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娟
摘要:2015年11月20日,《一个勺子》在全国上映。作品以写实的手法,通过拉条子救助傻子不得好报的故事,表达了导演陈建斌对社会转型期道德的叩问和批判,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在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一个勺子》;陈建斌;现实;道德
2014年第51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演员陈建斌凭借导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斩获最佳新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后于2015年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2015年11月20日,《一个勺子》在全国上映。
勺子,影片取《百度百科》第2个解释,西北方言,说某人勺子,是说傻的意思。作品以捡勺子(傻子)——甩勺子——找勺子——装勺子为线索,讲述了西北地区一个普通农民拉条子与一个勺子的故事。拉条子因在镇上施舍了一个勺子被勺子缠上跟回家里,他因为给儿子跑减刑的事焦头烂额,并无心收留勺子,几番努力无法摆脱,只好印发失物招领启事。勺子被人领走后,却又有更多的人来认领勺子,拉条子陷入了窘境,只好印发寻人启事,却被认为是用勺子牟利。拉条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一片好心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他穿着勺子曾经穿过的羊皮袄,戴着勺子曾经戴过的遮阳帽,逆着人流,走向未知的前方……
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生活的原生态。辽阔高远而又荒芜的西北乡村的自然环境,剧中人物说的原汁原味的方言,拉条子夫妇的房子借用了老乡正在居住的房屋,服装买的老乡平时穿在身上的衣服,拍摄时正好遇上的当地的文化汇演,甚至演员脸上的高原红,都让观影者感到特别真实,正如导演陈建斌所言“我既不要脏乱差,也不要那种带装修的,我要的就是写实的,所以《一个勺子》里面所有的舞美,包括人物造型、服装、景,全部都是实的。”[1]为了效果更加逼真,影片还采取了手持跟拍模式和偷拍方式——将西北地区农村常见的棉帽子挖洞,把小型摄影机放到里面,让摄影师、录音师等整个剧组都化妆成当地人,混迹到人群中。剧组的努力没有白费,观影者确实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影片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就是我们自己身边的现实环境,拉条子的遭遇就是我们身边人的遭遇。导演也正是通过观影者对影片的这种认同感,达到了让观影者思考的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德向善,以道德为本。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融国家于社会人伦之中,纳政治于礼俗教化之中,而以道德统括文化,或至少是在全部文化中道德气氛特重,确为中国的事实。”[2]然而,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想多元,追名逐利,人心不古,好人没好报,傻人没傻福,社会道德严重滑坡。人到中年的陈建斌厚积薄发,在日益浮华的影视光影中为我们奉献了一部良心之作,为国人敲响了道德的警钟。
儒家道德博大精深,随着历代思想家的完善其内涵不断丰富。孔子提出“仁、礼”,孟子提出“四德”即“仁、义、礼、智”,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到宋发展为“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本文根据影片实际,拟从仁德、忠德、信德、义德、智德五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仁德
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渊》)孟子曰:“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一个勺子》中,拉条子对勺子的施舍,就是出于这种纯朴的良善之心,勺子跟到家里来,拉条子夫妻对他的照顾,都与这种仁爱之心有着莫大的关系,后来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拉条子给勺子剪了头发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配合默契地铡秸秆、搓麻绳,画面充满了温馨祥和,俨然一家人。金枝子也打开儿子的房门,收拾床铺,准备给勺子睡。后来,勺子的兄弟大旺把勺子带走的时候,拉条子夫妻是很失落的。然而,他们的爱心,却遭到周围人的怀疑,甚至把拉条子看作卖人赚钱的小人,直到骗子的出现,可以说拉条子遭遇到了最严重的挫败,好心没好报,好心被讹诈,至此,作品的矛盾冲突达到了最激烈的程度,也留给了观影者最深的思索,在当今这样一个乏有怜悯、信任缺失的社会,还需不需要仁爱之德,还敢不敢做好事?
人们未必会痛快地作出肯定的回答,因为拉条子的好心换回的只有周遭的嘲讽甚至骗子的讹诈、有家不能正大光明地回,而且现实中也见过甚至经历过扶老人被讹、救溺水者被讹,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而缺乏爱心的人如村长:“那是啥地方?谁想去都能去的?有吃的,有喝的,全县二十万人都想去,行吗?这个话你也敢说?”“跟你?你一个大活人,就那么容易跟你?他跟你你就认了?我跟你行不行?非洲几百万难民,你能管得了?你管得了,你就是联合国的秘书长了。我就不信治不了他。轰走,打!不敢打,用一根绳子捆上,送派出所……”,如杨警官“你不开门,吃的不给他,他自己不就走了吗?这不简单的很。”“你以前没看到他,他没冻死,你现在看到他,他就冻死了还?” 他们却都依然生活安稳。这真是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对比。
没错,社会人心出了问题。可是,因此我们就要远离善良、抛弃仁爱吗?拉条子在痛苦中挣扎,他杀掉了柔弱的小羊、睡梦中杀掉发出羊叫声的自己。陈建斌痛了,观影者也痛了,因为善良的被毁灭!陈建斌用这种锥心之痛告诉人们,我们不能没有善良,我们不能丢失仁爱之心。傻子都知道谁是好人,他缠着拉条子不放,不就是本能地对善良的追随吗?影片结尾,拉条子的逆人流而行,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心中善良的执着?即使别人把他看作勺子。
二、忠德
孔子曰:“与人忠。”(《论语·子路》),意即为人做事态度忠诚,行为尽己利人。孔子又曰:“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因此,忠也指政治道德。
拉条子因施舍一个勺子而被缠上,给他吃、给他住、找家人,可谓尽力,虽然也曾为甩掉他把他绑在荒郊野外,可终究狠不下心又带了回来。而村长、杨警官,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无论做人的基本的忠德,还是忠心为国的政治道德,都是缺失的。
村长作为基层权力的象征,他的家铁门紧锁、恶犬狂吠,经济条件明显要好于一般村民,作为一村之长,不急村民所急,自作聪明,敷衍塞责,甚至讽刺拉条子无能懦弱,教拉条子如何作恶人。当村长把牛骨交给拉条子时,我们也已经明白,村长并非忠厚之人,也更没有作村长的资格。派出所的杨警官作为执法者的形象,同样不作为,既不解决勺子的生存问题,也不追查冒领勺子的骗子,她能做的就是倾听和安抚工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哲保身,是体制内官僚主义的代表:“他没有砸你家玻璃?没有放过火吗?他有没有伤过你家里啥人?他又没有犯罪?我们又不能把他咋样,就算他是个傻子,也享有公民权,把他铐掉,我的饭碗也砸掉了。”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关心的是自己的饭碗,漠视的是拉条子的诉求。
现实中,人们对这样不作为、不负责任的工作人员见得多了吧,政府的形象因他们而蒙羞。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导演,陈建斌可谓用心良苦。
三、信德
子夏曰:“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说文解字》:“信,诚也。”一般诚信连用,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一个勺子》中,大头哥是拉条子心中的能人,他富有、见识广、能力强,拉条子遇到困难或不解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他开着豪车、做着卖车卖羊的生意、靠人脉吃饭。他拿了拉条子的钱,却办不成事,而且从拉条子夫妇的对话中可以听出来是不止一次了,他在拉条子心中早就是不讲信用的人了,至于片尾因不胜其扰,把钱还给了拉条子,已经与信用无关了。他是当今社会一部分商人的缩影,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情都做。
当然,让拉条子心力交瘁的当属那些骗子们,印发招领启事后,骗子一拨拨地上门找勺子,都说是勺子的亲人,实则图谋不轨,尤其戴口罩的男女还借勺子的丢失讹拉条子的钱,以“吃官司”相威胁,骂拉条子“缺德”,拉条子真是百口莫辩。这些骗子在现实中也是让人吃尽了苦头,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传销诈骗等,让人防不胜防。
放眼当今社会,多少无信无德之事在腐蚀着善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猜忌、信任缺失,这是多么不正常的社会生态。
四、义德
孟子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意即做了错事、坏事而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人人都是有的,这种羞恶之心,便是义。也指处事得宜合理。
影片中勺子的哥哥领勺子回家的时候,给了拉条子一些钱表示感谢,拉条子让大头哥把钱还给人家,说自己不是为了钱收留勺子,确实令人感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几拨骗子,他们早就没了羞恶之心,何谈义德。这些骗子的存在,使善良的人们屡屡上当受骗、钱财遭受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除了骗子,村长竟然也是一个无义小人:“别以为我不知道,听说你尝到了甜头,到处贴广告,到处找傻子,你比我能。你整了人卖,卖了独吞。你比我厉害,你这个吃独食的,别把我当傻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些儒家箴言,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社会经济要平稳运行,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如果一切都向钱看,早晚会出问题的。作为有责任感的导演,陈建斌再次给社会敲响了一记重锤。
五、智德
孟子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意即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人人都是有的。能分辨是非得失,是有智慧的表现。
《一个勺子》中,拉条子遇到的人,无论是杨警官、村长还是大头哥亦或是三哥,都是不具备这种德行的。他们浑浑噩噩、是非不分,成了伤害良善者的帮凶,利益迷惑了他们的心性,明哲保身遮蔽了他们的双眼。村长的怀疑对拉条子的伤害是很大的:“我把你看错了,我把你当做好人,把你当做老实人,原来你是个最坏最坏的坏蛋!杨警官打来电话给我,让你去一趟,我失职,我把你没管好,那个傻子,让你挣了不少钱吧?”潜台词这也是杨警官的意思。大头哥,身在商场,用钱疏通关系、靠人脉吃饭,早无是非之心。他有点哥们儿义气,帮勺子找到家人:“这个事情是我帮你的忙,你认不认?”可出现问题后又急于撇清,被拉条子追着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抢勺子时他气急败坏:“这个事情跟我没关系,你以后不要拿这个事情来烦我。”他被拉条子的执着整得头脑混乱,龚琳娜的神曲《忐忑》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迫不得已还了拉条子的五万块钱。还有小卖部的三哥,也是墙头草,分不清是非,“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不要去想”,只会故作高深:“人生就是这样。”
在当今极具挑战性的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人们有一双慧眼,明是非、辨善恶,不为利益所惑,不为自身得失所扰,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清明祥和、健康向上。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仁德、忠德、信德、义德、智德五个方面对《一个勺子》中的人物进行了道德的解析。主人公拉条子并不完美,他法律观念不强,花钱买减刑本身就是违法的事儿;他被勺子缠上后,想尽办法要甩掉勺子,显得不近人情;他欺软怕硬,被村长侮辱后,拿勺子撒气;他胆小怕事,因为怕吃官司,破财消灾,白白让骗子骗走一万块钱。可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人物如此真实,也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看到了法制的不健全、政府的不作为。导演也是用意颇深。但拉条子终究是一个天性纯朴善良的好人,虽然遭受了误解和伤害,也曾怀疑过自己,但他还是印了寻人启事,他要为勺子找到真正的亲人,即使自己掏五千元酬金。大头哥、村长、杨警官、骗子等人可以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身上存在诸多道德的缺陷,使社会生态恶化,好人难当。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金钱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儒家道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继承和弘扬。
导演陈建斌在当下的商业大潮中,不随波逐流,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有深度、有思想的诚意之作,确实难能可贵。金马评委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在悲喜之间洞穿人世的复杂,犹如一面照妖镜,让社会中的人无从遁形”,十分中肯。
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让我们坚守心中固有的美德,不让它蒙上世俗的尘埃,让道德之花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陈建斌,周黎明,王止筠.做自己真正热爱的电影[J].当代电影,2015(7):64.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