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舒
摘要: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处在起步阶段,而韩国在这方面工作要早于我们,并且我国目前国情与韩国有很多类似之处,这样以韩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为研究和借鉴对象,对推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创新与发展,加速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韩国高校 就业研究 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05-02
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十几年的快速普及,使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不但要传授大学生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提高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是提高他们这一能力的有效举措。就业指导这方面的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韩国它已经有了多年发展经验。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企业的不断转型,使我国与韩国有着极为类似的大学生就业环境。比如金融业、制造业、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城市规划等行业是毕业大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这样看来研究与借鉴韩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是快速提升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捷径。
一、韩国高校就业指导发展的历史
早在1982年,韩国教育发展研究所首次发表了关于职业指导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警醒了韩国高校对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此后这项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起初这一项目在韩国的民众中并没有多大的反响,因此韩国多家主要教育机构纷纷进入对此课题的论证分析,在不断推出科研成果的同时还积极举办座谈会和学术研讨会,一方面造势,一方面警醒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但这一阶段的社会反响仍不是很强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才使广大民众真正意识到就业指导所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借此时机,韩国政府开始主导这一观点,由国家劳动部出版发行《韩国职业大辞典》《职业研究》《韩国职业前景报告书》,这些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就业指导书籍。在教育部的资助下,韩国职业发展中心担当起指导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网上咨询、网上测试、网上信息服务的责任,网络就业指导的开通使得更多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进入到这方面的实务中。本世纪初的韩国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始有了职业介绍网络这样的媒体服务,相关就业需求信息都能通过网络媒体查找得到。2002年韩国92%的四年制高校都接受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这项工作,并建立了就业信息中心,通过就业信息中心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起了各取所需的信息沟通桥梁。79%的学校还设立了学生生涯研究中心的咨询服务机构,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拓展到就业能力测试和解决择业中出现问题等方面,可以说到这时的韩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加全面起来。
二、韩国高校就业指导实施方式
1.强化学生的自主观念
大学生就业虽然被市场需求所左右,但自主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必须强化他们的就业意识,要使他们端正就业观念,在自主择业上增加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主动权,摒弃盲目择业、错误估计就业形势、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的择业能力。韩国高校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方面、在强化学生自主观念和自我服务上下了功夫。譬如有的高校邀请校友座谈或举办报告会;有的学校成立由学生自我管理的“就业准备委员会”,在高校和高校间形成“就业准备委员会”的联盟,共享就业指导资源,做到了全国资源的共享。还定期为毕业生举办就业座谈会,开阔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视野。
2.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生涯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进入高校校园,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具体化、超前化、规划化、实用化。学校还会与企业挂钩,请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人士到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就业现状分析,讲授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等,针对企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对学校的授课内容提出修改或调整的建议。
3.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开设课程
目前,韩国经济增长战略正在发生转变,从靠政府驱动向靠企业和大学驱动来转变实际上体现出的是靠市场调节,靠科技进步和文化提升拉动,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倡和鼓励高校结合市场需求培养更能适应国家需求的知识型和科技型人才,特别强调学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韩国的很多高校积极提倡办学模式改革。从高校改革方向看,提倡学以致用,强调学科课程建设的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所习专业和职业要求衔接、与就业市场衔接,培养出的学生不但具有高学历,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尽快上岗,尽快成为职业岗位中的行家里手。在国家的主导下,韩国高校实施了第七次课程改革,从教材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都进行了调适,还积极实施了打造特色的地方性大学、引进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办学经验的对策,重视并加强产学结式办学,这些举措都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韩国高校就业指导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中韩两国为近邻,在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社会风气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加之近些年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在金融、地产、制造、物流、研发、服务等方面与韩国有着极为相同的环境,毕业大学生所面临的择业问题也较为相近。因此,在就业指导方面,韩国高校所积累的多年经验和形成的先进理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并给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相应的启示。
1.改革学分制,激发学生潜能
学分制体现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并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应起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名学生都能按照自身的特长来选择课程,从而培养出更加专业、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作用。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逐年的扩招和扩大办学规模,使得精英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向着大众教育性质的转变,自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关于学生培养质量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亦带来了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大学生经过学校的多年培养,无疑是我国人口中处于高知层的人才,如何不让大学生被就业难所困惑,如何为国家培养出更适合需要的高知人才是高校办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来说,必须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主要驱动力作用,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方面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借鉴于国外大学,但在招生、管理等方面与国外大学相比又有着很大差异,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校应在开设课程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社会就业,更加具有专业性的内容,尊重大学生自己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改革教育内容,以社会需求作指导设置课程
课程建设是构成教育的主要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课程建设上加大改革力度,尤其要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不对称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必须更紧密地切合社会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僵化,不能脱离时间,不能过于注重普及教育,要特别强调特色教育和实践能力的传授。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的逐渐形成,经济的多元化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已经较之过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求高校必须在培养目标、人才种类、专业课程以及培养目的、课程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当今社会的需要相契合,提高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把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起来,重视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发展,应用长远的眼光培养社会性人才。为那些求学欲强、有自己特殊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教育条件和设施。
3.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我国高校应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再过于依赖“讲授式”,应该向着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转型,目的是发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建构知识。在继续关注理论知识的同时,把重点放到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上,尤其是放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上。帮助学生进行自发的和积极的学习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成立类似韩国“就业准备委员会”的学生机构,由学生自我管理,收集和分享相关就业信息和培训支持。
4.建成符合市场规律的良性大学生培养体制
人力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项目,它除了受到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更主要是依靠市场规律发挥作用,通过市场运行来调节。毕业生就业的供求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经济周期、结构调整、信息不足、选择过度、体制束缚、政策不当等供求结合障碍。大学毕业生往往因为模式化的教育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必须合理调整大学生授课,在教育方面则要关注市场的实际情况, 开设专业时强调学科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积极推出实用性和就业性要求高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社会性、系统化和现代化水平。除一些理论课之外,重点教授实用技术,强调与就业市场的联系。
5.加强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制度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高校要把就业指导的授课纳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任务。要求所有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要求作为公共课加入教学计划,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在校阶段都接受培养。高校应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专业性、高职业的师资队伍,可长期聘请用人单位的技术人员前往学校进行授课,并派遣学生进行实习工作,时限不低于一学期。
当今社会,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正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的重视,需要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和启示。韩国在这方面领先于我们,他们为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主观念和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开设课程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如今总体就业岗位数量短缺,要求我们要依靠就业指导教育,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实力,立足我国高校毕业生业的基本现状,稳步推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高校教师应与大学生们共同努力,为指导学生就业作出积极探索,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使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再是个难题。
参考文献:
[1]邱晓蕾,李美珠(韩).中国与韩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J].教育与经济,2005,03.
[2]周延波,光昕.后危机时代韩国大学生就业对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20.
[3]邓宏宝.试论韩国高校职业指导的产生、发展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06,36:93-94.
[4]田以麟.90年代中后期韩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 1998,06:26-28.
[5]吴慧.韩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启示[J]. 教学研究,2008,06:489-492.
[6]姚裕群,李从国.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R].东岳论丛,2009,10:27-33.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