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链角度看闽台制造业对接的实证研究

2016-11-11 03:48
海峡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闽台福建省福建

余 敏



从产业链角度看闽台制造业对接的实证研究

余 敏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

制造业是福建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但是福建省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并不高,产品主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非核心环节大规模加工制造和组装,技术含量低、文化内涵少、产品增值度少。在“一带一路”政策和闽台合作契机下,福建省必须主动对制造业进行升级,寻找制造业升级的新路径,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闽台制造业 协作升级 实证研究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产业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制造业升级换代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未来。近年来,台湾制造业不断向大陆转移,闽台制造业由于要素禀赋和科技水平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促进闽台制造业协作升级,对促进闽台两地经济和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产业链的研究主要源于Michael E.Potter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他指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经济增值活动构成了企业创造价值的链条,随着产业链理论的丰富,产业链理论逐渐应用到制造业发展上。Gereffi认为,产业升级有四个层面的升级:产品层次、经济活动层次、产业层次、产业间层次。Humphrey和Schmitz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提出了产业升级四种方式;一是工艺升级;二是产品升级;三是功能升级;四是部门升级。刘志彪采用Gereffi的分类法,具体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从OEA到OEM、再到ODM和OBM。李非等分析闽台制造业合作的有利条件,提出与台湾地区制造业产业对接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基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张幼松认为,推动闽台制造产业发展新型竞合关系,对于促进两地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曾维翰认为,闽台若能抓住“海西”建设及ECFA实施的机遇,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合作,实现进一步整合,必将对闽台制造业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曾慧萍从价值链全球延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自主区域价值链、政策协同、优化创新环境等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2 福建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福建省制造业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对制造业所分的30个大类,已经形成重工业和轻工业协调发展,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制造业产业链应该分为三层:产业上游层包括制造业产品设计和原料采购,产业中游层包括制造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下游层包括制造产品批发零售。上中下游多个关联部门在产品、价值、知识方面的结合后形成链状结构。

2.1 制造业对福建省经济贡献大,进入重工业化时期

福建省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的发展关系着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未来。由表1可见,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05年起福建已经进入重工业化时期,重工业总产值均高于轻工业总产值。从生产总值来看,近10年来福建省制造业生产总值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对福建经济有重要的引导作用。2005—2014年,福建省制造业生产总值占福建工业生产总值的90%以上,占福建省GDP比例高达40%。从发展速度来看,2005—2014年,福建省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5.54%,同期工业总产值为15.72%,制造业总产值高达16.04%,福建省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福建经济的总体稳定发展。

表1 2005-2014年福建省经济、工业及制造业发展简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2009—2015年福建统计年鉴。

2.2 福建省制造业以规模化发展趋势为主,产业融合现象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如图1所示,2005—2014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据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大幅上升,从2005年的81.39%提升到2014年的92.37%。而制造业发展又快于工业总体发展,2005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291.26亿元,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据87.91%。2014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升到10051.67亿元,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91.67%。

图1 2005-2014年福建省制造业规模化对比图

福建区域制造业以皮革毛皮制品、非金属矿物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七类产业发展最好(详见表2),占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的50%。但是从近十年的发展速度看,排名第一的就是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34.27%,2012年文化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422.14%。文化产业大发展也促进福建制造业多种行业智能化融合,制造业开始注意自身品牌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产业从产品形象设计、包装开始逐渐向制造业的各个环节渗透,不断丰富制造业链条价值和品牌内涵。高耗能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年均增速紧接文化产业和皮革制造业,位列第三。高技术制造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发展速度较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总额排名第三,这些都为福建省智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表2 2005-2014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

数据来源:2009-2015年福建统计年鉴以及整理计算而得。

2.3 闽台制造业对接基础夯实,先进制造业融合具有优势

福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具有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独特关系。福建作为台湾与大陆经贸合作的纽带,经贸合作起步早、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融合程度深。1979—1985年间,闽台贸易额不足3亿美元,2015年闽台贸易额达111.1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3%。截至2015年年底,福建共设有福州、海沧、泉州、漳州等6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台湾已成为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相对于中国其他自贸区,福建最大特色就是对台产业合作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早先台湾对大陆制造业投资更多的是将产业链中高端的生产性服务环节留在岛内,而将中低端的零部件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包括福建在内的大陆地区,这一分工特征造成福建对接台湾制造业投资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这种产业链方式的存在使得台湾与大陆的货物贸易都是以台湾顺差方式存在(见表3),2010—2015年,大陆与台湾贸易规模和贸易逆差规模逐年扩大,但是闽台贸易大约占大陆与台湾贸易的10%左右,但是贸易逆差规模在不断缩减,2015年闽台贸易逆差为37亿美元,这也说明闽台制造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对接基础,贸易方式转向水平贸易。

表3 2005-2014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2009—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福建统计年鉴。

台湾地区制造业主要包括电脑电子及光学制品,电子零组件、石油及煤制品、化学材料、基本金属、金属制造和机械设备七大行业,占全部制造业产值的70%左右,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化学材料和电子零组件制造方面,与福建省制造业具有互补作用,在电子零组件、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成品和电气机械制造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近年来福建不断优化对台制造业对接合作的政策,《中国(福建)自贸区产业规划(2015~2019)》指出,高端制造成为福建自贸区发展的核心产业,深化闽台电子、机械、石化等重点产业对接与合作,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及医药高端制造产业。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并发布福建“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工业化,向制造大省迈进;到2025年向制造强省迈进。强大利好政策必然带来福建省内先进(高端、智能)制造业内部的技术以及产品升级,带来制造业的新升级路径,为闽台制造业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 2005-2014年台湾地区制造业产值占比表 (单位:%)

数据来源:2014年台湾统计年鉴。

3 福建制造业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现有统计年鉴数据的实际、闽台制造业贸易的特点以及闽台经济合作的特点,本文选取了1992—2014年闽台两地制造业贸易额等相关指标数据,选取了GDP规模差异、规模经济效应、经济开放度、直接投资效应和我国科研投入五个变量,依靠EVIEWS 6.0软件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具体模型如下:

3.1 建立模型

根据选定的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1)

3.1.1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从表5可见,五个变量中,除了FDI都是不平稳的,都存在二阶单整,排除FDI变量后进一步协整检查。

表5 单位根检验表

注:表示一阶差分算子。

为了保证所有变量的平稳性,在变量对数化后运用OLS方法对(1)式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3.43)(-4.42)(-5.13)(10.64)(3.18)

(0.03)(0.07)(0.00) (0.00) (0.12)

该模型中,规模经济系数的P值过大,t值无法通过1%显著性检验。根据变量的特性,去除变量同时对规模经济变量再次进行回归,同时对FDI滞后一期处理,结果如下:

(3)

(30.01)(-3.03)(9.23) (-3.01) (16.55)

(0.00)(0.007)(0.00) (0.007) (0.00)

3.1.2协整检验

本文变量的时间系列是非平稳的,进行差分后变平稳,协整是对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稳定性的度量。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非常多,本文采用EG两步法(Engle-Granger)进行检验。

利用回归方程(3)的残差进行白噪音检验,判断残差是否存在自相关。结果为:检验T值-4.8814,相对应的P值为0.0009,说明(3)的回归是协整回归。

该项回归的所有T值均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说明所有的变量都具有显著性。2=0.93,接近1,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非常高,达到了93%以上拟合性。回归中,F值也非常大,说明因变量对自变量的作用是显著的。而且在Durbin- Watson检验中,5%的临界点下,查表得=1.08,=1.66。因为1.66=<=1.71<2,说明回归方程不存在自相关。

3.2 回归分析

(1)的符号为负号,说明闽台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差额每上升1%会促使福建制造业出口规模减少2.14%。这也说明闽台两地创造财富的能力差距过大直接会影响福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福建经济总量的提高,有利于积累产业升级的财富。

(2)的符号为正号,说明大陆与台湾的贸易自由度每增加1%可以增加福建制造业出口提升0.59%。说明目前大陆与台湾的经济自由度实际上也给福建制造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福建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更多与台湾合作和对接的机会,贸易的便利性导致台湾的制造业更愿意与福建制造业进行合作和交流。

(3)的符号为正号,说明福建工业经济规模每扩大1%,会带动福建制造业出口3.14%。这个变量也是三个变量中系数最大的一个,说明福建制造业出口受到经济规模效应的强烈影响。对于制造业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规模效应是此类产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福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1.7%,福建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4)均没有通过检验。说明福建的制造业出口不是来自福建科研投入和台湾对福建的直接投资效应。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福建统计年鉴的数据,福建的科研投入占全国科研投入的比例从2005年的4.42%下降到2014年的2.65%,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未来福建制造业是向智能化和高端化的方向发展,科研投入的加速和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势在必行的改革。而直接投资要在投资地产生效益必须具备一定时间的转化和吸收。台湾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福建的同时,也带了技术和管理效益外溢,增加了福建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发展,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台湾对福建制造业出口的直接投资并没有产生过多的效应。

4 促进闽台制造业合作对接的对策

闽台制造业双边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福建学习台湾先进的制造技术,推动省内制造产业结构升级和进步、提高福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以规模经济效益发展为基础,以创新、技术和附加值为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是未来福建制造业发展方向,也必然是与台湾制造业对接的先头兵。

5 促进福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5.1 加大科技投入,以高科技和高品质打造制造业品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纵观中国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科技才是制造业发展和竞争的基础。福建省应该从政策下放、舆论引导以及部门协作方式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制造业企业加大制造业科技投入,加强企业的技术、销售、文化内涵等创新。鼓励高新产业发展,鼓励产业关联度强的行业带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通过产业连动作用建立高科技、高品质的福建制造业品牌,提升福建省制造业整体产业素质。

5.2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打造高端制造业,做大做强重点企业

发挥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利用现有的闽台产业集群带、文化创意园、自贸区以及“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充分推动闽台经济和文化深层次合作,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做大做强一批重点企业。通过高端制造业带动中下游行业联动发展,提升闽台制造业整体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供给已经严重过剩,市场对高精度、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内涵产品则供不应求。福建省应通过产业规划和布局重点培养一批规模效益高、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作为福建制造业的竞争力核心,推动核心企业规模化、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

5.3 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利用电子商务鼓励传统产业多元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

福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依然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但是福建传统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平均规模小,大部分企业为中小型民营,制造业技术以低端加工为主,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弱。我们应该支持传统产业发展,以现代技术和文化内涵充实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全省传统产业品牌化模式发展。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当前电子商务经济正在加速全球商业格局的重构,也为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福建是我国互联网经济中电子商务发展较快、较好的省份。福建省提出在政策、资金和人才上支持石材、茶叶、鞋服等福建省优势产业,通过行业协会(商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阿里巴巴、京东、慧聪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建设闽货网上专业市场,或发展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自营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福建优势商品触网销售。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通过商会、协会以及高校等机构,以免费培训、讲座以及校企合作形式让企业主以及员工了解现有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改造现有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跟紧时代潮流,改造产品单一模式,实现多元化经营,实现自身企业竞争力提升。

5.4 重视职业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

中国缺乏熟练、高技术工人、文化工人,在传统工艺美术品行业人才培养方面更是令人堪忧,提线木偶、陶瓷、石雕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导致人才寥寥。目前福建省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用工荒”主要是缺技术工人,这要归结于市场上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工人的技能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直接针对地方产业,以培养产业需要人才为办学目标,是技术工人的摇篮,职业教育的好坏决定了省内技术人才质量。福建省应重视省内职业教育发展,在政策、资金上鼓励校内设立相关制造业、文化等专业,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鼓励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在用人机制上更重视人才技术,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竞争过程中不输在文凭上。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0-70.

[3] Humphrey J. Schmitz H.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 [J]. Regional Studies,2002,9(36):1017-1027.

[4]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 2005(5):26-29

[5] 李非, 熊俊莉.闽台制造业对接研究[J].福建金融,2007(4):15-19.

[6] 张幼松.闽台制造业竞合研究[D]. 泉州:华侨大学,2011.

[7] 曾维翰.后ECFA时代闽台制造业整合研究闽台制造业竞争力之争[J].对外经贸,2012(7):87-89.

[8] 曾慧萍.价值链的全球延展与福建制造业集群发展[J].亚太经济,2013(4):127-131.

[9]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年鉴[DB/OL]. http://www.stats-fj.gov.cn/ xxgk/ndsj/

[10] 中国统计年鉴[D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猜你喜欢
闽台福建省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