变更风险、组织风险9个方面(见表5)。这些风险都有对应的承担主体或共担主体,风险承担主体基本上是活动的实施者,而一些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承担主体是业主。除此之外,IPD项目中一些风险还应具备特殊的风险分担主体和独特的风险分担客体,比如沟通风险、BIM技术风险等有独特的风险分担客体。

在设计风险分担制度时,刘兴淑[15]从理性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N人纳什协商机制三大机制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IPD项目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模型。郭生南[16]从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两方面设计IPD项目风险分担制度,使双方的风险分担和项目整体收益都达到最优。但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通过利益补偿机制分担,比如项目审批和开工许可等政治风险是不能通过利益补偿机制进行分担的。

在风险控制方面,大部分文献是从组织、合同和操作系统3个角度思考如何降低项目风险。IPD协作团队是风险控制的基础;操作系统上利用精益建造与BIM等工具是风险控制的保障;IPD关系合同是风险控制的条件,三者相互作用,才能实现IPD模式风险的高效控制。杨青[17]从IPD合同角度,综合IPD合同的保险与责任、成本管理以及激励补偿3个主要方面构建了防范风险的风险分配体系,建议利用风险公共池、应急资金池和激励池的方式降低项目风险。

(5)IPD模式的成本控制。IPD项目相比传统项目在成本控制上有一定优势。首先,IPD模式下一般采用目标成本,而不是传统交易模式中的最高保证价格(Guaranteed Maximum Price,GMP)。最高保证价格和目标成本的根本区别在于GMP的合同下,全部损失都由承包商承担,而目标成本IPD合同条件下风险和利益由所有利益方共同承担。另外,IPD模式下参建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减少项目隐性成本的产生。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IPD项目成本控制,很多学者结合BIM技术、精益建造和矩阵式项目等综合考虑。如魏晓宇等[18]提出了运用BIM技术进行IPD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源头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事中控制和交付运营的成本反馈控制。吴学伟等[19]在IPD建设项目中结合BIM技术和矩阵式项目,提出通过工程变更管理控制成本、建立风险/激励机制控制成本、通过信息共享控制成本、建立责任豁免机制控制成本4个主要途径进行成本控制。尽管矩阵式项目、BIM技术有利于IPD项目的成本控制,但受法律体系、合同范本、统一标准等环境因素影响,目前这种思想在实践中还未得到应用,还需要不断探索。

表5 IPD模式风险因素识别

2.4IPD模式扩展研究

IPD模式可以集成其他技术和工具,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综合这些研究发现,目前关于IPD模式的扩展研究主要涉及BIM技术、精益建造和普适计算3个方面。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等特点,研究者普遍认为BIM技术和IPD模式的结合能很好地解决IPD技术难题,基于BIM技术的IPD模式研究文献也占IPD研究的绝大部分,主要包括BIM技术在IPD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和基于BIM的IPD模式协同管理研究。对于BIM技术在IPD模式中的应用,陈沙龙[20]以具体项目为例进行IPD实施过程模拟,指出BIM在IPD模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辅助完成IPD设计施工任务、提供IPD数据存储交换平台和协助处理IPD相关法律事务3个方面。在基于BIM的IPD模式协同管理研究方面,一般从组织结构、信息传递、合同关系和利益分配4个方面着手,构建基于BIM的IPD模式集成管理框架。还有部分学者提出BIM技术与精益建造、普适计算的集成可以帮助IPD更好地实施。包剑剑等[21]分析了IPD模式下以BIM为平台的精益设计、精益采购以及施工建造的实施。李存斌等[22]提出了基于普适计算和IPD模式的BIM 应用框架,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信息交互。虽然很多人提出了BIM等技术和IPD模式的结合,但是目前国内BIM等技术和IPD模式都未成熟,需要与国内建筑业情况逐渐磨合,所以IPD模式扩展研究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3 发展方向

目前IPD模式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的研究方向:

(1)很多国家都颁布了IPD合同,但是这些合同并不能完全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吻合,还需要基于已有合同形式研究出适合本国国情的IPD合同。

(2)IPD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合作,合作往往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如何将参与方的责任、风险和收益通过相应机制结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未来IPD模式研究的重点。

(3)基于BIM的IPD项目协同管理是IPD项目未来管理的必然趋势,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基于BIM的IPD协同管理框架的设想,也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在与实践和中国国情结合方面还比较欠缺。对于BIM与IPD集成框架的适用性或相应的实践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研究重点。另外随着科技进步,物联网、互联网等工具也可以与IPD模式结合。

(4)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这就要求设计施工一体化,需要各方协同合作,与IPD模式的特点相吻合,将IPD模式或其思想结合BIM技术应用到建筑工业化项目中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4 结语

IPD模式具有集成和合作等优点,必然成为未来建筑业广泛应用的模式之一。通过在合同、组织、技术等方面对比IPD模式和传统交易模式,可以发现IPD模式确实存在着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等优点;通过对IPD推广和应用障碍研究发现,BIM技术、政策法规和缺少适合国情的合同文本是IPD应用和推广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合作伙伴选择除了关注合作者能力、信用等方面,还要考虑协同合作特点,避免选择的独立性;IPD团队之间的信任既包括团队成员之间,也包括组织之间的信任。风险分担也要综合考虑个人和组织的风险因素;IPD模式相比传统模式在成本控制上有优势,IPD项目成本控制可以集成BIM技术、矩阵式项目精益建造思想,提高成本控制水平;IPD模式扩展研究主要集中在BIM技术和IPD模式集成框架研究方面,BIM技术的应用是IPD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1]王玉洁.IPD模式下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

[2]李鹏.基于BIM的IPD采购模式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3]张校伟.基于综合项交付的进度管理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2012.

[4]李超,张建平,孔昭妮.基于IPD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6):113-116.

[5]张连营,赵旭.工程项目IPD模式及其应用障碍[J].项目管理技术,2011,9(1):13-17.

[6]陈茜,杨建华,代莹.中国建筑业IPD实施阻碍因素分析[J].施工技术,2014,43(9):131-133.

[7]张连营,栾燕.IPD交易模式下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J].国际经济合作,2010(11):69-74.

[8]范炜洁.基于组织间交互记忆的IPD项目参与方选择[D].天津:天津大学,2014.

[9]朱素业,苏振民.IPD模式下合作伙伴的选择和优化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3(9):5-6.

[10]张连营,汪炼念,谷李忠.IPD项目参与方合作关系质量演化[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5,32(4):1-7.

[11]佘健俊,李梅,陈礼靖.IPD模式下工程项目组织沟通管理研究[J].煤炭工程,2015,47(2):142-145.

[12]高源.基于模糊认知图的IPD项目管理团队内部信任评价[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3]何静.集成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4]马腾.IPD项目团队信任与成员认知偏差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5]刘兴淑.IPD项目风险分担多边谈判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6]郭生南.基于博弈论的IPD模式工程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4.

[17]杨青,苏振民,金少军,等.IPD模式下的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及其社会网络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3):110-115.

[18]魏晓宇,吴忠福.基于BIM的IPD协同工作模型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5,13(8):40-45.

[19]吴学伟,王英杰,罗丽姿.基于BIM的IPD建设项目成本控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8):68-71.

[20]陈沙龙.基于BIM的建设项目IPD模式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1]包剑剑,苏振民,佘小颉.精益建造体系下BIM协同应用的机制及价值流[J].建筑经济,2013(6):94-97.

[22]李存斌,鲁平.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5(2):48-51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Forecast of IPD in China

XU You-quan,KONG Yuan-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E-mail:1522509256@qq.co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 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as a kind of brand-new Project Delivery models began to get atten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PD research status in China,bas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we quantitatively analys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s of IPD. On the basis of document content,through the summary,the IPD model subject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e IPD related content and IPD mode expansion research. The IPD mode related content research were reviewed mainly from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trading patterns,the obstacles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PD mode,cost control of IPD mode and so on.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research trend,finds out the existing limitations,and provides direction and sugges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IPD mode in our country.

IPD;research present;research classification;literature review

TU71

A

1674-8859(2016)05-012-06

10.13991/j.cnki.jem.2016.05.003

2016-06-29.

徐友全(1962-),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孔媛媛(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参与方信任成本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
信任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