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I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2016-11-12 21:54武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武珍

【摘要】目的 评价I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对观察组患者再实施I期心脏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2±1.4)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8±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期心脏康复训练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后期疾病再发几率。

【关键词】I期心脏康复训练;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威胁患者生命。但现代医学中,随着对心肌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送诊及时患者可获得相应治疗,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升[2]。因此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重点转移至如何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中。I期心脏康复训练在临床上逐渐获得广泛应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早期训练,可帮助心脏更好的“减压”,同时也可获得更好的预后[3]。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就I期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作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以随机分配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60.2±2.5)岁;心功能等级划分,Ⅰ级患者23例,Ⅱ级患者1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61.1±3.0)岁;心功能等级划分,Ⅰ级患者22例、Ⅱ级患者18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均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加以I期心脏康复训练。具体情况如下:

1.2.1 入院当天

在患者入院当日,指导其需绝对静卧,由院方指导患者完成各项必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测、血压检测等。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房内的基本环境,告知患者后期的检查及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有所心理准备。每日由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被动运动,如屈伸下肢、抬高上肢等协,帮助患者及早的进入训练过程中。

1.2.2 入院2~3天

患者因行动限制,许多相关事宜需在病床上进行。指导患者自主进食,可在病床旁边放置患者喜爱的书籍或收音机,患者在无聊时听音乐。若患者想进行沐浴,可指导家属先将室内温度升高,后准备热水直接对患者进行擦洗,协助患者更换干净舒适的衣物,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向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病症知识,希望患者不要紧张,能够配合医师等完成各项治疗。

1.2.3入院4~6天

逐步引导患者坐卧于床上、床边坐、下床站立、病房内行走。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患者不可过度劳累,在适当的运动训练后,患者可休息10 min左右,避免加重负担。告知患者心肌梗死诱病原因、希望患者能够改善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除烟酒、放松身心,更好的控制疾病复发。

1.2.4 入院7~8天

该阶段内,患者应该能够自己进餐,下床步行70~150 m左右。为了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心态,可以允许患者会客,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相应的运动。

1.2.5 入院9~11天

患者可在椅子上坐2 h,能够脱离他人搀扶至少行走15 min,并可上下至少2层楼。向患者普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药物用法、药物治疗必要性等。

1.2.6 入院12~14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模拟出院活动量,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2±1.4)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8±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3,P<0.05)。

2.2 随访情况

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为0%(0/40);对照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为1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1,P<0.05)。

3 讨 论

现代医学的要求不仅仅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如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进行I期心脏康复训练,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的缩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其获得了更为显著的改善。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并无复发情况发生。

传统的理念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静卧,不可大幅度的运动。但随着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卧床患者病情却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还增加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引起临床高度重视[4]。而自上世纪80年代,许多的国外医学者则提出反对,并认为及早的相应运动往往可促进病情的恢复。通过早期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冠状动脉进行扩张,进而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减慢心率,促进心功能的恢复[5]。同时早期的运动还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大多患者因疾病困扰,内心抑郁苦闷,而适量的活动往往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其不良心理。由此可见,早期心脏康复训练不仅仅对患者的生理进行改善,同时还可开阔心境,提高心理素质。综上,I期心脏康复训练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后期疾病再发几率。临床上可更广泛的提倡这一训练,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宋长琳,吴 焰,傅 绢,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I期心脏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0):148-149.

[2] 王志红,黎月英,霍燕嫦,等.两种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8):56-60.

[3] 林嘉敏,邵凤婷,杨秋娴,等.临床路径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脏康复训练中的作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9):4512-4513.

[4] 欧传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3):140-141.

[5] 张城林,张 艳,吴立玲,等.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保护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5,(2):137-14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