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引起关注。原来,位于辽宁绥中的小河口长城的一段城墙与地面被灰色路面覆盖,被网友戏称是把“长城”修成了“水泥路”。
近年来,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野长城旅游热,人为破坏正在成为长城保护越来越大的威胁。此次的不当修缮,也正成为长城保护的新“敌人”。当地文保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小河口长城的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但也承认“修得不好看”。作为一个异常复杂的线性文化遗产,长城保护牵涉多省多地,实际状况更是纷繁错综。人们熟知的山海关、八达岭等长城不足明长城总长度的3%,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偏远地区的“野长城”。常年风吹日晒,保护状况堪忧。一般人想不到,10多年前,长城就已登上了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正在“变短”。
(《人民日报》2016年9月23日)
【多维解读】
1.文化遗址保护。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符号。如何保护长城遗址,值得每个人去关注。将“长城”修成了“水泥路”,不仅使其失去了文化底蕴,更是对历史文物的不尊重。文物保护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采取合情合理的办法去补救,而不能弄巧成拙,成为笑柄。
2.责任心与使命感。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责任心,更要具备使命感。关于长城的修缮,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到底什么是长城的原状,又如何使其保持原状?目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施工单位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长远,不能只做皮毛功夫,而不顾世人的态度。增强责任心,加强使命感,也许会避免一些“面子工程”,而真正将文物保护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