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替代与区域生产方式转型

2016-11-10 15:19布倚王琦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关键词:政策经济

布倚+王琦

[摘要]在CES生产模型的建立下,分析资本与劳动两要素的相互替代过程,根据对应的要素替代弹性值,判断出此时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并根据经济与政策两方面的影响,改变该区域的生产方式,选择更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概述了在生产方式转型前后资本与劳动的市场情况,根据生产者利益考虑与政策偏向性的引导,而引起的一系列生产方式的变革,造成生产方式的循环式转变。

[关键词]生产模型 要素替代 经济 政策 区域生产方式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47-02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用CES生产函数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假设四个地区的资本—劳动要素投入比例,求出四个地区相应的要素弹性值,根据要素弹性与1的比较(σ﹥1,σ﹤1,σ=1),给出两要素的关系,并判断该区域的技术进步偏向性,从而影响该区域的生产方式的转型。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经济因素与政策措施对区域生产方式的影响。要素弹性、有偏技术进步、经济因素、政策引导共同决定了该区域的生产方式。

一、建立CES生产模型

本文是在C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下,对弹性估计值和有偏技术进步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最有利的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

函数模型是在规模报酬(=1)不变的情况下,以劳动(L)和资本(K)为基本变量,随着劳动、技术的投入量和投入比例的变化,改变一系列相关参数,从而对技术-劳动替代弹性(σ)的影响过程。

由上表可看出,随着资本比重和投入量的增加,劳动投入的减少,资本—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值逐渐减小。

二、要素替代影响区域生产方式转型分析

在资本与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中,若要素替代弹性σ﹥1,则称要素劳动L和资本K间呈总替代关系;如果σ﹤1,则称劳动和资本要素之间呈总互补关。因为当劳动要素的价格w上升时,并保持资本要素的价格r和劳动投入数量不变,且σ﹥1时,对资本的需求才会上升。

其中E为劳动的效用水平,D为资产的效用水平,为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技术效用替代率。

如果D/E上升,且σ﹥1,此时资本投入的增加有利于资本边际产出的提高,同时会提高资本的效率水平,使得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技术效用替代率提高,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但σ﹤1时,资本的增加会降低资本边际产出和效率水平,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技术效用替代率也会下降,此时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生产者应该用劳动要素替代资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可以看出,仅仅通过资本与要素的效用水平比值(D/E)的变化,是无法完全正确判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必须以判断σ的大小作为前提条件。

根据上述结论,可判断表2中A、B、C、D四个地区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方向:A、B、C、D四地D/E都呈上升趋势,其中,A、B两地,要素替代弹性σ﹥1,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呈总替代关系,资本的增加会相应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此时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资本的技术进步;而C、D两地,要素替代弹性σ﹤1,资本—劳动呈总互补关系,资本的持续增加会使资本边际产出减少,此时资本增加是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

上式表明:当σ﹥1时,随着资本量的增加,投入资本的效率水平也随着提高;σ﹤1时,资本量的增加会使资本的效率水平下降,此时应该减少资本投入量,而增加劳动投入。

上述式子体现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偏向性与要素投入份额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看出:(1)当σ﹥1时,资本与劳动为总替代关系,随着资本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资本边际产量的得到提高,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投入资本的收入额增加,资本的效率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的规模化,该地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2)σ﹤1时,资本与劳动为总互补关系,资本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规模的不经济化,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此时应该用更多的劳动投入量替代资本投入,转向发展偏向劳动的技术进步,转变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3)σ=1时,资本的边际产量、投资收入额、效率水平到达最大值,此时资本与劳动投入量为最优组合,不应该再用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生产已形成规模化,该地区可以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综上可见,替代弹性的取值会影响企业对经济生产技术的偏好以及技术创新的方向,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偏向和要素收入份额。以此同时,生产者多会选择产出和成本更有利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从而会影响该行业内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结论

本文在CES函数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资本—劳动要素替代与区域生产方式转型之间的联系。

第一,在不同的资本与劳动数量下,两者间的要素替代弹性值不同,资本投入的增加会导致资本边际产量的提高,但过度的投入会使资本边际产量低于劳动边际产量,从而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引起区域生产方式的转变。

第二,在经济影响下,资本投入的持续增加会使资本的回报额降低,而此时劳动要素成本低与资本要素,生产者会用劳动要素去替代资本要素,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生产更加经济化,利于在市场中的竞争。

第三,当市场过于偏向其中任一要素时,政府会引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当过多的资本替代劳动,会造成部分的社会问题,许多劳动要素闲置,政府为提高就业率,会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劳动者。而投入资本过低时,政府会引导企业实现资本化,提高竞争力。

根据要素弹性值,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技术进步偏向性,从而增减资本—劳动投入要素的比例,使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选择最有利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同时又根据资本、劳动两要素的经济影响和政策偏向性,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已到达帕累特最优的生产状态。两个部分的四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区域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07).

[2]王班班,齐绍洲.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J].经济研究,2014(02).

[3]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计方法[D].南京大学,2013.

[4]陈晓玲,连玉君.资本一劳动替代弹性与地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2(01)

[5]Acemoglu,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D].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2.

[6]Acemoglu,Labor-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D].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政策经济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人口政策及数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