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正在销售的英语教材《大学英语新题型水平测试》下册(第二版)里有错误80余处。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有老师表示,基本上每节课都会用一段时间来解释错误。根据规定,包括教材在内的图书要经过“三校一读”才能付印,且出版教材要经过编写、审阅、校对、印刷、出版、使用等一系列程序,每个程序都有人负责。可是,新闻中的出错教材,一年多了,仍堂而皇之地摆在货架上,仍在课堂上使用,这说明,不仅教材出版的前期工作没做好,出版之后的错误收集、停售、召回制度也不健全。若不是高校教师与市民发现问题,这本教材还会一直错下去,继续误人子弟。
要避免教材出错,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出版监管规定办事,力求做到编写、审阅、校对、印刷、出版,每个环节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要畅通教师及市民对于教材错误的反馈渠道,可以奖励指出教材错误的教师与市民,并立即着手纠错并对出错责任人进行追责。
(《北京晨报》2016年9月26日)
【多维解读】
1.规范教材出版。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出版物,它要求更精准、更高效地传播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教材一旦出现知识性差错,不仅影响出版者的形象,更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伤害。连教材都错误连篇,更别说别的出版物了。一本教材,有一两处的小错是可以原谅的,但错误80余处,已不是疏忽而为之,而是反映了出版者的态度问题。教材出版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将错误率降到最低。
2.增强责任意识。无论做什么事,“责任”二字都不能丢。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学生要对成绩负责,而优异的成绩又与学习教材分不开。一旦教材出错,这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会波及很大的范围。所以,出版者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本着对教育、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出好每一本教材。而且,这不仅要依靠出版者自律,还应建立一套教材出版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