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与文化立城理念

2016-11-10 16:23张凯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巴黎伦敦现代化

张凯

摘要:现代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对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现代城市出现了多种问题。文化立城的理念正是基于这种问题而兴起的思潮,伦敦和巴黎正是因此而重新获得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是当前北京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现代化;文化立城;伦敦;巴黎;北京

现代城市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生活空间。这些城市的的建设都立基于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相伴随的大量人口,在功能上承担着一定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生产的重责。与此同时,城市的功能化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使得当前许多城市的文化形象单一,文化功能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生活环境的和谐。二战后,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世界各个城市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将文化事业的建设推向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当前城市发展来看,一方面是经济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需要保障城市文化的充分发展和文化形象的塑造。

一、现代城市的源起与文化的式微

从历史上看,城市很早就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人们聚集的地方形成。不论是古埃及的亚历山大,还是中国商朝时期的殷,巴比伦王朝时期的巴比伦,以及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以及古罗马的罗马,都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从源起上看,这些城市都是作为古代帝国的王朝而兴起的空间,都是为了维护帝国和帝王的荣耀而布置的“神圣”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空间设计和布局都完全是从帝王的奢华需求出发:王宫的设计、城墙的建造、奢华的皇家花园,无一不是出于帝王自身的需要。所以,从功能角度看,这些城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定区域和整个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但这只是其政治功能的附属品。或言之,经济文化只是应政治需求而产生的,服务于整个城市的政治诉求。

现代城市则完全与此不同。14世纪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出现的贸易城市是现代城市的雏形,其共同特点就是因其贸易而渐渐成为了整个区域人群的聚集地,其政治影响力在此期间并没有如之前强大。16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一些城市,如伯明翰等渐渐由于其发达的制造业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和人口。这两种类型的城市都是因其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成长为重要的城市,而早先这一区域的都城或因其帝国的衰落而式微,或因其经济中心的转移而式微,或逐渐适应这一趋势,大力加强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如引进工业、发展贸易而逐渐保留了自身城市的影响力——伦敦在近两个世纪的兴起正是由于这一原因。

然而,现代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文化方面的弱势就是其中之一。这其中有许多原因。对经济的重视弱化了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资本家和城市设计者一味将城市的建设和布局服务于经济的需求:许多古代的建筑被拆除,街道被损毁,公园年久失修。而另一方面,城市因其制造业和商业的需要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口,但这些新的城市居民离开传统的乡村之后,城市中的生活压力却陡然增加:“城市随意夸张,肮脏、狭窄的街巷两旁迅速搭建起狭窄局促的临时住宅,产业工人就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居住在工厂的阴影之下。与此同时,许多原本供一家人单据居住的房产变成了‘出租屋,每一个房间里都挤住着某个工人阶级家庭的一大家子人——有时还包括他们所养的家畜(Mumford 1961:460)。”[1]贫困的生活环境使得这些底层无产阶级更无法估计文化生活的需要,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塑造。

在此背景下,现代城市的发展实际是一部严重的破坏史。迅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在大量侵占农业环境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在许多人看来,“城市在每一个方面被视为理想化的乡村的对立面。例如,人们认为乡村培育了亲戚之间和社群群体之间有益的礼俗社会关系,同时视城市为道德败坏、家庭阶梯和人性遭受侵蚀的场所——法理社会。”[2]长久以来,文化都被视为联系社群关系的重要纽带,而现代城市对文化生活的侵蚀则大大破坏了这一关系,使得现代城市的生活充满了孤独、紧张、局促不安的情绪,而这一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城市的持续发展。

二、文化立城理念的兴起

城市文化的衰败在19世纪末期便已得到许多理论家的重视。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曾就城市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做过分析,认为现代城市人整体的冷漠和焦虑就是城市的唯功利化所造成的。与此同时,大都市拥挤的人群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迫使人们必须对周围环境和人群保持冷漠,以此减弱城市时刻而来的“工作”和“交流”冲击。而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但城市面目的同质化和历史感的丧失,也让更多地人对城市生活丧失了兴趣。总之,无论是从城市生活的角度,还是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来看,城市文化的弱势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障碍。

因此,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城市文化的重塑成为了许多重大城市建设中的呃重要内容。以伦敦和巴黎为例,两个城市在战争中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长久以来经济发展对文化的侵蚀也十分严重。为此,一方面,两者都开始了古城文化修复的努力,大力恢复两个城市的古代文化建筑和风貌,重新追溯和建构两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彰显城市形象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两者都开展了城市美化运动,清除工业生产和经济带来的城市污染等环境问题,拓展公共文化空间,修建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文化场所,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最后,在20世纪末,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两个城市也依据自身的文化历史资源寻找产业转型之路,在动漫、游戏、艺术品等领域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发展之路。以此为基础,城市现代化所带来的工业污染和环境压力得到了很大的解决,经济同时却没有收到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两个城市在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文化在城市建设和塑造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而言,历史文化是该城市的立足之本,也是彰显城市自身特色、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伦敦和巴黎20世纪以来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城市现代化并不应仅局限在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之上,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自身的“文化生命力”,而这一要素,才是真正让城市有着自身持续发展动力的根源。

三、文化立城理念对北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天然的优势。但由于历史原因,北京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才开始起步,并由于战争等原因,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其过程中,北京的现代化也经历了西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诸种问题:偏向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不力、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首先,北京市的古城面貌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各种运动中,北京的许多历史文化古迹被破坏或移除,使得北京自身的历史文化记忆渐渐消失。其次,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京由于过于重视工业建设,在世界经济转型中并没有很好地跟上步伐,使得北京在国际城市竞争中渐渐居于下风。最后,北京城市的文化独特性渐渐丧失,使得北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也受到很大的伤害,在当前全球化文化交流中,这种城市认同感的式微会很大地影响北京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

基于此,北京应当借鉴伦敦和巴黎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根本上重视文化对于城市生活和经济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大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修复和重建,梳理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加速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立足文化之本,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找支撑城市经济的支柱,以此解决城市现代化中的诸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德波拉·史蒂文森:《城市与城市文化》,李东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9页。

[2]同上,第37页。

猜你喜欢
巴黎伦敦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巴黎之爱
《巴黎私厨》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巴黎
伦敦畅游记(一)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伦敦之歌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